劉小娜
(河南機電高等??茖W校,河南 新鄉(xiāng) 453003)
閱讀是人們獲得知識信息的重要手段。閱讀推廣是將閱讀這種認知過程向更廣的范圍傳播,使更多的人參與閱讀活動。隨著全媒體的出現,傳統(tǒng)的圖書館閱讀推廣活動難以激發(fā)大學生的閱讀興趣,讀者參與度不高。在全媒體時代,高校圖書館如何采取更加有效的措施,引導大學生更加關注閱讀,通過提供多種方式和多種層次的各種傳播形態(tài)來滿足大學生的多元化需求,使大學生群體獲得更及時、更多角度、更多聽覺和視覺滿足的閱讀體驗,提高其閱讀效率,是當前高校圖書館閱讀推廣所需研究的重要課題。
媒體是指傳播信息的媒介。全媒體是在具備文字、圖形、圖像、動畫、聲音和視頻等各種媒體表現手段基礎之上進行不同媒介形態(tài)(紙媒、電視媒體、廣播媒體、網絡媒體、手機媒體等)之間的融合,產生質變后形成的一種新的傳播形態(tài)。全媒體不僅包括圖書、報紙、期刊、廣播、電視、音像、電影、網路、電信、衛(wèi)星通訊在內的各類傳播工具的多渠道運行,也涵蓋了視覺、聽覺、形象、觸覺等人們接受信息的全部感官,而且針對用戶的不同需求,選擇最適合的媒體形式和管道,深度融合,提供超細分的服務,實現對用戶的全面覆蓋及最佳傳播效果。全媒體具有聚合性、互動性、立體化、同步性、開放性、個性化等鮮明特點,實現了集成化的信息發(fā)布模式、立體化的信息傳播效果、互動化的信息交流方式、細分化的專業(yè)服務手段。
在全媒體時代,圖書館信息資源向多樣化發(fā)展,信息服務立體化更加突出,信息傳播空間更加泛在化。全媒體環(huán)境下的讀者閱讀習慣得以改變,讀者閱讀的載體日趨多樣,微閱讀、淺閱讀現象普遍存在,搜索式閱讀、標題式閱讀、訂制式閱讀、跳躍式閱讀成為讀者閱讀的主要形式。全媒體的出現,對圖書館閱讀推廣帶來了深刻的影響,具體表現為:(1)閱讀推廣渠道的多元化。全媒體集報紙媒體、廣播媒體、電視媒體、互聯(lián)網媒體、移動網絡媒體于一體,為圖書館閱讀推廣提供了多樣化的渠道。圖書館既可以通過傳統(tǒng)媒體,也可以利用新媒體向讀者推廣閱讀資源。(2)閱讀推廣資源種類豐富。在全媒體時代,信息資源快速增長且存在形態(tài)多姿多彩,紙質文獻、圖片資源、音頻資源、視頻資源、數字化資源等多種類型資源成為圖書館的館藏。面對讀者的個性化需求,圖書館可利用全媒體信息資源向讀者提供個性化的閱讀內容,提供文字、圖像、音頻、視頻資源,滿足讀者的閱讀需求。(3)閱讀推廣范圍擴大。全媒體并不是指一種新的媒體形態(tài)和單一產品,而是各種媒介載體、內容形式、技術平臺以及傳播方式的綜合體和集大成,不同形式和功能的媒體互相融合、互動,從而可以運用多種媒體手段對同一信息進行一體化、個性化的整合互動傳播。全媒體傳播無處不在,具有極廣的傳播覆蓋面。如以手機為視聽終端、手機上網為平臺的手機媒體的出現,使人們通過手機可閱讀報刊、收聽廣播、收看電視等。利用手機媒體推廣閱讀,可突破地域限制,將閱讀資源在更大范圍內傳播。
對大學生而言,閱讀“能讓生命保持與年齡無關的向上地生長,面對紛繁復雜的社會,會少一份迷茫和浮躁,多一份恬靜和堅強”[1]。高校圖書館是高校閱讀推廣實施的主要力量,向大學生推廣優(yōu)秀閱讀資源,提供閱讀指導服務,是其應盡的職責。在全媒體時代下,特別是新媒體的崛起對傳統(tǒng)閱讀方式提出了新的挑戰(zhàn),讀書的形式已經發(fā)生了顛覆性的變化。雖然高校圖書館通過開展“讀書節(jié)”“讀書周”“讀書月”等系列閱讀推廣活動,引導大學生閱讀,但在閱讀推廣實踐過程中還存在的一些問題:(1)閱讀推廣活動范圍有限。大部分高校圖書館通過舉辦讀書心得征文比賽、“你選書,圖書館買單”活動、書評、優(yōu)秀讀者評選、主題及熱點推薦書目、閱讀講座、與閱讀有關的攝影比賽等閱讀推廣活動,向大學生讀者推廣閱讀資源。但這些活動僅局限在館內或校內進行,閱讀推廣范圍有限。(2)閱讀推廣活動主題單調。一個充滿新意、亮點閃爍,具有強烈的時尚氣息的閱讀推廣活動能激發(fā)起讀者強烈的參與欲望。然而,目前大多數高校圖書館閱讀推廣活動在形式與內容方面創(chuàng)新不足,相似度、重合度太高,難以吸引大學生讀者的參與。有的高校圖書館缺乏相應的閱讀推廣機構和服務人員,沒有根據大學生的閱讀興趣和實際需求,在與讀者缺乏溝通的前提下,匆忙開展閱讀推廣活動,致使讀者參與度極低。(3)數字資源閱讀推廣不足。高校圖書館目前更多地側重于紙質資源閱讀推廣,數字資源閱讀推廣工作雖然也在開展,但因數字閱讀資源建設缺乏標準、大學生信息素養(yǎng)教育缺位、數字閱讀環(huán)境不夠溫馨舒適等,大學生對閱讀圖書館數字資源缺乏興趣。(4)閱讀推廣媒介形式單一。隨著網絡技術的發(fā)展,有的高校圖書館借用新興技術開展閱讀推廣活動,引入了博客、維基、RSS、微博等閱讀 2.0的理念和技術來吸引習慣網絡閱讀的讀者。但大多數高校圖書館還是傾向于傳統(tǒng)閱讀推廣方式,很少有高校圖書館利用 Web 2.0技術開展可視化對話、知識共創(chuàng)、讀書評論留言、手機閱讀推送、經典閱讀交流、開辟大學生閱讀社區(qū)等互動性較強的閱讀活動。如:廣州地區(qū)高校圖書館只有20%的圖書館使用豆瓣、MySpace、Facebook等社交類網站、讀書博客、讀書論壇、讀書微博(Twitter等)、小書簽(bookmar-klet)進行閱讀推廣 ;9.1%的圖書館利用手機掌上圖書館、2.3%的圖書館利用電子閱讀器開展閱讀推廣服務[2]。(5)閱讀推廣合作機制不健全。閱讀推廣是推廣主體、閱讀者、閱讀對象以及推廣媒介等要素在一定時空范圍內設計、組合、組織和配置的結果,通過它們之間的相互作用,讓閱讀成為人們實現知識分享、提升精神境界、獲得有用信息以及愉悅身心的一種渠道。要取得滿意的閱讀推廣效果,需要建立閱讀推廣合作機制,讓閱讀推廣各要素之間協(xié)調配合。高校圖書館一般在圖書館或高校校園開展閱讀推廣活動,缺少與外界的溝通和協(xié)作。如與其他高校圖書館、其他系統(tǒng)圖書館,以及與出版社、媒體、企業(yè)或其他社會機構合作開展閱讀推廣活動較少,無法形成閱讀推廣活動的規(guī)模和聯(lián)動效應,極大地限制了閱讀推廣活動的影響力。
全媒體為圖書館閱讀推廣提供了更加豐富的手段,高校圖書館既要做好基于傳統(tǒng)媒體的閱讀推廣,更要利用新媒體加強圖書館閱讀推廣服務,實現全媒體環(huán)境下的立體化閱讀推廣。一是挖掘新型推廣形式,不斷豐富推廣活動主題。將圖書館的資源以及特色服務通過圖書館的內部刊物進行宣傳,舉辦讀書征文比賽、知識競賽、書展、好書評論、讀書講座等活動。清華大學圖書館館辦刊物《圖書館與讀者》除報道當月要聞外,其他版面的內容圍繞圖書館的資源推薦和讀者服務而展開,其所設置的圖書館藏珍、諾貝爾文學獎專架評介、搜書引擎、館藏推薦、借閱排行榜等欄目,在引導大學生閱讀、提高圖書館館藏資源利用率等方面發(fā)揮了積極的作用。武漢大學圖書館館辦刊物《新世紀青年》以讓廣大讀者“多讀書,讀好書”為宗旨,以文字配圖片的排版格式推薦優(yōu)秀圖書,交流讀書心得,已成為圖書館聯(lián)系讀者的一條紐帶。南開大學圖書館館辦刊物《《讀者之友》通過“資源指南”“新書介紹”“專題資源介紹”“試用數據庫簡介”“搜索引擎”“數據庫檢索使用方法”“檢索方略”等欄目,既將圖書館紙質文獻推薦給讀者,又將數字資源及其使用方法向讀者介紹,以導航員的身份引領讀者利用資源。同濟大學圖書館開展的立體閱讀推廣活動,浙江工商大學圖書館開展的讀書趣味知識競賽和“我看書,我表演”名著改編話劇大賽,清華大學圖書館開展的“圖書館,我想對你說”有獎征言活動,創(chuàng)意新、互動性強,吸引了大學生的廣泛關注。與報刊等紙質媒體合作,實現館內活動與館外活動有機統(tǒng)一,擴大圖書館閱讀推廣活動的影響面。高校圖書館可與圖書出版公司聯(lián)合舉行書展活動,既宣傳出版單位的新書,又為讀者選購圖書提供了平臺;邀請著名學者、專家、作家為讀者進行專題講座,使大學生能分享讀書的快樂,提高閱讀能力;在報刊開辟圖書館推薦專欄,重點向讀者推薦圖書館新書及書評文章,為大學生閱讀經典指點迷津。二是利用新媒體開展閱讀推廣服務。新媒體是以數字信息技術為基礎,以互動傳播為特點的具有創(chuàng)新形態(tài)的媒體,如互聯(lián)網和移動網絡。高校圖書館可建立閱讀推廣網站,開設讀者推薦、互動交流、書評、網絡資源導航等欄目,利用Web2.0技術,吸引大學生參與網上閱讀。如上海交通大學圖書館將 RSS、Blog、Tag、IM、Toolbar進行混搭運用,為大學生推薦閱讀資源。三是構建全媒體閱讀推廣模式。綜合運用多種途徑和終端,以文字、圖片、聲音、影像等載體,全時段、寬用戶、立體化地進行閱讀推廣,使大學生能從網絡、手機、報刊等媒體中找到自己喜歡閱讀的圖書,參與線上或線下的讀書活動,滿足大學生的不同閱讀需求和參與讀書活動的愿望。
大學生的閱讀興趣、閱讀方式迥異,在全媒體環(huán)境下,高校圖書館要針對大學生的不同閱讀特點,開展個性化的閱讀推廣服務。第一,利用博客或微博開展個性化服務。博客是一種傳播個人思想,帶有知識集合鏈接的出版方式,在博客上用戶可簡易迅速便捷地發(fā)布自己的心得,及時有效輕松地與他人進行交流。如北京建筑工程學院圖書館應用 Web2.0技術,開設“建院讀書”博客,通過網絡推廣經典閱讀,引導大學生讀者利用新型閱讀方式來進行經典閱讀,實現“經典閱讀 2.0”[3]。微博的即時性和現場感超過任何媒體,微博信息傳播速度快,受眾對象廣泛,宣傳的影響力大。新浪、網易、騰訊、搜狐等都提供免費的微博服務,高校圖書館可開通新浪、網易、騰訊微博,向讀者推介館藏圖書、新到館的圖書、音像制品,使大學生通過微博平臺快捷找到所需圖書,提高讀者查詢效率。讀者通過微博可了解圖書館新到的圖書并參與書評,加深對書中內容精髓的理解。館員使用微博與讀者進行即時交流,可了解讀者的需求,并第一時間回答讀者的疑問,通過微話題發(fā)起投票進行話題討論,收集大學生對圖書館的意見和建議,從而提供針對性的閱讀推廣服務。截至2012年5月14日,新浪微博平臺上有87家高校圖書館微博[4]。這些高校圖書館有效利用微博建立讀者建議或評論的及時反饋機制,開展有針對性的調查和閱讀推廣服務,成為網絡環(huán)境下圖書館閱讀推廣的服務品牌。第二,開展書目信息推送服務。信息推送技術目前分異步推送和同步推送兩種。異步推送的方式包括基于Web平臺和基于電子郵件系統(tǒng)兩種。信息推送Web站點能夠主動地從網站上定制信息,經過篩選、分類、排序,按照用戶的特定需求將用戶的個性化信息存入數據庫,在用戶登錄網站時自動檢索相應的數據庫,返回查詢請求結果的最新信息,通過定制的個人頁面推送給用戶。電子郵件具有簡單、方便、快捷的特點,高校圖書館可利用電子郵件將信息更快速地提供給讀者。手機短信推送服務是目前同步信息推送服務的主要形式。手機短信的最大特點是實時性和移動性,它可以將通知的信息實時傳遞給讀者,避免了因傳送過程的延誤造成讀者的損失。如中國人民大學圖書館、四川大學圖書館、湖南理工學院圖書館等高校圖書館開通了手機短信服務,大學生讀者可以獲得圖書館的圖書預約通知、催還通知、提醒還書和圖書館推薦的書目信息。高校圖書館還可建立移動圖書館,面向大學生開展個性化的閱讀推廣服務。如安徽醫(yī)科大學圖書館開通移動圖書館后,廣大師生能非常便捷地使用手機、PAD等移動終端設備進行電子文獻資源的一站式檢索、導航和全文獲取,實現了功能自助式移動服務,并隨時進行電子圖書、期刊、報紙的在線檢索與閱讀[5]。
互動是主體與客體之間的往返活動,是它們之間的一種溝通,一種雙向的交流和促進?;有蚤喿x推廣能調動讀者參與閱讀話題討論的積極性,激發(fā)他們的閱讀熱情。一是提供社交網絡服務,開展互動性閱讀推廣。2013年7月17日,中國互聯(lián)網絡信息中心(CNNIC)發(fā)布的第32次《中國互聯(lián)網絡發(fā)展狀況統(tǒng)計報告》顯示,截至2013年6月底,我國網民規(guī)模達到5.91億,其中大中專學生網民占總數的20.3%,互聯(lián)網普及率為44.1%[6]。在數量龐大的大學生網民面前,高校圖書館應及時關注他們的閱讀行為的變化,利用網絡等新媒體開展互動性的閱讀推廣服務。人人網、豆瓣網及新浪網是比較成熟的社交網站,為讀者提供社交網絡服務。高校圖書館可利用這些社交網站,為大學生提供互動交流服務,開展書評和閱讀資源推薦服務,交流閱讀心得,探討共同感興趣的閱讀話題。人人網作為國內擁有最多高校用戶群體的成熟的社交網站,已經成為高校圖書館開展社交網絡服務的首選。華東師范大學圖書館、北京電子科技學院圖書館、南京師范大學圖書館、中國礦業(yè)大學圖書館、南京財經大學圖書館等高校圖書館利用人人網建立的公共主頁,極力宣傳圖書館、推廣圖書館資源、解答讀者提問。高校圖書館可在人人網設立討論區(qū),讀者可發(fā)布新話題、回復其他好友提問、發(fā)表話題評論,讓大學生能在探討區(qū)探討學習及利用圖書館資源?;咏涣骺蓪崿F好友與好友、好友與館員、館員與館員之間的交流。館員和好友可以把平時看到的有價值的新聞、文章、評論與報告進行共享,保證好友獲得最新的學術熱點、觀點、動態(tài)和趨勢。如南京師范大學圖書館等在人人網公共主頁平臺發(fā)布講壇預告、圖書館展覽信息、讀者活動信息等,讀者通過該主頁不僅可獲知這些信息,而且可與圖書館、其他好友進行互動交流。二是利用微群平臺,開展專題互動性閱讀推廣。微群即微博群的簡稱,是在微博的基礎上加入了“群”的概念,能夠聚合有相同愛好或者相同標簽的朋友們,將所有與之相應的話題全部聚攏在微群里面,讓志趣相投的朋友們以微博的形式更加方便地進行參與和交流。新浪網于2010年11月5日推出了新浪微博群組功能產品——新浪微群,高校圖書館可在建立新浪微博的基礎上,創(chuàng)建閱讀微群,為大學生讀者提供專題互動性的閱讀推廣服務。清華大學圖書館、上海師范大學圖書館、河北師范大學圖書館在新浪微博創(chuàng)建的微群,不僅及時公布活動預告、新書推薦、資源推薦等,而且實現了館員與信息用戶的話題討論。
全媒體時代對高校圖書館來說,既是挑戰(zhàn)也是機遇。高校圖書館應主動了解和切實把握大學生的不同閱讀特點,不斷調整服務策略,構建全媒體環(huán)境下的閱讀推廣機制,培養(yǎng)大學生讀者良好的閱讀習慣,讓大學生讀者能從圖書館的閱讀推廣服務中找到閱讀的技巧、發(fā)現閱讀的奧秘、掌握閱讀的方法、理解閱讀的含義,從而樂于閱讀、善于閱讀,從閱讀中增長見識、增長才干。
[1]謝蓉,張麗.閱讀2.0:新一代的圖書館閱讀推廣[J].大學圖書館學報,2009(6):16-19.
[2]楊梅.廣州地區(qū)高校圖書館閱讀推廣調查研究[J].四川圖書館學報,2011(6):74-78.
[3]許亮,趙玥.高校圖書館經典閱讀推廣實踐與探討——以北京建筑工程學院圖書館為例[J].高校圖書館工作,2012(3):41-43.
[4]唐瓊,袁媛,劉釗.我國高校圖書館微博服務現狀調查研究——以新浪認證用戶為例[J].大學圖書館學報,2013(3):97-103.
[5]方向輝.關于高校圖書館開展閱讀推廣活動的思考——以安徽醫(yī)科大學圖書館為例[J].農業(yè)網絡信息,2013(8):78-80.
[6]第32次中國互聯(lián)網絡發(fā)展狀況統(tǒng)計報告[EB/OL].[2013-10-12].http://www.cnnic.net.cn/hlwfzyj/hlwxzbg/hlwtjbg/20 1307/t20130717_40664.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