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生資源綜合利用先進適用技術目錄(第二批)》(續(xù)完)
編者按:工業(yè)和信息化部公布了《再生資源綜合利用先進適用技術目錄(第二批)》。該《目錄》共7大類37項技術。本刊將分期連載《目錄》的全部內容,以方便廣大讀者學習、參考。
(續(xù)三)
再生資源綜合利用先進適用技術目錄(第二批)
編號 技術名稱 主要內容及技術經濟指標 技術應用情況及推廣前景28植物秸稈全組分綜合利用技術采用全新蒸煮技術,將植物秸稈中的纖維素、木質素、半纖維素分離,實現(xiàn)綜合提取利用。纖維素可用于生產高檔紡織原料——植物纖維;半纖維素和木質素液化生成戊糖,可轉化成木糖或糠醛產品,料液可提取L-阿拉伯糖等;提取的高活性木質素,能替代主要原料苯酚40%以上生產改性酚醛樹脂和防火保溫板,用于橡膠則可提高輪胎耐磨性,延長輪胎使用壽命。主要指標:年處理植物秸稈10萬t,耗電量1 805×104 kW·h,耗水量51×104 m3。總投資31 037萬元,投資回收期4年。2010年應用于生產,目前已在1家企業(yè)進行了技術推廣。年利用植物秸稈等30萬t。植物秸稈等生物質資源主要有半纖維素、纖維素、木質素三組分構成。目前植物秸稈全組分綜合利用技術是國際上少有的對植物秸稈三組分都能夠綜合利用的先進技術,擁有13項授權發(fā)明專利(受理發(fā)明專利40余項),具有較好的推廣前景。29 30 31生物質氣發(fā)電與熱電聯(lián)供技術固體有機廢棄物生物發(fā)酵技術利用農林廢棄物與廢舊塑料生產高分子木塑復合型材資源綜合利用技術該技術可將收集的廢棄木屑、稻草、谷殼等生物質資源粉碎、壓塊成型,在發(fā)生爐內高溫反應氣化產生可燃氣體燃料;這些燃料經凈化處理,輸入內燃發(fā)電機組燃燒轉化為電能,同時將發(fā)電機排出的廢氣余熱取出用于供暖或洗浴等。主要指標:年耗電量19.75萬kW·h,耗水量800 t。年利用秸稈等原料6 375 t。持續(xù)功率400~800 kW;額定轉速500或600 r/min;額定工況熱耗率≤12.0 MJ/kW·h;機油消耗率≤1.0 g/kW·h;各缸排氣溫度≤600℃;額定電壓400 V,6 300 V,10 500 V;發(fā)電效率≥35%,綜合熱效率≥75%??偼顿Y4 800萬元,年產值2 540萬元,投資回收期4.5年。該技術可將煙梗、酒糟等廢棄物破碎調制,添加生物菌劑,經堆肥發(fā)酵、陳化等工藝,制備生物有機肥。整個工藝系統(tǒng)包括好氧堆肥發(fā)酵和有機肥制肥兩個部分。核心技術為菌株配比、培養(yǎng)基配方和發(fā)酵參數(shù)。主要指標:生物有機肥平均有效成分含(按干重計):5%~30%煙梗纖維、55%~85%有機質、15%~40%腐殖酸、2%~5%N、0.3%~3% P205、3%~8%K2O、有益微生物數(shù)量108~1 012個/g,pH值6.5~8.0,含水率10%~30%。年產10萬t有機肥生產線,總投資4 400萬元,年產值可達2.3億元,投資回收年限4年。該技術將儲存在原料倉庫的原料通過自動輸送系統(tǒng)進入儲料斗暫儲,根據生產要求及配方比例采用氣力輸送將物料送至混合罐,混合充分后先送到雙螺桿擠出機進行雙螺桿熔融、再進入單螺桿擠出機;最后通過口模擠出型材,型材在牽引機作用下通過冷卻水槽冷卻定型,切割機切割后組裝成產品。主要指標:年耗電量97.2萬kW·h。產品檢驗指標:木纖維含量50%以上,最高可達到65%~75%;拉伸強度≥10MPa,最高達到13.1MPa;三點彎曲強度≥12MPa,最高達到20.9MPa;三點彎曲模量≥16MPa,最高可達1 800 MPa;硬度≥60 D;沖擊強度≥ 2 kJ/m2;密度0.8~1.4 g/cm3;吸濕率≤2%??偼顿Y3 000萬元,年均收入7 500萬元,利潤500萬元。2010年應用于生產,已向5家企業(yè)進行了技術推廣。年利用廢棄木屑、稻谷、谷殼等生物質資源26.4萬t。生物質氣化發(fā)電的綜合效率較高,輔之以多級產物綜合利用及余熱回收利用技術,資源能源化充分,產業(yè)效益高,為國際先進技術,得到了國家相關產業(yè)政策的大力扶持,具有較好的推廣前景。2010年應用于生產,已向27家企業(yè)進行了技術推廣。年利用煙草廢棄物10萬t。該技術可使農作物顯著增產、減少農藥用量、改善農產品品質、改良土壤、促進生態(tài)安全及提高廢料利用率。按增產15%、廢料利用率提高6%計,5萬t生物型三元混合發(fā)酵有機肥將產生0.5億元效益。農民種植蔬菜能夠增收約1800元/hm2。該技術對保證國家生態(tài)安全可起到積極作用,為農業(yè)可持續(xù)發(fā)展提供有力保證。具有一定的推廣前景。2009年應用于生產,已向5家企業(yè)進行了技術推廣。年利用廢塑料2 000 t。該技術可實現(xiàn)滌綸廢絲的新用途、新去向,對改善生態(tài)環(huán)境發(fā)揮了較大的作用,可在所有滌綸長絲生產企業(yè)推廣應用,其污染物排放符合國家排放標準,推廣前景好。
再生資源綜合利用先進適用技術目錄(第二批)
37全加氫型廢潤滑油加氫再生技術該技術可將氫氣與廢油中的含S、N、O等化合物發(fā)生反應除去雜質;與廢油中的少量不飽和烴發(fā)生加成反應,以達到飽和;與廢油中的重金屬化合物作用,使重金屬沉積在催化劑的表面,從而恢復潤滑油功能,達到廢油再生目的。主要指標:年處理廢潤滑油1萬t,耗電量60萬kW·h,耗水量1 000 t。年廢油再生量1萬t。加氫基礎油:40℃運動粘度30mm2·s-1;粘度指數(shù)100;閃點(開口)205℃。總投資3 000萬元,利潤3 090萬元,投資回收期為1.5年。2011年應用于生產。已向5家企業(yè)進行了技術推廣。年利用廢潤滑油6 000 t。工藝技術具有較高的效率,產品質量好,流程簡單,投資與運轉費用相對合理。對解決國內廢潤滑油回收利用具有重要意義,具有良好的市場推廣前景。
(續(xù)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