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新芳
9月的成都,有了些許涼意,相對于周圍的喧鬧來說,見山書局有些遺世獨立的味道。一位穿著時尚的姑娘正向書店走來,和其他讀書人不同,她是帶著特殊的“任務”前來見山書局的。
她叫楊雨暉,出生在河北涿州,剛剛參加完高考,是四川大學的一名新生。來四川大學報到的第二天,她就來尋找見山書局了。因為她要實現(xiàn)一個雄心勃勃的計劃——在5年的時間里,走訪100家獨立書店,見山書局是她拜訪過的第32家。
一個大學新生,怎么會想到要走訪100家獨立書店呢?這還要從楊雨暉上初二時的星期六說起。
那天,她從學校補習回家,走到半路,突然下起了大雨。楊雨暉沒帶雨傘,就躲進了附近的書店。為了打發(fā)時間,她想找本書看,就看到了一本插圖版《封神演義》,可是她個子矮,夠不著書,一個女店員笑意盈盈地為她取下了書。那個中午,老式的插畫點燃了楊雨暉腦中的熱情,文字飛舞變成了戰(zhàn)場廝殺,她完全沉浸在故事當中,不知道雨何時停的。
從那一天起,楊雨暉就愛上了讀書,也對書店有了很深的感情。大雨傾盆,是書店為她提供了一方立足之地;女店員為她從書架上取下書,讓她懂得了在知識面前,每個人都是平等而有尊嚴的。漸漸地,她對獨立書店情有獨鐘,因為獨立書店是一座城市的精神高度。
可是,隨著電腦和手機的普及,到書店看書買書的人越來越少,壞消息不斷傳來,北京的萬圣又搬家了,上海的季風又少了一家,廈門的光合作用出現(xiàn)危機……楊雨暉特別痛心,翻著自己收藏的100張獨立書店的明信片,內(nèi)心感到一陣緊迫:如果我再不去,或許哪天它們就消失了;而如果我去了,可以為它們做更多,一定要讓每家獨立書店都在自己的生命中留下痕跡。
從此,楊雨暉這個“95后”女孩,從老朋友雨楓書館開始,踏上了走訪100家獨立書店的旅程。她決定拿出壓歲錢,花費5年時間利用寒暑假到全國尋訪。
楊雨暉帶著明信片按圖索驥,她到書店不僅只是看書、拍照,她還會向員工了解書店的歷史,為書店寫見聞、寫評論、敲下紀念章,并在微博開設了“100個獨立書店走訪計劃”的話題。對發(fā)現(xiàn)的好書店,還專設“特殊站”話題。最與眾不同的是,她還會在每張獨立書店明信片的左邊敲上店章,并在右邊寫上自己的感想,這張明信片馬上就變得有紀念意義了。她的點評也很精彩,盡力為每個獨立書店貼上個性化的標簽,比如“七樓書店里二手的英文原版書多且便宜”“‘荒島書店有一股特殊的自由氣息”等。
酷熱的暑假里,走訪書店很是辛苦。7月的北京,驕陽似火,楊雨暉騎車去熟悉的七樓書店。因為沒吃早飯,到達書店時她因低血糖險些暈倒。書店的阿姨對她的舉動很是感動,將她帶到咖啡區(qū)休息,為她拿糖倒水,陪她聊天,講述書店的歷史。
楊雨暉的“小清新”愿望在微博上得到了很多網(wǎng)友的鼓勵和支持,也吸引了很多人的追隨。七樓書店的主管劉女士感動不已,她說:“楊雨暉為我們的苦苦支撐帶來了鼓舞與感動,讓我們相信一家書店的存在是多么有意義?!本W(wǎng)友“小貓咪”在微博上說:“她讓更多的人了解了她在做什么,讓我們一起行動,做一件好事吧。”
循著書香走,帶著一顆愛心上路,楊雨暉的青春與眾不同,一個18歲的女孩敢為天下先,不管她的努力能否為獨立書店解決根本問題,但她的執(zhí)著足夠我們敬佩和仰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