顧會芹
《全日制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積極倡導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強調(diào)“學生是語言學習的主人”。在以往的教學中,教師把學生擺在“我教你學”、“我講你聽”的被動地位,學生按照教師既定的規(guī)程,接受教師灌輸?shù)闹R,課堂上基本上是教師牽著學生走,學生圍繞老師轉。學生被動接受,學習主動性漸漸喪失,對于學生潛能的開發(fā)和創(chuàng)新思維的培養(yǎng)都是極其不利的。新課程標準順應時代的發(fā)展,強調(diào)創(chuàng)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的重要性,積極倡導“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不僅強調(diào)學習方式的變化,更強調(diào)學習和發(fā)展的主體是學生。這就要求改變老師是知識的擁有者和傳授者的傳統(tǒng)觀念,作為學生學習活動的組織者和引導者,在學習的過程中和學生平等對話,讓學生成為語文學習的主人。
一、教師必須轉變教育理念,把自己放在與學生平等的合作者位置上,促進學生的自主發(fā)展
教師在教學中要與學生打成一片,營造自由、民主、和諧的課堂氛圍,讓學生積極主動地學習。如在教朱自清的《春》一課時,設計了這樣一個問題:“同學們,你們認為文中的哪幅畫最美,哪些詞句用得最妙,分析給大家聽聽?!弊寣W生合作討論。真是一石激起千層浪,全班學生討論熱烈,生與生、組與組之間積極探討。有的說“百花圖”,有的說“春風圖”,有的說“桃樹、杏樹、梨樹,你不讓我,我不讓你,都開滿花趕趟兒……”,有的說“‘吹面不寒楊柳風,不錯的,像母親的手撫摩著你……”,然后陳述理由。就這樣,我把選擇權、發(fā)言權全都放給了學生,課堂氣氛相當活躍,而我呢?儼然變成學生,不時地參與這組或是那組的討論,有時也裝作一幅迷惑不解的樣子,請學生幫助解答,學生樂意做老師的老師,認真回答,一本正經(jīng)的樣子真是惹人喜愛。在學生討論過程中,教師利用機會適時點撥,并及時小結,自己作為學生的配角,教師說些什么全由學生的發(fā)言情況而定,甚至引發(fā)自己的靈感,碰撞出思想的火花,這些都是課前的教案中無法體現(xiàn)的。
二、教師要改變教學方法,積極倡導自主、合作、探究的教學方式
長期以來,由于受應試教育的影響,教師在講臺上都是大講特講,唯恐某個知識點講不到,一節(jié)課四十五分鐘,基本上老師全都占用,而學生在課堂上只是聽,練的時間很少,時間一長,學生缺乏動手動腦的能力。針對這種情況,教師必須轉變觀念,跟上時代步伐,積極改革教學方法,倡導自主、合作、探究的教學方式。如《山中訪友》是一篇抒情性很強的散文,語言優(yōu)美,意境高遠,構思奇特,可先讓學生自由朗讀課文,然后提出問題。學生提出的問題有:“作者為什么把看這些景物說成是拜訪朋友?”“作者訪問的是些什么朋友?”“作者是懷著怎樣的心情去拜訪自己的這些朋友的?”……學生根據(jù)自己提出的問題,再讀課文并進行熱烈的討論,最后很快獲得答案,這樣得來的答案比老師講要生動得多、深刻得多,而且學生獲得了成就感。
在此基礎上,便可趁熱打鐵,進一步提問:(1)作者是如何描寫自己的山中朋友的?(2)作者的“朋友們”各有怎樣的特點?學生興趣很高,積極參與到問題解答中,并進行合作、探究,認真讀課文,認真討論,熱情很高,大大提高學習效率,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三、教師要巧設懸念積極創(chuàng)設情境,提高學生學習的興趣,做學習的主人
亞里士多德說:“思維是從驚訝和問題開始的?!睂W生的學習動力和創(chuàng)新想法,往往來自對某個問題的興趣和好奇心,而興趣和好奇心又往往來自老師創(chuàng)設的問題情境。因此,教師應在教學中有意識地在新舊知識的矛盾沖突中設疑、創(chuàng)設情境,讓學生產(chǎn)生疑惑、驚奇、詫異的情感,從而提高學習興趣,產(chǎn)生積極探究的欲望。
如在教學《看云識天氣》時,可先問學生:“現(xiàn)在人們能夠預知天氣變化情況,通??渴裁茨??”學生大多回答:“看天氣預報?!比缓笥謫枺骸拔覀兊南容厒儧]有電視,沒有廣播,也一樣能夠預知天氣變化,他們靠什么呢?”問題一出,課堂立即活躍起來,學生紛紛發(fā)言,提出的問題順利解決。教師不但要充分利用課上時間,而且要利用空余時間,多創(chuàng)設一些情境,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利用好教材中的課文,進行拓展式閱讀。如教學《我的信念》時,讓學生查找有關居里夫人的事跡資料,查找美籍華人獲諾貝爾獎的情況等。這樣,拓寬了學生的視野,提高了學生學習的興趣,培養(yǎng)了學生自主學習的能力。
四、教育學生養(yǎng)成積極進取、樂于求索的學習習慣,成為學習的主人
新課程標準的實行,就是要促使學生在學習中主動參與,樂于探究,提高學生搜集和處理信息的能力,不斷增長知識。古人云:“學起于思,思源于疑?!币蓡柺撬季S的火種,是創(chuàng)造的動力,因此,在教學中,要鼓勵學生勤學善思,質(zhì)疑問難,要不失時機地提出一些具有思考價值和有啟發(fā)意義的問題,撞出學生思維的火花。如教學《月亮上的足跡》時,向?qū)W生播放登月過程的錄像后,提出這樣的一個問題:人類登上月球有什么重要的意義呢?這樣的問題一提出,學生思維立刻活躍起來,紛紛從不同的角度發(fā)表自己的觀點和看法,從而不僅培養(yǎng)了學生發(fā)散思維能力,而且培養(yǎng)了學生的良好學習習慣。
綜上所述,在課改過程中,廣大教育工作者必須轉變教育觀念,更新教學方法,以學生為主體,讓學生做課堂的主人,給學生以學習的自主權,讓每個學生都積極參與學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