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小兵,張昌斌
(1. 中國能源建設集團有限公司,北京 100029;
2. 中國電力規(guī)劃設計協(xié)會,北京 100120)
中國電力建設行業(yè)的發(fā)展趨勢及“走出去”的宏觀市場分析
孫小兵1,張昌斌2
(1. 中國能源建設集團有限公司,北京 100029;
2. 中國電力規(guī)劃設計協(xié)會,北京 100120)
本文以長系列統(tǒng)計數據為基礎,結合中國宏觀經濟的發(fā)展態(tài)勢,論述了中國電力工業(yè)的發(fā)展趨勢、電力建設行業(yè)面對的形勢、以及“走出去”面臨的機遇和挑戰(zhàn)。本文結合世界2000萬人以上國家和主要發(fā)展中地區(qū)的電力工業(yè)長系列統(tǒng)計數據,以及國際貨幣基金組織對上述國家和地區(qū)的經濟發(fā)展預測值,采用計量經濟學方法,對其電源工程投資情況進行了預測(2014~2018年),給出了電源工程海外市場開發(fā)的15個推薦目標國。同時,本文還建立了相關指標體系,給出了電網建設和改造需求較大的9個發(fā)展中國家。
電力工程建設;發(fā)展趨勢;國際業(yè)務;投資額預測;目標市場。
從世界范圍看,2000年以來,中國電力工業(yè)出現了多個里程碑意義的大事件。2003年,中國的水電(含常規(guī)水力發(fā)電和抽水蓄能電廠)裝機容量超過美國,達到1.00億kW,位居世界第1位;2004年,中國的水力年發(fā)電量超過巴西,達到3535.4億kWh,位居世界第1位;2006年,中國的煤炭年發(fā)電量超過美國,達到23019.0億kWh,位居世界第1位;2010年,中國的風電裝機容量超過美國,達到0.45億kW,位居世界第1位;2011年,中國的總裝機容量和年總發(fā)電量均超過美國,分別達到10.62億kW和47130.2億kWh,均位居世界第1位;2012年,中國的火電(含燃煤、燃氣、燃油電廠)裝機容量超過美國,達到8.19億kW,位居世界第1位。目前,除核能和太陽能發(fā)電外,中國在其他所有常規(guī)電力項目上已穩(wěn)居世界第1位。未來一段時期,隨著中國經濟增速進入換檔期,以及經濟結構調整的持續(xù)深化,經歷了十多年高速增長的電力工業(yè),也將隨之進行調整。與電力工業(yè)相伴而生的電力建設行業(yè),亦將出現根本性的轉折。因此,中國電力工業(yè)的發(fā)展趨勢,電力建設行業(yè)面對的國內形勢,“走出去”面臨的機遇和挑戰(zhàn),國際電力建設行業(yè)的市場容量,國際業(yè)務開發(fā)的主要目標市場等問題,已成為電力建設行業(yè)亟待研究的課題。
圖1 中國的發(fā)電量與GDP(1971年~2019年)
2000年~2012年,中國經濟年均增長10.2%(不變價GDP),一次能源消費量年均增長8.9%,電力消費量年均增長11.4%。2012年,中國電氣化程度(發(fā)電用能占一次能源總消費量的比例)超過世界平均水平,達到41.0%,接近同期OECD國家的44.7%、歐盟的44.3%、美國的43.8%。因此,中國的電氣化程度雖還有提升空間,但上升空間已經不大。結合回歸預測分析,2020年以前,中國一次能源消費還可保持年均4.5%~5.5%的增長率,電力消費可保持年均6.0%~7.0%的增長率。若按中位增長率估計,到2020年,中國的一次能源年消費量將達到58.8億噸標準煤,電力年消費量將達到8.2萬億kWh。眾所周知,2000年~2012年是中國能源工業(yè)特別是電力工業(yè)高速發(fā)展的13年,在這13年中,一次能源消費量和電力消費量的年均增加值分別為2.13億噸標準煤/年和2985億kWh/a。根據回歸預測,2013年~2020年,中國一次能源消費量和電力消費量的年均增加值預計將分別為2.42億噸標準煤/年和4198億kWh/a。從上述兩個指標來看,未來8年的年均增量分別是過去13年年均增量的1.14倍和1.4倍。
以1971年~2013年的統(tǒng)計數據為基礎,用計量經濟學方法建立的中國發(fā)電量OLS回歸模型如下:
式中:P為發(fā)電量(億kWh);G為不變價GDP(億元人民幣,1990年基準價);P-1為發(fā)電量滯后一期系列。公式下排的括號內為回歸系數所對應的t檢驗值,*表示在5%的水平上顯著,**表示在1%的水平上顯著。
模型的創(chuàng)建過程和殘差檢驗不再贅述。利用上述自相關模型,并根據國際貨幣基金組織對中國2014~2019年的GDP預測值,計算了中國2014~2019年的發(fā)電量。中國的發(fā)電量與GDP(1971年~2019年)見圖1。
隨著產業(yè)結構升級和社會經濟發(fā)展,能源和電力消費與經濟增長并不一定呈現正相關關系。即達到一定的社會發(fā)展階段后,經濟增長也可能會伴隨能源和電力消費的維持或降低。這方面已有成例。2000年~2012年,OECD國家一次能源消費總量由5441.61百萬t油當量,增長至5488.85百萬t油當量,年均增長0.07%,同期其GDP年均增長1.57%(換算為不變價美元);歐盟一次能源消費總量由1723.86百萬t油當量,增長至1673.35百萬t油當量,年均增長-0.25%,同期其GDP年均增長1.26%(換算為不變價美元);美國一次能源消費總量由2313.71百萬t油當量,增長至2208.83百萬t油當量,年均增長-0.39%,同期其GDP年均增長1.75%;日本一次能源消費總量由518.22百萬t油當量,增長至478.18百萬t油當量,年均增長-0.67%,同期其GDP年均增長0.75%;德國一次能源消費總量由333.01百萬t油當量,增長至311.74百萬t油當量,年均增長-0.55%,同期其GDP年均增長1.13%。
另外,中國單位GDP能耗遠高于發(fā)達經濟體,有降低能耗的內外部動力和大量空間。2000年~2012年,中國單位GDP能耗由447.86t油當量/百萬美元,降至391.45t油當量/百萬美元,年均降低1.12%。2000年~2012年,在世界主要經濟體中,中國單位GDP能耗的降低速度高于巴西(年均降低0.00%,下同)和韓國(0.86%),與世界平均值(1.14%)接近,慢于歐盟(1.63%)、美國(1.97%)、日本(1.41%)、德國(1.67%)、印度(1.49%)等經濟體。2012年,中國單位GDP能耗分別是歐盟的3.86倍、美國的2.67倍、日本的4.56倍、德國的4.29倍、巴西的3.16倍、印度的1.26倍、韓國的1.55倍。2011年,在具有完整能耗統(tǒng)計數據的128個國家和地區(qū)中,主要經濟體的單位GDP能耗由高到低排序如下:中國位居27位,印度位居38位,巴西位居80位,美國位居101位,德國位居118,日本位居119位。能耗強度高于中國的26個經濟體,主要集中在能源輸出國和極端貧困國家,如剛果、土庫曼斯坦、埃塞俄比亞、莫桑比克、伊拉克、俄羅斯、尼日利亞等。從歷史和世界的縱橫向維度來看,隨著經濟結構調整和社會發(fā)展,中國單位GDP能耗必將逐步降低。以美國為例: 1961年~1977年,美國的單位GDP能耗超過了300.0噸油當量/百萬美元,其中,1970年的能耗強度最大,達到346.24t油當量/百萬美元。此后,美國的能耗強度逐漸降低,到1998年,美國單位GDP能耗首次低于200.0t油當量/百萬美元,到2012年,該值已降低至146.40t油當量/百萬美元。(上述能耗強度均按2010年不變價美元計算)。
2012年,中國的單位GDP能耗是世界平均值的2.14倍。中國用占世界年消費總量21.9%的能源,僅生產了占世界總量11.5%的GDP。如果能耗強度達到美國2012年的水平,中國當年的能耗可支撐22.3萬億美元的GDP(2012年不變價美元,下同);達到巴西的水平,可支撐26.4萬億美元的GDP;達到歐盟的水平,可支撐32.3萬億美元的GDP;達到日本的水平,可支撐38.1萬億美元的GDP。而美國2012年的GDP,只有15.7萬億美元。
從世界和歷史的縱橫向維度來看,中國的總能耗必有峰頂,單位GDP能耗必會降低。因此,未來一段時期,中國能源建設、特別是電力建設市場雖仍有發(fā)展空間,但增速將會逐步放緩,年度增量將會逐步降低。
總體來看,中國電力建設行業(yè)整體已處于或即將處于不可逆轉的衰落期。從方法論的角度來說,發(fā)達國家的發(fā)展歷程可供我們借鑒和參考,也即,中國電力工業(yè)有可能重復或沿襲發(fā)達國家的發(fā)展過程。2000年以來,世界主要發(fā)達經濟體的電力工業(yè)處于緩慢增長或停滯階段。2000年~2012年,OECD國家發(fā)電量年均增速為0.86%;歐盟發(fā)電量年均增速為0.59%;美國發(fā)電量年均增速為0.54%;日本發(fā)電量年均增速為0.34%;德國發(fā)電量年均增速為0.57%;英國發(fā)電量年均增速為-0.31%;法國發(fā)電量年均增速為0.30%。2000~2011年,OECD國家總裝機容量年均增速為2.30%;歐盟總裝機容量年均增速為2.42%;美國總裝機容量年均增速為2.38%;日本總裝機容量年均增速為0.97%;德國總裝機容量年均增速為2.84%;英國總裝機容量年均增速為1.63%;法國總裝機容量年均增速為1.14%。而且,上述發(fā)達經濟體總裝機容量的增長,主要來自風電和太陽能發(fā)電等非水可再生能源裝機,化石能源和水能、核能等常規(guī)電力裝機的增長幾乎處于停滯狀態(tài)。1980~2013年,世界主要經濟體裝機容量見圖2。
目前,中國處于電力建設高峰期的后期,以投資額計算,2009年~2013年,電力工程總投資額已處于震蕩維持區(qū)間。未來一段時期,預計中國的電力建設強度將會震蕩降低,并逐步向發(fā)達國家緩慢增長的局面靠攏。當前來看,在電力建設高峰期集聚的大量產能,已呈現過剩狀態(tài)。產能過剩又遇到正在或即將到來的不可逆轉的市場萎縮,形勢將會變得愈加嚴峻。加之國有企業(yè)在消解產能時所面臨的體制、政策等方面的障礙,預計產能消解的速度將落后于市場萎縮的速度。因此,市場萎縮、產能過剩,這種“兩頭堵”的形勢預計將長期持續(xù),行業(yè)將整體進入持續(xù)時間較久的調整期。在這種形勢下,行業(yè)整體利潤預計將持續(xù)走低。從市場角度來說,要應對該種形勢,一是要開發(fā)新的業(yè)務領域,即實施“多元化”戰(zhàn)略,二是要開拓新的市場,即實施“走出去”戰(zhàn)略。在國內基本建設市場增速放緩的情況下,積極實施“走出去”戰(zhàn)略,不失為明智的選擇。
圖2 世界主要經濟體裝機容量(1980年~2013年)
改革開放以來,特別是2000年以后,中國的電力工程建設能力快速發(fā)展,已整體處于世界先進水平。這主要得益于技術上的后發(fā)優(yōu)勢和規(guī)模龐大的基本建設市場。技術上的后發(fā)優(yōu)勢,便于中國選擇技術先進、經濟合理的技術路線。規(guī)模龐大的基本建設市場,有利于中國通過規(guī)模優(yōu)勢大幅降低建設成本。加之人數眾多、低廉且高效的基建隊伍,以及相對完整的產業(yè)鏈條,使中國電力工程建設的綜合競爭能力得到了大幅提高。目前來看,中國電力工程建設行業(yè)盡管在某些專項技術和管理上與發(fā)達國家尚有差距,但已整體成長為極具國際競爭力的行業(yè)。
中國的外匯儲備龐大,經常項目和資本項目的長期順差使國際收支嚴重失衡。1980~2012年,中國經常項目余額的累積值高達2.24萬億美元(現價美元);2014年3月,央行資產負債表中的外匯占款也已高達27.21萬億元人民幣。另外,根據國際貨幣基金組織的預測,2013~2019年,中國經常項目余額的累積值還將增加2.17萬億美元(現價美元),即1980~2019年,中國經常項目余額的累積值將高達4.41萬億美元(現價美元)。長期來看,中國經常項目順差的趨勢還將持續(xù)較長時間,因此,國際收支再平衡過程中亟需為資本輸出提供突破口。從國家的宏觀戰(zhàn)略來看,為發(fā)展中經濟體提供基本建設貸款的形式促進資本輸出,已成為國際收支再平衡的重要手段。龐大的資本輸出結合極具國際競爭力的行業(yè),中國電力建設行業(yè)的綜合競爭力非一般國家的同類行業(yè)可比。
此外,世界經濟均衡化和扁平化將會是長期趨勢,發(fā)展中國家將借助“比較優(yōu)勢”實現追趕,但這一定會是長期過程。正因為這個長期過程,將為電力建設行業(yè)提供長期市場。因此,從成長性和可持續(xù)性方面評價,電力建設的國際市場遠優(yōu)于國內市場。
在電力建設行業(yè)“走出去”面臨前所未有的機遇同時,也面臨十分嚴峻的挑戰(zhàn)。這種挑戰(zhàn)首先來自于市場空間。目前來看,“走出去”的市場空間顯然小于一般所認為的“廣闊空間”。這主要是由于世界經濟均衡化的速度遠低于預期,除中國外的發(fā)展中經濟體未出現預期中的快速增長,加之總體經濟規(guī)模不大,年均增量就顯得不夠突出。由于發(fā)達國家的電力建設基本處于相對停滯狀態(tài),本文對扣除OECD國家和中國的相關數據進行了分析。2000年~2011年,除OECD國家和中國之外的經濟體,裝機容量年均增長率為3.43%,發(fā)電量年均增長率為3.92%;裝機容量年均增量為4296.3萬kW/a,發(fā)電量年均增量為2083.7億kWh/a。同期,中國裝機容量的年均增量為7050.4萬kW/a,發(fā)電量的年均增量為3054.1億kWh/a,分別是除OECD國家和中國之外的經濟體的1.64倍和1.47倍。有關發(fā)展中經濟體電力建設市場的具體分析和預測,見本文第3節(jié)。
以1971年~2011年的統(tǒng)計數據為基礎,用計量經濟學方法建立的除OECD國家和中國之外的經濟體發(fā)電量OLS回歸模型如下:
式中:P為發(fā)電量(億kWh);G為不變價GDP(億美元,2005年基準價);P-1為發(fā)電量滯后一期系列;P-2為發(fā)電量滯后二期系列。公式下排的括號內為回歸系數所對應的t檢驗值,*表示在5%的水平上顯著,**表示在1%的水平上顯著。
模型創(chuàng)建過程和殘差檢驗不再贅述。利用上述自相關模型,并依照國際貨幣基金組織對除OECD國家和中國之外的經濟體GDP預測(實際)值(2012、2013年為實際值,2014~2019年為預測值),對其延至2019年的發(fā)電量進行了計算。除OECD國家和中國之外的經濟體發(fā)電量與GDP(1971~2019年)見圖3。
還應該看到,發(fā)達國家在本國電力需求高速增長期形成了巨大的電力建設產能,并早于中國電力建設企業(yè)走向國際市場,在發(fā)展中國家積累了大量的市場開發(fā)和建設經驗??傮w來看,世界電力建設產能處于過剩狀態(tài)。隨著中國“走出去”企業(yè)的不斷增多,以及發(fā)展中國家自身建設產能的提升,國際市場競爭將更趨激烈。此外,中國電力建設行業(yè)還存在企業(yè)品牌形象不佳、部分關鍵技術和設備依賴引進、中國的建設規(guī)范未實現國際化推廣等制約條件,需要在“走出去”的過程中予以不斷提高。
圖3 除OECD國家和中國之外的經濟體發(fā)電量與GDP(1971年~2019年)
本節(jié)選取世界銀行公布的人口超過2000萬的國家為分析對象(2012年,人口超過2000萬的國家共57個,其中,敘利亞缺乏足夠的統(tǒng)計資料,本節(jié)不做分析),以56國1980年~2012年的歷史數據為基礎數據,運用回歸分析法,結合國際貨幣基金組織2013年公布的GDP預測值,對未來5年的電力消費情況進行了預測分析。根據56國未來5年用電量的預測值,以及各類電源裝機的歷史變化情況,估算了預測年的各類電源新增裝機容量。依照中國同類電源工程2013年的平均造價,估算了56國電源工程在預測年的年度投資額。
預測結果表明,2014年~2018年,世界電源工程投資額合計為5.21萬億元(2013年不變價人民幣,下同),年均投資額為1.04萬億元。未來5年,中國仍是世界最大的電源工程投資國,其5年總投資額約為2.27萬億元(人民幣,下同),占同期世界電源工程投資總額的43.6%。根據預測,2014年~2018年,電源工程合計投資額前10位的國家分別為:中國(5年合計投資22725億元人民幣,下同)、美國(6188億元)、印度(3820億元)、巴西(1667億元)、德國(1313億元)、韓國(1069億元)、日本(857億元)、土耳其(754億元)、墨西哥(742億元)、印度尼西亞(671億元)。
預測結果表明,2014年~2018年,撒哈拉沙漠南部非洲地區(qū)的電源工程投資額合計為936億元人民幣(5年合計,下同),占世界電源總投資額的1.80%;中東北非地區(qū)合計投資額為2479億元,占世界電源總投資額的4.76%;拉丁美洲和加勒比海地區(qū)合計投資額為3540億元,占世界電源總投資額的6.79%;中東歐地區(qū)合計投資額為1326億元,占世界電源總投資額的2.54%。
根據2014年~2018年各國電源工程投資總額、自身基礎設施的建設能力、未來發(fā)展預期、產業(yè)結構情況、經濟發(fā)展預期等指標,建議中國電力建設行業(yè)海外市場開發(fā)的主要目標國,共15個。按推薦次序排列如下:印度、巴西、土耳其、墨西哥、印度尼西亞、泰國、沙特阿拉伯、馬來西亞、菲律賓、越南、阿根廷、巴基斯坦、哥倫比亞、秘魯、委內瑞拉。上述15個國家的具體情況,可參見文獻。2014年~2018年,上述15個國家電源工程年均投資額預測值見圖4。
圖4 15個目標市場電源工程的年均投資額預測值(2014年~2018年)
本節(jié)按如下指標定義了電網建設和改造需求較大的發(fā)展中國家:①政局較為穩(wěn)定;②輸配電年損耗率超過10%;③人口超過2000萬人;④國土面積超過10萬平方公里;⑤能源自給率小于110.0%;⑥GDP總量(現價美元)超過1000億美元;⑦年度用電量超過400億kWh。上述指標均采用2011年度數據。根據上述指標,共篩選出9個國家,分別為:印度、巴西、土耳其、孟加拉國、巴基斯坦、菲律賓、越南、阿根廷、羅馬尼亞。
上述9國按照如下10個權重指標計算電網升級改造需求的綜合得分:①2011年輸配電損耗率,權重15%;②2000~2011年輸配電損耗率降低值,權重10%;③2011年人口,權重10%;④國土面積,權重10%;⑤2011年能源凈進口量占總消費量的比例,權重5%;⑥2011年GDP總量,權重10%;⑦2011年GDP增長率,權重10%;⑧2011年用電量,權重15%;⑨2011年固定資產形成總額年度增長率,權重5%;⑩2010年的通電率,權重10%。上述9國綜合得分情況如下:印度,75.29;巴西,48.75;土耳其,45.06;孟加拉國,37.93;巴基斯坦,36.21;菲律賓,24.55;越南,19.17;阿根廷,19.13;羅馬尼亞,18.46。
當前,盡管中國的宏觀經濟仍存在較大潛力和比較優(yōu)勢,但長期的高速增長已使比較優(yōu)勢中的各類要素勢能逐漸減弱,剛不可久,這也是經濟發(fā)展的客觀規(guī)律。未來一段時期,中國將處于經濟增速的換檔期和經濟結構的調整期,經濟進入中速增長、產業(yè)結構不斷升級、單位GDP能耗不斷降低已是勢所必然。由經濟增長而衍生的電力消費增長,也將出現不可逆轉的調整。
改革開放以來,經過30多年的快速發(fā)展,中國已成為名副其實的世界第一電力工業(yè)國。2013年,按全口徑計算,中國的全年發(fā)電量已是美國的1.37倍,年底的裝機容量亦為美國的1.17倍。但是,從世界和歷史的縱橫向維度來看,中國的總能耗必有峰頂,單位GDP能耗必會降低,電力消費增速必會趨緩。目前,中國正處于電力建設強度高峰期的后期,以投資額計算,電力工程總投資已處于震蕩維持區(qū)間。預計中國的電力建設強度將會逐步降低,并逐漸向發(fā)達國家緩慢增長的局面靠攏。總體來看,電力建設行業(yè)在國內已處于或即將處于不可逆轉的衰落期。在行業(yè)衰落期,企業(yè)必須強健肌體并進行 “轉型升級”,即要在業(yè)務、管理、市場、技術、服務、產品等方面轉型和升級。就電力行業(yè)的技術發(fā)展情況而言,服務和產品創(chuàng)新在中期內不太可能出現影響全局的革命性變化。因此,現階段建議把管理創(chuàng)新和市場創(chuàng)新提上重要日程。要通過管理創(chuàng)新以強健肌體,通過市場創(chuàng)新以應對行業(yè)衰落。就管理創(chuàng)新而言,效率和效益應是最核心的內容;就市場創(chuàng)新而言,多元化和國際化應是最核心的內容。建議發(fā)展較好的企業(yè)思考如何突破常規(guī)發(fā)展模式,解決發(fā)展瓶頸問題。要進一步思考重組整合的方式方法,通過產業(yè)鏈整合擴張,做強主業(yè),培育并壯大投融資能力,特別是國際資源的占有和獲取能力;要進一步把獲取經營性資產作為重要的轉型升級方向。
在國內基本建設市場增速放緩的情況下,積極實施“走出去”戰(zhàn)略,不失為明智的選擇。盡管“走出去”的市場空間沒有一般認為的“空間廣闊”,且存在競爭激烈、部分關鍵技術和設備依賴引進、中國的建設規(guī)范未實現國際化推廣等制約條件,但也要看到中國國際收支再平衡過程中資本輸出的巨大優(yōu)勢,以及產業(yè)鏈完整、建設經驗豐富、建設隊伍相對低廉高效等眾多有利條件。同時,還要認識到世界經濟均衡化和扁平化將會是長期趨勢,發(fā)展中國家將借助“比較優(yōu)勢”實現追趕,而且,這也一定會是長期的“趕超”過程。正因為這個長期過程,將為電力建設行業(yè)提供長期市場。因此,從成長性和可持續(xù)性方面評價,電力建設的國際市場遠優(yōu)于國內市場。所以,中國電力建設行業(yè)要堅定不移地實施“走出去”戰(zhàn)略。
[1]BP p.l.c.. BP Statistical Review of World Energy 2013 [R]. UK:BP, 2013.
[2]World Bank. World Bank Open Data[DB/OL].http://data.worldbank.org.cn,2014.
[3]U.S. Energy Information Administration. Country energy information[DB/OL]. http://www.eia.gov/countries/,2014.
[4]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統(tǒng)計局.國家統(tǒng)計局數據庫[DB/OL].http://data.stats.gov.cn/, 2014.
[5]International Monetary Fund.World Economic Outlook report [R].Washington:IMF,2014.
[6]孫小兵.中國降低能耗強度的思路探討[J].資源與產業(yè), 2014, 16(1).
[7]林毅夫.新結構經濟學——重構發(fā)展經濟學的框架[J].經濟學, 2010,10(1).
[8]唐紅鍵.在現行世界經濟格局下,中國要堅定不移地推動工程建設行業(yè)的發(fā)展[C].北京:中共中央黨校, 2012.
[9]孫小兵, 樂金朝.中國和世界其他主要經濟體能源發(fā)展情況及相關熱點問題[M].黃河水利出版社, 2014.
Development Trend of China Electric Power Construction Industry and Macro Analysis of International Market
SUN Xiao-bing1, ZHANG Chang-bin2
(1.China Energy Engineering Group Co., Ltd., Beijing 100029, China;
2. China Electric Power Planning & Engineering Association, Beijing 100120, China)
This paper discussed the trend of China's electric power industry and the situation for electric power construction industry and the chance, challenge for international market on the basis of the macro statistics, and combined the macro development tendency of China. It used econometric methods and combined the statistical data of the countries that have more than 20 million people and the developing regions with the values that IMF calculated,forecasted the power project investments (2014-2018), and recommended 15 countries for developing power engineering market overseas. It established a relevant indicator system and pointed out 9 developing countries that need more power grid construction and transformation.
power engineering construction; development tendency; international business; investment forecast; target market.
F406
C
1671-9913(2014)03-0001-08
10.13500/j.cnki.11-4908/tk.2014.03.001
2014-05-31
孫小兵(1980- ),男,河南鄢陵人,碩士研究生,高級工程師,主要從事能源政策和戰(zhàn)略的研究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