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 杰 (山東工藝美術(shù)學(xué)院 山東濟南 250000)
2013可謂是懷舊的一年,幾位極具票房號召力的電影導(dǎo)演都不約而同地轉(zhuǎn)向?qū)?jīng)典歷史、經(jīng)典文化的重構(gòu),商業(yè)美學(xué)與中國文化之間達成了智慧而巧妙的融合。這些影片是否滿足了觀眾對于經(jīng)典的想象,這一點眾說紛紜,但值得肯定的是,這些電影都在試圖以大眾所喜聞樂見的方式重塑經(jīng)典。
要說2013引領(lǐng)懷舊風(fēng)潮之人,自然繞不開徐克。這位善于重拍經(jīng)典,推陳出新的香港電影人,時隔三年終于在影迷千呼萬喚中推出了“狄仁杰系列”第二部《狄仁杰之神都龍王》。影片既有古裝歷史、偵探推理,又有奇談神怪度人耳目,可以說是對經(jīng)典歷史的又一次另類懷舊。
歷史上的狄仁杰,乃唐朝一代名相,因清廉自守、敢于犯顏直諫、整肅朝綱而名垂竹帛,是武則天當(dāng)政時期的重要宰相。后世對于狄仁杰一生的傳奇經(jīng)歷以及歷史功績評說不斷,尤其“神探狄仁杰”的形象,觀眾早已耳熟能詳。雖有膾炙人口的文學(xué)作品、影視作品宣揚在先,但“徐老怪”的狄仁杰并沒有落入俗流,上天遁地即使在海中仍能游刃有余,形影生動無所不能。解救花魁、搭救元稹、朝中解蠱、大戰(zhàn)龍王,少了徐克以往武俠人物蕭颯獨行的江湖之氣,多了心系廟堂捍衛(wèi)威權(quán)的道義精神。
同時,影片中對于民間巫術(shù)的吊詭呈現(xiàn),也從另一個層面上輔助了狄仁杰人物的刻畫,“東洋蠱毒”使得大唐懸案撲朔迷離,狄仁杰斷案如神的形象也因此更加豐滿生動。
作為勢單力薄東洋人的殺手锏,“蠱毒”如同生化武器,威力不容小覷。元稹所受之“蠱”令他失去人形人性,相比之下,朝中大臣所受的“蜣螂蠱”,更加令人毛骨悚然。當(dāng)無數(shù)蜣螂從受蠱大臣嘴中爬出,長滿蠱苗的活人手臂從陰森恐怖的牢籠中伸出,這種殺人于無形的武器無疑成為了影片奇觀的重要締造者,無形之中盡是神秘。
“蠱術(shù)”并非來自徐克的臆想和杜撰,而是真實存在于古代民間的一種巫術(shù),主要流傳于江南地區(qū),種類極多,神秘莫測,中蠱之人往往神智混亂,如同被鬼魅迷惑?!肚輳d志》卷七曾有記載云:“遇有仇怨嫌隙者放之,放于外,則蟲蛇殺五體;放于內(nèi),則食五臟,被放之人或痛楚難堪,或形神蕭索,或風(fēng)鳴于皮膚,或氣脹于胸膛,皆致人于死之術(shù)也?!痹『统写蟪妓艿男M毒,與古代民間記載有極為相似之處,“蜣螂蠱”也確是民間眾多蠱毒中較為罕見的一種。為了拯救社稷于危難,影片中狄仁杰攜溫涼解熱藥湯為群臣解蠱,群臣服飲童子尿的吊詭段落令人捧腹大笑。
徐克深諳電影的娛樂本質(zhì),能夠?qū)⒆约旱墓盱`精怪天馬行空的創(chuàng)作視野與當(dāng)下觀眾的審美趣味緊密關(guān)聯(lián),以現(xiàn)代視角新解歷史,重構(gòu)經(jīng)典人物形象。駭人聽聞的怪力亂神,民俗的奇觀展示,不僅給觀眾帶來了神秘詭譎的感官體驗,也為影片的歷史懷舊蒙上了別具一格的東方魔幻氣質(zhì)。
毫無疑問,王家衛(wèi)在通過這部電影,追思逝去的民國武林。宮二曾經(jīng)對葉問說,世間所有的相遇,都是久別重逢。如今,當(dāng)我們再度回首,回視那個風(fēng)云際會濁浪排空的年代,回味那些隱藏在一招一式一拳一腳中的情懷,濃墨重彩而又五味陳雜,似乎也有一種久別重逢的意味。
作為開宗立派之人,葉問是影片當(dāng)之無愧的軸心人物,但是電影并不只寫葉問的詠春拳,圍繞詠春拳也寫了八卦掌、形意拳、洪拳、八極拳。尤其宮二的八卦掌與葉問的詠春之間,因為人物曖昧的情感而有了十分精彩的來往較量。宮二與葉問的這段情緣,看似不著痕跡,冷若冰封,實則藏花幾度,踏雪幾回。兩人的感情可謂“發(fā)乎情,止乎禮”,不逾越,守君子之禮,也正是這種似動非動,似有似無的纏綿與曖昧,在窄小局促的格局中的,給了觀眾綿延不絕的想象。
影片中宮二總是一身言冷方正的黑色衣裙,白面素唇,冷艷傲骨,眉眼低垂,暗藏鋒芒,甚至在特寫與近景鏡頭中,大有咄咄逼人之勢。性格剛硬,金樓大擺霸王宴,要與葉問一爭高下,討回父親丟失的聲明。西洋歌劇中,宮二與葉問兩人被紅粉女子圍簇,后景女子皓質(zhì)呈露,旗袍香艷,與金樓的流光溢彩渾然一體,前景兩人正襟危坐其中,四目相望,宛若一幅西洋畫。真正打起來,風(fēng)云驟起,又是一番精雕細刻。閃轉(zhuǎn)騰挪,千回百折,甚至逼仄空間也被分出了層次。錯落精致之中,已不再是身體之爭,而是有氣節(jié)的纖毫之爭。
從這個層面看,影片中的功夫,已不純粹是身體的較量,更是一種精神與意念的較量,浸透著哲理、情思、人情冷暖、人生智慧。而這個武林中的宗師們,無論是大隱隱于市,還是選擇留在自己的歲月,都在時代風(fēng)云的裹挾中堅守著練武之人的儀軌、精神,即使飄零于亂世,仍能寧靜致遠。
陳可辛的《中國合伙人》是2013年香港導(dǎo)演北上創(chuàng)作中十分接地氣的一部作品,貼切地迎合了時下備受熱議的“中國夢”話題,像是為當(dāng)下中國量身打造的一部懷舊經(jīng)典。從懷舊中暢想,溫?zé)崃艘淮说那啻簤?,既溫情又熱血?/p>
影片主要圍繞程冬青、孟曉駿和王陽三人的勵志成長經(jīng)歷,從八十年代大學(xué)生活寫到九十年代下海經(jīng)商,從虛幻的“美國夢”寫到切實的“中國夢”。大學(xué)時代的成冬青帶著塑料大框眼鏡、松垮運動服、蹩腳高腳褲,“草根”形象立顯無疑。孟曉駿則永遠梳著一絲不茍的大背頭,典型的知識分子行頭,野心蓬勃試圖改變世界。王陽最文藝,飄逸長發(fā),雅痞文藝如同那個時代的“披頭士”。時代的特征投映在這群剛剛步入大學(xué)校園的年輕人身上,生動恰如一個一個時代的腳注,張揚著八十年代校園的獨特文化氣質(zhì)。
導(dǎo)演利用時代的真實呼應(yīng)了人物的命運,青春書寫的形式重構(gòu)了八十年代的時代精神與文化情懷,使得校園懷舊與青春勵志相映成趣。與此同時,這種懷舊并沒有流于表層,也通過兩個夢想的轉(zhuǎn)化,表達了深層的時代文化內(nèi)涵。
影片中成冬青、孟曉駿、王陽都是有著“美國夢”的青年才俊,然而這種文化想象在影片的前半部分紛紛落空。成冬青屢次簽證失敗,女友蘇梅最終放棄感情選擇美國生活。孟曉駿成功留學(xué)美國,但卻生活艱辛,失敗而歸。王陽愛上了美國女孩,也因為美國女孩的離去一蹶不振。但是這種落空,并沒有擊敗三個人的人生,使影片落入悵惘與緬懷的情緒鋪張中去,而是以切實的中國人價值觀的重拾和堅守,來回應(yīng)這種文化的失落,高調(diào)完成了“中國夢”的崛起。成冬青面對人生的低谷拍案而起,孟曉駿以自我價值重塑的方式重拾自尊,王陽也從理想回歸平淡生活,成為成冬青與孟曉駿的潤滑劑。
成冬青、孟曉駿與王陽三人的奮斗史,代表了八十年代自強崛起的一代,從受人冷眼,到揚眉吐氣,“美國夢”到“中國夢”實際上是完成了中國人的民族自我認同,是對中國精神的一次勵志表述,也是中國精神的一次響亮的崛起。
徐克、王家衛(wèi)、陳可辛都可以說是華語影壇的宿將人物,其本身已成為電影史中不可動搖之經(jīng)典,由他們主導(dǎo)的2013懷舊風(fēng)潮,似乎也因為他們別具一格的個人特色而呈現(xiàn)出不同的品質(zhì)與味道。懷舊,也因此更有了一種沉淀的深意與美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