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 虹
(天津市中心婦產(chǎn)科醫(yī)院,天津 300100)
異位妊娠(ectopicpregnancy,EP),也稱宮外孕,是指受精卵著床于子宮體腔以外,發(fā)病率約為孕產(chǎn)婦的1/100,是孕產(chǎn)婦的主要死亡原因之一[1]。EP發(fā)生部位分布以輸卵管妊娠為主,輸卵管妊娠占EP的89.51%[2]。輸卵管妊娠流產(chǎn)或者破裂出血時,會突然出現(xiàn)下腹劇痛,持續(xù)或反復發(fā)作并伴有肛門下墜感,嚴重者甚至出現(xiàn)四肢冰冷、面色蒼白、出冷汗等暈厥休克的癥狀[3]。其起病急可危及患者的身體健康甚至生命安全。目前對EP的治療主要以手術為主,以腹腔鏡手術治療EP的方法應用越來越廣泛。目前已成為治療EP的首選方法[4]。但由于EP患者個體差異及疾病特點不同,腹腔鏡手術并發(fā)癥也不容忽視,充分全面的圍手術期護理及對手術并發(fā)癥的預防處理對EP患者預后具有重要意義。現(xiàn)將EP腹腔鏡患者的圍手術期護理現(xiàn)狀綜述如下。
1.1 心理護理 由于大多數(shù)患者起病急,進展迅速,病情嚴重,患者對疾病本身及腹腔鏡手術缺乏了解,大多數(shù)患者出現(xiàn)緊張、恐懼心理。張英杰等[5]報道在144例異位妊娠患者中,緊張和恐懼者占91.7%;年齡在26~35歲發(fā)生率為63.2%;學歷為中學及以下的發(fā)生率最高,占84.7%;未生育者發(fā)生率為72.2%。因此術前應針對不同人群做好針對性的護理,對患者應及時耐心的告知病情及注意事項,安撫穩(wěn)定患者及家屬情緒。掌握患者存在的主要心理問題,在護理中時刻注重消除患者顧慮,恢復其自信。對于已婚未育的患者關鍵是作好腹腔鏡術后的心理護理,告訴他們術后配合醫(yī)生的治療,預防感染,按時到醫(yī)院行輸卵管通水及造影檢查,適時妊娠。
1.2 術前皮膚準備 腹腔鏡手術對臍孔的皮膚準備要求較高。臍孔凹陷于體表,不易清洗,常規(guī)的皮膚準備方法不能滿足腹腔鏡手術的要求。有報道用肥皂漿軟化臍部污垢,然后用溫水洗凈,再以5%的聚維酮碘液消毒,能較好地清潔臍部深部污垢[6]。張新榮等[7]主張采用臍孔浸泡肥皂液后用消毒棉簽擦干,再依次蘸取液狀石蠟碘伏擦拭臍孔,此方法可簡化操作程序,減少擦拭次數(shù),并可保證臍孔皮膚無紅腫。
1.3 術前檢查及用藥 為患者做好抗生素過敏試驗,取血急查血常規(guī)和血型,肝、腎功能,電解質,人絨毛膜促性腺激素(β-HCG)激素水平,備同型血。術前30min肌肉注射苯巴比妥鈉0.1g及阿托品0.3mg,以減少患者焦慮及口咽分泌物,減輕麻醉藥的毒副反應,使麻醉過程平穩(wěn)。
2.1 物品及器械準備 腹腔鏡儀器:腹腔鏡光學系統(tǒng)1套(攝像機及監(jiān)視系統(tǒng)、光纜)、冷光源、氣腹機及輸氣管、CO2氣瓶、腹腔鏡電刀、沖洗裝置1套。檢查各儀器性能是否正常,使處于備用狀態(tài)。準備好各類搶救藥品和物品。建立氣腹,為手術提供開闊的空間和視野,以避免損傷其他臟器,設置正常的腹內(nèi)壓為12~15mmHg(1mmHg=0.133kPa),充氣流量1~2L/min[8]。
2.2 術中體位 根據(jù)麻醉方式及患者需求決定個性化手術體位,如全麻患者則首先取水平仰臥位,施行靜吸復合全麻后,再改膀胱截石位,建立氣腹后改為頭低足高(Trendelenburg位)[9]。有報道[10]采用改良截石位來代替?zhèn)鹘y(tǒng)截石位,改良后患者24h并發(fā)癥發(fā)生率相對減少,首次下床活動時間提前。傳統(tǒng)截石位是將托腿架支托患者大腿,托腿架的關節(jié)端壓在腘窩內(nèi),小腿部無支撐物,重力作用使小腿自然下垂,而下肢遠端血管、神經(jīng)主要行走于腘窩,因而導致腘神經(jīng)受壓損傷。改良截石位則根據(jù)患者仰臥屈髖高度將托腿架固定于手術床上,將其臀部移至手術床坐板與腿板反折處,托腿架置于小腿肌肉豐厚處,使膝關節(jié)以上與腹部近似于水平位,髖關節(jié)外展與身體縱軸呈100~110°,可減輕肌肉過度牽拉造成的下肢麻木、酸痛;膝關節(jié)處于不屈不伸位,避免了術者對膝關節(jié)的按壓,同時避開了對腓骨小頭的擠壓,減少了腓總神經(jīng)損傷。
2.3 手術配合 器械護士應熟悉手術步驟配合要點和特殊準備。術中嚴密注意手術的進展及需要,主協(xié)迅速正確地傳遞所需要的器械物品。與巡回護士認真清點器械、敷料縫針等,保證術中無異物存留體腔。巡回護士熟悉掌握各種儀器設備的性能及使用方法,例如,腹腔鏡設備各儀器參數(shù)一經(jīng)調定,一般無需變動,開機應遵循以下順序:氣腹機—腹腔鏡電刀—顯示器—攝像機—冷光源,關機順序則相反。術中嚴密觀察患者生命體征的變化,由于氣管插管靜脈給藥、腹腔內(nèi)注入CO2氣體等原因,易引起患者的心率血壓變化。因此,應密切觀察患者的生命體征變化,發(fā)現(xiàn)問題及時處理。術畢待患者生命體征平穩(wěn)后將患者護送至病房并與病房護士嚴格交接術中情況及注意事項。
3.1 病情觀察 腹腔鏡手術是在CO2氣腹下完成的。因此,術后應對患者進行心電監(jiān)測及血氧飽和度的測定,必要時給予持續(xù)低流量吸氧,同時密切觀察生命體征的變化,早期發(fā)現(xiàn)有無腹腔內(nèi)出血等情況,腹部傷口的觀察要注意手術切口有無滲血、滲液,及時更換敷料,注意腹腔液的顏色、量、并與術后出血相鑒別。同時應防止因CO2氣腹造成的高碳酸血癥。因此術后應注意監(jiān)測血壓、脈搏、呼吸的變化直至平穩(wěn)。
3.2 疼痛護理 術后嚴密觀察切口有無滲液滲血,注意切口敷料情況,如切口敷料有滲濕,要及時更換,防止切口感染。腹腔鏡手術因切口小,術后很少需要止痛藥控制疼痛,通過取舒適體位,分散注意力等方法疼痛多可緩解,如盆腔粘連嚴重,手術時間較長而引起腹痛較重者可應用適量止痛藥物。
3.3 術后體位與活動 麻醉未清醒時去枕平臥6h,頭偏向一側。清醒后,囑患者多活動四肢,以避免靜脈血栓形成,術后加強雙下肢的護理,協(xié)助患者下床活動,先從床邊活動開始,待身體適應后再行室內(nèi)外活動,活動時間應以患者身體恢復而定,以不勞累為宜。早期下床活動促進腸蠕動,縮短肛門排氣時間,避免或減輕術后腹脹[11]。
3.4 飲食護理 腹腔鏡手術創(chuàng)傷小,一般術后6~8h可進半流質飲食或普食以促進胃腸功能恢復,但應忌奶、糖等脹氣食物[12]。腹腔鏡術后部分患者可有不同程度的胃部不適、惡心、嘔吐,考慮與CO2氣腹導致的胃黏膜血流灌注不足有關,術后可常規(guī)給予胃黏膜保護劑。惡心、嘔吐等也可能是由于麻醉藥物或CO2刺激膈肌導致,護理人員應消除患者緊張情緒,給予止吐藥進行對癥處理[13]。
3.5 導尿管護理 保持導尿管的通暢,觀察尿量及顏色。保持會陰及尿道口清潔,導尿管可于術后4~6h拔除,鼓勵患者自行排尿。有泌尿系器官損傷者,尿管留置時間可相應延長。
EP是孕產(chǎn)婦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近年來,腹腔鏡手術以其切口小、出血少、術后患者痛苦少、康復快等優(yōu)點,在EP手術中應用越來越廣泛。術前重視心理護理、皮膚準備、腸道準備為患者順利手術、減少感染和并發(fā)癥提供了保證。術中舒適穩(wěn)定的環(huán)境準備、齊全完好的設備及良好的手術配合能最大程度避免感染、縮短手術時間,是手術成功的基礎。術后嚴密的病情觀察、體位與活動、飲食等護理能為患者減輕痛苦、減少術后的并發(fā)癥。
〔1〕樂杰.婦產(chǎn)科學[M].第7版.北京:人民衛(wèi)生出版社,2008:122-134.
〔2〕韋瑞敏,謝萍.異位妊娠發(fā)生部位分布規(guī)律調查分析[J] .齊魯護理雜志,2010,16(7):51-52.
〔3〕陳也鈺.腹腔鏡治療宮外孕圍術期的護理[J].醫(yī)學理論與實踐,2007,20(8):988.
〔4〕劉利利.異位妊娠腹腔鏡手術的護理配合[J].護理研究,2012,26(3B):728-729.
〔5〕張英杰,徐雪梅,杜春霞.異位妊娠心理狀態(tài)調查分析及心理護理[J].解放軍護理雜志,2008,25(6A):25-28.
〔6〕王春芳.改良臍部清潔消毒方法與傳統(tǒng)方法所致不良反應的比較[J].中國鄉(xiāng)村醫(yī)藥,2009,16(2):41.
〔7〕張新榮,高秀英,馮冬云,等.婦科腹腔鏡手術臍部準備方法探討[J].護理研究,2010,24(1):148-149.
〔8〕張素霞.宮外孕腹腔鏡手術的護理配合[J].現(xiàn)代護理,2011,8(9):100-102.
〔9〕黃慧紅.婦科腹腔鏡手術護理進展狀態(tài)綜述[J].中國醫(yī)藥指南,2009,7(22):35-37.
〔10〕張群秀,陳雪燕,黃雪蓮,等.改良截石位在婦科腹腔鏡手術中的應用[J].2007,22(20):4-5.
〔11〕潘昌會.腹腔鏡治療異位妊娠的護理[J].全科護理,2008,6(12A):3158.
〔12〕蔡偉萍,黃葉莉.婦科腹腔鏡臨床應用及護理進展[J].護理研究,2004,18(7):1142-1144.
〔13〕白麗君,趙艷芹.腹腔鏡治療異位妊娠的護理[J].中國現(xiàn)代藥物應用,2009,3:1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