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東升
(湖北省襄陽市襄州區(qū)人民醫(yī)院,湖北 襄陽 441000)
腹腔鏡輔助結直腸手術80例臨床分析
徐東升
(湖北省襄陽市襄州區(qū)人民醫(yī)院,湖北 襄陽 441000)
目的 分析在腹腔鏡輔助下行結直腸手術80例的效果。方法 選擇行結直腸手術患者80例,右半結腸切除術20例,左半結腸切除術15例,乙狀結腸切除術20例,直腸切除術25例。分析術中和術后情況,研究治療有效率。結果 本組手術全部成功完成手術,手術平均所需時間為(186.2±22.4)min;術中出血量平均為(79.5±12.4)mL;術后患者肛門排氣時間平均為(40.5±2.8)h;術后患者進食時間平均為(3.23±0.5)d;術后出現(xiàn)并發(fā)癥5例,其中切口脂肪液化3例,粘連性腸梗阻2例,術后隨訪6個月,80例患者沒有發(fā)生吻合復發(fā)和遠端轉移。結論 在結直腸手術中采用腹腔鏡,創(chuàng)傷小,患者術后恢復快,能有效減少并發(fā)癥的發(fā)生,臨床應用價值較高。
腹腔鏡;結直腸手術;并發(fā)癥
隨著腹腔鏡技術的不斷改進,在結直腸疾病中應腹腔鏡輔助治療越來越多,不僅有效減少了手術對患者的傷害,而且提高了手術治療效果[1]。我院為80例患者行腹腔鏡輔助下結直腸手術,相關情況如下。
1.1 一般資料
選擇行結直腸手術的患者80例,男性患者42例,女性患者38例。全部患者入院時均有排便不盡、血便等癥狀,入院后行病理檢查,確定升結腸癌10例,橫結腸癌15例,降結腸癌16例,乙狀結腸癌24例,直腸癌15例。
1.2 方法
全部患者腸道準備與常規(guī)手術相同。全部患者選擇器官插管麻醉后利用CO2進行氣腹,解剖使用超聲刀,以臍部作為腹腔鏡觀察孔,操作孔和胃輔助孔視患者具體病灶部位確定,采用3~5孔。本文80例患者手術方式如下:①右半結腸切除術20例。采用超聲刀切開右結腸旁溝腹膜及韌帶,分離右結腸血管后上鈦夾,于右中腹直肌外行4~6 cm切口,拉出右半結腸,于腹外行右半結腸切除及回-橫結腸吻合,關閉系膜裂孔,縫合切口。②左半結腸切除術15例。超聲刀切開升降結腸旁溝腹膜直到脾區(qū),游離降結腸,間斷胃結腸韌帶,在腸系膜根部分離左結腸血管和結腸中血管,上鈦夾,在左中腹腹外行4~6 cm切口,拉出左半結腸,行左半結腸切除及橫-乙狀結腸吻合,還納腸管,縫合切口。③乙狀結腸切除術20例。游離乙狀結腸系膜和直腸兩側的腹膜直到腫瘤下緣5 cm處,游離系膜至腹主動脈水平,上鈦夾,在腫瘤下部5 cm處離斷腸管,同時腹部行4~6 cm切口,拉出結腸切除病灶,在近端腸管放入吻合器釘座,荷包縫合后還納腹腔,再從肛門插入吻合器,使之與釘座結合,完成結腸直腸吻合。④直腸切除術25例。利用超聲刀游離乙狀結腸系膜、直腸兩側腹膜,將腸系膜下部血管根部用鈦夾夾閉,切除全直腸系膜,分離自主神經(jīng)干內側,銳性解剖小骨盆,徹底清除腫瘤遠端的系膜組織,在腫瘤下部路段直腸,其余步驟同乙狀結腸切除術。
本組手術全部成功完成手術,手術時間最短150 min,最長220 min,平均所需時間為(186.2±22.4)min;術中出血量最少20 mL,最多180 mL,平均為(79.5±12.4)mL;術中平均掃除淋巴細胞28個;術后患者肛門排氣時間最短24 h,最長71 h,平均為(40.5±2.8)h;術后患者進食時間最短為2 d,最長為6 d,平均為(3.23±0.5)d;在手術過程中全部患者均無大出血現(xiàn)象,也無出現(xiàn)臟器損傷情況;術后80例患者無吻合口瘺,術后出現(xiàn)并發(fā)癥5例,其中切口脂肪液化3例,粘連性腸梗阻2例,切口脂肪液化患者給予換藥后痊愈,粘連性腸梗阻患者通過3 d的保守治療后痊愈;術后隨訪6個月,80例患者沒有發(fā)生吻合復發(fā)和遠端轉移。
1991年腹腔鏡輔助直腸手術在文獻中首次提及,之后在結直腸手術中被廣泛應用,近年來隨著超聲刀的應用,在我國國內結直腸手術得到了較為迅速的發(fā)展,就本組研究而言,80例結直腸疾病患者采用該方法治療,患者手術時間最短150 min,最長220 min,術中出血量最少20 mL,最多180 mL,術后患者肛門排氣時間最短24 h,最長71 h,術后患者進食時間最短為2 d,最長為6 d,說明腹腔鏡輔助結直腸手術對患者創(chuàng)傷小,術中出血量較少,術后患者恢復較快。
將腹腔鏡直結腸手術與開腹手術對比,腹腔鏡手術具有更大的優(yōu)勢:在手術操作中,腹腔鏡具有放大效應,能提高辨認和解剖的準確度,便于手術操作;腹腔鏡能深入小盆骨,對小盆骨內的空間更好地暴露,便于操作者對盆腔的自主神經(jīng)叢進行保護;對于腫瘤患者而言,腹腔鏡器械所占空間狹小,從而減少對腫瘤的擠壓;腹腔鏡操中,切口較小,不僅手術中出血量較少,而且術后恢復較快,并發(fā)癥少,且對患者腹部美觀度不產(chǎn)生較大的影響;在手術操作中對患者胃腸道的干擾較小,患者胃腸道功在術后能很快恢復[2]。在本次研究中80例患者術后只出現(xiàn)了3例切口脂肪液化和2例粘連性腸梗阻,并發(fā)癥的發(fā)證率與以往文獻中開腹手術并發(fā)癥發(fā)生率相比明顯較低。
盡管在很多文獻報道中,腹腔鏡輔助結直腸手術效果要比開腹手術好,但是為了進一步確保手術成功率,在操作過程中除了保證操作者具有豐富的操作經(jīng)驗之外,還需要重視以下幾點:術前要加強對患者病灶的定性、定位以及分期,尤其對于結直腸腫瘤患者當腫瘤巨大時應選擇開腹手術;對肥胖患者要考慮手術操作難度,謹慎選擇腹腔鏡手術,以免腹腔臟器損傷;另外以往有腹部手術史的患者不建議采用該種手術方式[3]。
綜上所述,在結直腸手術中采用腹腔鏡輔助手術,創(chuàng)傷小,患者術后恢復快,能有效減少并發(fā)癥的發(fā)生,臨床中只要掌握了手術適應證,基本能實現(xiàn)較好的手術效果。
[1] 鐘宏,彭海峰,史勇.腹腔鏡與開腹手術治療結直腸癌的對比分析[J].中國現(xiàn)代普通外科進展,2013,16(6):496-499.
[2] 霍翰章,武昱.腹腔鏡下結直腸癌根治術與開腹根治術的療效比較[J].中國當代醫(yī)藥,2013,20(16):46-47.
[3] 盧利新.腹腔鏡結直腸癌根治術37例臨床療效觀察[J].西部醫(yī)學,2013,25(7):1060-1061.
R735.3
B
1671-8194(2014)20-020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