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海峰,王 晉,楊 麗
(1.北京科學學研究中心,北京 100089;2.北京市輻射中心,北京 100875;3.國家科技基礎條件平臺中心,北京 100862)
近年來,中央和地方各級財政都對大型科學儀器設備進行了大量投資,在國家各類科技計劃、科技重大專項以及“211 工程”、“985 工程”、“知識創(chuàng)新工程”以及北京專項資金的資助下,北京地區(qū)科研院所與高校的大型科學儀器設備的經(jīng)費投入保持增長態(tài)勢,設備數(shù)量持續(xù)增加,大大提高了北京地區(qū)大型科學儀器設備裝備整體水平。大型科學儀器的有效利用和共享評價備受關注。很多專家學者從不同角度就我國科學儀器利用和共享及相關機制問題進行了研究探討。在定性和定量研究方面,一些研究對儀器的使用率或共享率的簡單描述性統(tǒng)計分析和探討。宋俊周和陳勇[1]分析了河北省大型科學儀器資源共享的現(xiàn)狀和存在的問題。夏春陽[2]提出建立適合共享服務特點的科學評價機制。彭潔、田杰[3]從儀器所屬部門、儀器類別、儀器價值、儀器使用年限等多個緯度對儀器設備的使用率、對外服務時間、對外服務收入等信息做詳細的統(tǒng)計分析。申嫦娥[4]分析了我國科學儀器設備投資管理制度存在的問題并提出改進的創(chuàng)新思路。徐靜[5]提出一種狀態(tài)空間分析方法,并指出儀器設備的共享程度與利用率之間并不存在線性關系。方松和趙紅萍[6]通過對中國水產(chǎn)科學研究院大型科學儀器設備共享研究的概括與總結,提出了現(xiàn)階段我國大型科學儀器設備共享研究的思路與建議。董誠和張新民等[7]基于科技資源共享三層次模型,構建了包括可見、可及、可用三個層次的大型科學儀器共享三層次模型。王祎和華夏[8]分析了我國科學儀器共享政策、共享現(xiàn)狀,從利用網(wǎng)絡化、共享模式、有償服務機制等方面提出了管理與共享政策建議。張學成[9]利用秩和模型對大型科學儀器設備的利用效率進行了評價。
從目前已有的研究成果看,對大型科學儀器設備利用和共享情況進行評價的研究很少,本文初步構建了評價北京地區(qū)的大型科學儀器設備利用與共享指標體系,并對利用和共享程度進行評價,為進一步深化首都科技資源利用共享效率、優(yōu)化資源配置和科技管理決策服務提供參考。
近年來,全國各地方管理機構對大型儀器的使用和管理、評價開展了相關工作。在理論分析的基礎上,本文根據(jù)已有的調查數(shù)據(jù),結合實際情況和國家科技基礎條件平臺中心發(fā)布的我國大型科學儀器設備利用與共享指數(shù)等相關研究[10-11],選取指標對首都地區(qū)大型科學儀器設備的利用水平和共享水平進行研究。本文中所有數(shù)據(jù)來源為2012年國家重點科技基礎條件資源調查數(shù)據(jù)(北京地區(qū))。
利用水平是通過對大型科學儀器設備利用率、新增設備利用率、200 萬元以上設備利用率、設備滿負荷運行情況和正常運行情況的評價,共5 項指標。①設備利用率是指單臺(套)設備利用率,指設備年有效工作機時與年額定工作機時的比例,體現(xiàn)了設備總體利用程度。②新增設備利用率是指近三年新購置的單臺(套)設備利用率的平均值,體現(xiàn)了新增設備的利用情況。③200 萬元以上設備利用率是指200 萬元以上單臺(套)設備的利用率,體現(xiàn)了原值較高的大型科學儀器設備的利用情況,也可以反映出首都地區(qū)的特點。④滿負荷運行設備數(shù)量占比是指年有效工作機時達到或超過年額定工作機時(1600 小時)的設備數(shù)量占比。⑤正常運行設備數(shù)量占比是指技術性能狀態(tài)為正常運行的設備數(shù)量占設備數(shù)量的比例,體現(xiàn)了設備完好運行的情況。
共享水平是通過對大型科學儀器設備的對外和對內服務數(shù)量和機時情況、對外服務數(shù)量和機時情況、信息公開和跨區(qū)域共享等情況的評價,共7 項指標。①參與共享的設備占比是指參與共享(包括內部共享和外部共享兩種方式)的設備數(shù)量與全部大型科學儀器設備數(shù)量之比,按照設備原值加權,體現(xiàn)了設備總體對外服務的數(shù)量情況。②新增設備共享占比是指近三年新增單臺(套)設備參與共享的大型科學儀器設備數(shù)量占三年新購置儀器總量的比重,按照設備原值加權,體現(xiàn)了新增設備的對外服務數(shù)量情況。③對外共享設備占比是指提供對外服務的設備數(shù)量占全部大型科學儀器設備數(shù)量的比例,按照設備原值加權,體現(xiàn)了設備對外開放共享服務的數(shù)量情況。④對外服務共享率是指提供對外服務的設備,對外服務機時與其利用機時之比,體現(xiàn)了參與外部共享的大型科學儀器設備對外開放共享服務的時長情況。⑤新增設備對外服務共享率是指近三年新增單臺(套)設備,其年對外服務機時之和與其利用機時之比,體現(xiàn)了新增設備的對外共享服務時長情況。⑥信息公開設備占比是指在共享平臺注冊的設備占全部大型科學儀器設備的比例,按照設備原值加權,體現(xiàn)了設備信息公開的狀況。⑦跨區(qū)域共享設備占比是指對外提供跨區(qū)域共享服務的設備占全部大型科學儀器設備的比例,按照設備原值加權,體現(xiàn)了設備信息公開的狀況。
在指標權重上,國家科技基礎條件平臺中心發(fā)布的我國大型科學儀器設備利用與共享指數(shù)等相關研究[10-11],結合北京地區(qū)的具體情況,對上述指標進行賦權,如表1 所示。
從表1 中可以看出,在利用水平上,設備利用率和200 萬元以上設備的利用率權重最大,均為20.5%,這符合目前北京市促進提升設備利用效率特別是原值較高的大型科學儀器設備的初衷。在共享水平上,對外共享設備占比和對外服務共享率比重最大,均為15.0,也符合促進科學儀器設備對外開放共享的思路,信息公開設備比例和跨區(qū)域共享設備比例的權重均為14.5,符合國家推進大型科學儀器設備信息公開和跨區(qū)域共享的思路。
在本文的研究中,采用的數(shù)據(jù)為單臺(套)原值在50 萬元(含)以上的大型科學儀器設備和其依托的法人單位的基本信息,為了科學、合理、有效地進行大型科學儀器設備利用與共享評價研究,剔除了包括隸屬大科學工程的設備、全年全天候運行的設備、計算機及配套設備以及待報廢設備。據(jù)此,參與評價的大型科學儀器設備共計8907 臺(套),近三年新購置儀器3857 臺(套),其中市屬單位1538 臺(套),中央單位7369 臺(套),正常運行設備8783 臺(套),參與共享設備7444 臺(套),其中外部共享2263 臺(套),近三年新購置儀器參與共享3250 臺(套)。根據(jù)上述指標體系,計算結果見表1。
表1 2011年北京地區(qū)大型科學儀器設備利用共享情況評價指標及計算結果 單位:%
從首都全部類型單位擁有的大型科學儀器設備計算結果看,利用率為71.40%,新增設備利用率65.14%,主要是市屬單位的新增設備利用率不高導致的。200 萬元以上設備利用率91.96%,滿負荷運行設備數(shù)量占比22.43%,正常運行設備占比98.61%,利用水平綜合得分70.12%。從共享水平看,參與共享的設備原值占比81.66%,新增設備參與共享的占比81.37%,對外共享設備原值占比30.79%,對外服務共享率為30.93%,新增設備對外服務共享率為25.96%,水平偏低,也較為符合現(xiàn)實情況。信息公開設備原值占比23.77%,跨區(qū)域共享設備原值占比15.94%。首都地區(qū)大型科學儀器設備共享水平綜合得分為40.38%。
根據(jù)評價指標體系,本文分析了首都地區(qū)市屬單位的大型科學儀器設備的利用水平和共享水平。從表1 可以看出,市屬單位的大型科學儀器設備利用率僅為50.4%,新增設備利用率為46.21%,2009、2010 和2011年三年新增設備的利用率低于整體水平,這與新儀器設備安裝、測試有一定關系。從市屬單位200 萬元以上大型科學儀器設備利用率看,利用水平達到了57.99%,好于整體平均水平。滿負荷運行的大型科學儀器設備數(shù)量占比12.21%,正常運行的設備數(shù)量比例為99.03%,有接近10%的大型科學儀器設備無法正常運行,處于待修狀態(tài)。綜合看,首都地區(qū)市屬單位的利用水平得分為53.16%。
從市屬單位的共享水平看,參與共享的設備原值占比為90.33%,處于較高的水平,只有不足10%的大型科學儀器設備無法開放共享,這與首都地區(qū)促進首都科技資源條件平臺建設有關。新增設備參與共享的原值占比為91.49%,高于整體平均水平。對外共享設備原值占比21.95%,表明有接近原值80%的大型科學儀器設備沒有實現(xiàn)對外共享。對外服務共享率為50.68%,即在實現(xiàn)對外共享服務的大型科學儀器設備中,有近51%的工作機時是在對外服務。新增設備對外共享服務率為42.53%,即近三年新購置的儀器中,實現(xiàn)對外共享的儀器,有近43%的工作機時是在對外服務。信息公開設備原值占比為10.45%,表明通過共享平臺注冊的儀器較少,未來有進一步提升的空間??鐓^(qū)域共享設備原值占比12.02%。綜合看,首都地區(qū)市屬單位的共享水平得分為44.41%。
根據(jù)評價指標體系,本文繼續(xù)分析了首都地區(qū)中央屬單位的大型科學儀器設備的利用水平和共享水平。從表1 可以看出,中央屬單位的大型科學儀器設備利用率僅為75.77%,新增設備利用率為69.76%,2009、2010 和2011年三年新增設備的利用率低于整體水平。從中央屬單位200 萬元以上大型科學儀器設備利用率看,利用水平達到了97.22%,好于整體平均水平。滿負荷運行的大型科學儀器設備數(shù)量占比24.55%,正常運行的設備數(shù)量比例為98.52%,只有不足2%的大型科學儀器設備無法正常運行,處于待修狀態(tài)。綜合看,首都地區(qū)中央屬單位的利用水平得分為73.41%。
從中央屬單位的共享水平看,參與共享的設備原值占比為80.14%,新增設備參與共享的原值占比為79.48%,低于整體平均水平。對外共享設備占比30.80%,表明有接近原值70%的大型科學儀器設備沒有實現(xiàn)對外共享。對外服務共享率為29.66%,新增設備對外共享服務率為24.32%。信息公開設備原值占比為26.09%,跨區(qū)域共享設備原值占比16.62%。綜合看,首都地區(qū)中央屬單位的共享水平得分為39.94%。
通過以上分析,本文初步得出市屬單位和中央單位的大型科學儀器利用和共享指數(shù),市屬單位的利用指數(shù) (53.16%)明顯低于中央單位(73.41%),但市屬單位的共享指數(shù)(44.41%)高于中央單位(39.94%)。從表1 可以看出,在利用水平上,中央單位的多項指標具有明顯的優(yōu)勢,4 項指標高于市屬單位,1 項指標低于市屬單位,特別是200 萬以上設備的利用率是市屬單位的近1.7 倍,滿負荷運行設備數(shù)量占比是市屬單位的2 倍。從共享水平看,中央單位有4 項低于地方單位,分別是參與共享的設備原值占比、新增設備參與共享的原值占比、對外服務共享率、新增設備對外服務共享率,分別是市屬單位的89%、87%、59%、57%。但是,中央單位參與對外共享的設備原值占比和跨區(qū)域共享設備原值占比均是市屬單位的近1.4 倍,信息公開設備原值占比是市屬單位的2.5 倍。從共享水平可以看出,市屬單位將自己擁有的更多價值的大型科學儀器設備參與共享(包括內部共享和對外共享),但對外開放共享的設備原值占比低于中央單位,這或許間接影響(提升)了市屬單位的對外服務共享率。
首都地區(qū)市屬單位的大型科學儀器設備總體運行狀態(tài)較好,只有不足1%的設備無法正常運轉,但其利用水平較低,利用評價得分為53.16%,其中設備利用率、新增設備利用率和200 萬元以上設備利用率均不足60%。近年來市屬單位購置的大型科學儀器設備數(shù)量不斷增加,部分儀器設備沒有充分發(fā)揮作用或基本處于閑置狀態(tài),導致利用水平不高,因此,市屬單位申請市財政和中央財政資金購置大型科學儀器設備時,應根據(jù)已有的大型科學儀器設備詳細名單進行查重評議,如果某類型儀器數(shù)量較多,且使用效率不高,財政資金不應資助購買該類儀器,而應通過財政補貼,促進相關單位開放共享該類儀器,從而達到提高儀器設備使用效率、提升財政資金使用效率的雙重目的。
首都地區(qū)大型科學儀器設備主要集中在中央單位,從數(shù)量和原值占北京地區(qū)總量的比重看,均在83%以上,市屬單位的大型科研儀器不足二成,因此,中央單位大型科學儀器設備的開放共享水平直接影響到北京地區(qū)的大型科學儀器設備開放共享總體水平。2011年底,北京地區(qū)中央單位大型科學儀器設備和近年三新購置的大型科學儀器設備參與共享的原值占比在80%左右,低于市屬單位的90%水平,仍有進一步提升的空間。同時,中央單位的科研水平和科研實力均相對較高,科研輔助人員和儀器設備使用人員的專業(yè)素質較高,推進中央單位大型科學儀器設備開放共享可以更好地為社會和創(chuàng)新型中小企業(yè)提供相關科技服務。
從首都地區(qū)特別是市屬單位的共享評價情況看,其信息公開設備占比僅略高于10%,跨區(qū)域共享設備為12%,未來市屬單位應進一步依靠首都科技條件平臺,鼓勵相關大型科學儀器設備在國家、區(qū)域及各省市的大型科學儀器寫作共用網(wǎng)、國家科技資源共享網(wǎng)等進行登記注冊,逐步形成網(wǎng)絡化的科技資源開放服務體系,實現(xiàn)政府、科技中介機構、高校院所、企業(yè)之間的有效互動,同時,建立科學合理長效工作機制與利益分配機制,在不改變現(xiàn)有科技體制的框架結構下,對內部開放科技資源的管理和運營機制進行改革,采取資產(chǎn)所有權和經(jīng)營權分離的手段,實現(xiàn)開放科技資源的最大化利用,從而進一步完善科技資源整合促進產(chǎn)學研用協(xié)同創(chuàng)新的“北京模式”,促進產(chǎn)學研用協(xié)同創(chuàng)新,滿足了中小企業(yè)對測試、研發(fā)和科技成果的需求,真正為中小創(chuàng)新型企業(yè)服務。
[1]宋俊周,陳勇等.對河北省大型科學儀器資源共享的思考[J].河北工業(yè)科技,2004,(06):14-16.
[2]夏春陽,袁欲彬,王偉.大型科學儀器設備資源共享機制新探[J].科技管理研究,2005,(3):18-20.
[3]彭潔,田杰.大型科學儀器設備使用率統(tǒng)計分析及建議[J].現(xiàn)代儀器,2007,(2):55-58.
[4]申嫦娥.基于共享的科學儀器設備投資管理制度研究[J].中國科技論壇,2009,(3):21-24.
[5]徐靜,王大洲.我國大型科學儀器設備使用狀態(tài)分析及政策含義[J].工程研究——跨學科視野中的工程,2010,(9):209-216.
[6]方松,趙紅萍.我國大型科學儀器設備共享研究初探[J].科技管理研究,2011,(02):39-41.
[7]董誠,張新民,侯敏.大型科學儀器共享的三層次模型及實例分析[J].中國基礎科學,2012,(5):55-59.
[8]王祎,華夏.促進我國科學儀器管理與共享的政策建議[J].中國科技論壇,2012,(11):29-33.
[9]張學成,韓叢英,趙彤,楊海珍.基于秩和模型的大型科學儀器利用評價研究[J].科研管理,2013,(4):108-114.
[10]國家科技基礎條件平臺中心.國家科技基礎平臺發(fā)展報告(2011—2012)[A].北京:科學技術文獻出版社,2013:182-199.
[11]國家科技基礎條件平臺中心.我國大型科學儀器設備利用于共享指數(shù)研究報告(2011年)[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