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梅麗 馮春雷
(江西省大余縣人民醫(yī)院臨床藥學室,江西 大余 241500)
消化系統(tǒng)疾病的不合理用藥病例分析
黃梅麗 馮春雷
(江西省大余縣人民醫(yī)院臨床藥學室,江西 大余 241500)
目的為促進臨床合理使用消化系統(tǒng)疾病用藥。方法通過臨床藥師在藥學查房,醫(yī)囑審查中收集的具有代表性的消化科不合理用藥的醫(yī)囑,進行詳細的用藥分析。結果消化系統(tǒng)疾病用藥醫(yī)囑存在不合理使用現(xiàn)象。包括無指征使用藥、選藥不當、用藥方法不當、相互作用等。結論通過臨床藥師醫(yī)囑分析,參與藥物治療過程,從藥物的適應證、藥代動力學、藥物相互作用、不良反應、配伍禁忌等方面充分發(fā)揮自身優(yōu)勢,能夠及時發(fā)現(xiàn)臨床消化系統(tǒng)疾病不合理應用現(xiàn)象,提高醫(yī)師藥物治療水平,確保患者用藥安全、有效、經(jīng)濟。
消化系統(tǒng)疾??;不合理用藥;用藥分析
消化系統(tǒng)疾病在臨床上十分常見,相應的治療用藥也較多,亦存在一些值得關注不合理用藥現(xiàn)象?,F(xiàn)從臨床藥物治療學角度進行實例分析,旨在提高認識,對藥物治療方案分析評估,做到合理用藥,提高療效,避免不良反應。
1.1 實例1:患者女性,57歲,臨床診斷:慢性胃炎;幽門螺桿菌感染。藥物治療方案 :泮托拉唑鈉腸溶片20 mg,口服,每天2次;阿莫西林分散片1 g,口服,每天2次;克拉霉素緩釋片1 g,口服,每天1次;枸櫞酸莫沙必利片5 mg,口服,每天3次、餐前30 min服;膠體果膠鉍顆粒0.15 g口服每天4次餐后30 min服。慢性胃炎伴幽門螺桿菌感染給予泮托拉唑鈉腸溶片20 mg,屬于劑量不足。最新推薦治療方案[1]應為40 mg、每天2次,以提高根除率??死顾鼐忈屍? g,每天1次,存在藥品劑型,頻次與數(shù)量不適宜,建議使用克拉霉素片0.5 g,每天2次,以提高根除率,降低耐藥性[1]。泮托拉唑鈉腸溶片與枸櫞酸莫沙必利片伍用,雖可增加療效,但促動力藥加速胃腸蠕動,可能減少腸溶片在特定部位的吸收。質(zhì)子泵抑制劑的抑酸作用會降低促動力藥的生物利用度,合用應至少間隔1.5~2 h。質(zhì)子泵抑制劑與鉍劑合用,兩藥同服鉍劑因失去酸性環(huán)境而不能發(fā)揮作用[2]。因此,建議鉍劑不宜與質(zhì)子泵抑制劑同服。
1.2 實例2:患者女性,46歲,臨床診斷:腰椎?。晃秆?。藥物治療方案:金剛藤顆粒7 g,口服,每天3次;泮托拉唑鈉腸溶片20 mg,口服,每早1次;莫沙必利片5 mg,口服,每天3次,餐前30 min服;胃蘇顆粒5 g,口服,每天3次。
腰椎病、胃炎給予金剛藤顆粒,存在適應證與診斷或病情不符。該藥用于附件炎和附件炎性包塊及婦科多種炎癥,并無抗幽門螺桿菌作用,應予以細化完善補充診斷。胃蘇顆粒主治氣滯型胃脘脹痛,用于慢性胃炎及消化性潰瘍見上述癥狀者。具有抗胃潰瘍、增強腸管蠕動和收縮力等作用[3,4],與泮托拉唑鈉腸溶片、枸櫞酸莫沙必利片的藥理作用存在重復。中成藥與西藥的聯(lián)合使用,應遵循藥效互補原則及增效減毒原則。泮托拉唑鈉腸溶片+枸櫞酸莫沙必利片伍用,應至少間隔1.5~2 h,錯開口服達峰時間使用,以避免藥物相互作用而影響療效。
1.3 實例3:患者女性,50歲,臨床診斷:慢性胃腸炎。藥物治療方案:泮托拉唑鈉腸溶片20 mg,口服,每天2次;穿王消炎片4片,口服,每天3次;健胃消食片1.5 g,口服,每天3次,餐前30 min服;莫沙必利片5 mg,口服,每天3次,餐前30 min服;鋁碳酸鎂顆粒0.5 g,口服,每天3次,餐后30 min服。
適應證與診斷或病情不符。穿王消炎片用于痰熱咳喘,腹痛,以及急慢性扁桃體炎、咽喉炎、肺炎、急性腸胃炎、急性菌痢見以上癥狀者。慢性腸炎病因可為微生物感染或變態(tài)反應等所致。而幽門螺桿菌感染是慢性胃炎致病的重要因素,穿王消炎片用于治療慢性胃腸炎,缺乏治療學的藥理基礎,宜選用性價比高的國家基本藥抗菌治療。泮托拉唑鈉腸溶片20 mg,每天2次,存在給藥劑量低、頻次過高,應常規(guī)劑量1次40 mg,1天1次,早餐前服用。泮托拉唑鈉腸溶片伍用鋁碳酸鎂顆粒,影響前者在特定部位即腸道吸收,使用泮托拉唑一般不宜同服其他抗酸劑。對于第一代質(zhì)子泵抑制劑引起夜間酸突破現(xiàn)象,建議在應用泮托拉唑的基礎上,睡前加用雷尼替丁150 mg,以求在不同環(huán)節(jié)同時抑酸,從而降低夜間酸突破現(xiàn)象的發(fā)生率[5]。
1.4 實例4:患者女性,9個月,門診兒科,臨床診斷:急性腸炎。藥物治療方案:參苓白術顆粒1 g,口服,每天3次;醒脾養(yǎng)兒顆粒2 g,口服,每天2次;蒙脫石散1 g,口服,每天3次,餐前30 min服。
參苓白術顆粒與醒脾養(yǎng)兒顆粒,兩藥均有抑制胃腸運動、抗應激、調(diào)節(jié)免疫功能等藥理作用,均可用于治療泄瀉、厭食[6],重復用藥且不符合中成藥臨床應用指導原則,多種中成藥的聯(lián)合應用,應遵循藥效互補原則及增效減毒原則。
1.5 實例5:患者女性,33歲,臨床診斷:慢性胃腸炎。藥物治療方案:0.9%氯化鈉注射液100 mL+硫酸阿米卡星注射液0.2 g靜脈輸液,每天2次;0.9%氯化鈉注射液100 mL+注射用泮托拉唑鈉40 mg靜脈輸液,每天2次;5%葡萄糖注射液250 mL+注射用阿莫西林鈉克拉維酸鉀1.2 g靜脈輸液,每天3次。
阿米卡星加阿莫西林鈉克拉維酸鉀注射,缺乏聯(lián)合用藥指證。臨床除對癥治療外,常用的抗菌藥物有阿莫西林、甲硝唑、呋喃唑酮、克拉霉素、左氧氟沙星,給予口服即可。注射用阿莫西林鈉克拉維酸鉀加5%葡萄糖注射液,存在溶媒選用不當,不能與含有上述物質(zhì)的溶液混合。
臨床消化系統(tǒng)用藥最常見最容易忽視的問題主要是不適當?shù)穆?lián)合用藥,忽略藥物間相互作用。雖然醫(yī)師是合理用藥的主要責任者,掌握著臨床用藥的決定權,但藥師和護士在合理用藥中同樣肩負重責。必須先從醫(yī)護人員抓起,加強藥學知識學習,定期開展相關知識講座,不斷提高臨床醫(yī)師及藥師的用藥水平,有效改善或避免發(fā)生消化內(nèi)科不合理用藥現(xiàn)象。同時,臨床醫(yī)師要盡量減少不合理用藥因素,注意事項藥物之間的相互作用。臨床藥師在日常工作中應保持謙虛謹慎的工作態(tài)度,與醫(yī)護保持良好的人際關系,努力提高自己的專業(yè)素質(zhì),由點到面地逐步開展工作。通過參與臨床會診或治療,利用自身對藥物治療學、藥動學、藥效學方面的專業(yè)知識,提出合理的藥物治療建議,提高臨床藥物治療水平,較好體現(xiàn)了臨床藥師所提供藥學服務。
[1] 中華醫(yī)學會消化分會幽門螺桿菌學組.第四次全國幽門螺旋螺桿菌感染處理共識報告[J].中華醫(yī)學會消化雜志,2012,32(10):655-601.
[2] 中國國家處方集編委會.中國國家處方集(化學藥和生物制品卷)[M].北京:人民軍醫(yī)出版社,2010:158-159.
[3] 國家藥典委員會編委會.中華人民共和國臨床用藥須知(中藥成方制劑卷)[M].北京:人民衛(wèi)生出版社,2010:391-392.
[4] 國家基本藥物臨床應用指南編委會.國家基本藥物臨床應用指南(中成藥)[M].北京:人民衛(wèi)生出版社,2012:129.
[5] 牛春燕,羅金燕,木尼拉,等.CYP2C19基因多態(tài)性與質(zhì)子泵抑制劑對消化性潰瘍患者抑酸效應的關系[J].世界華人消化雜志,2007,15(19):2151-2155.
[6] 國家基本藥物臨床應用指南編委會.國家基本藥物臨床應用指南(中成藥)[M].北京:人民衛(wèi)生出版社,2012:76-78.
R969.3
B
1671-8194(2014)28-0290-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