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 君,陳 偉,李克才,馬池芳
(浙江省臺州市椒江區(qū)農(nóng)作物病蟲測報防治站,浙江臺州 318000)
頂峰等農(nóng)藥混施對稻飛虱持續(xù)防效的影響
陳 君,陳 偉,李克才,馬池芳
(浙江省臺州市椒江區(qū)農(nóng)作物病蟲測報防治站,浙江臺州 318000)
農(nóng)藥混合使用是指在一定技術和經(jīng)驗指導下,將2種或2種以上的農(nóng)藥混合在一起隨配隨用的使用辦法,使用得當,能達到預期效果,如混配農(nóng)藥使用得不合理,不僅達不到預期效果,還造成農(nóng)藥的浪費,甚至會降低防效。試驗結果表明,每667 m2混配施用50%吡蚜酮水分散粒劑20 g+40%氯蟲·噻蟲嗪水分散粒劑10 g,對稻飛虱持續(xù)控制具有長效作用,達到“治三、壓四、控五”目的。
農(nóng)藥混用;頂峰;福戈;長效
稻飛虱是水稻上主要害蟲之一,常見的有白背飛虱、褐飛虱和灰飛虱。在水稻生長發(fā)育期間,一般發(fā)生4~5代,主要以成、若蟲群集在稻株基部吸汁危害,使水稻葉片變黃,植株矮小,每年均造成不同程度的為害[1]。在農(nóng)業(yè)生產(chǎn)中,深入了解農(nóng)藥混合使用的問題,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而盲目地使用,則會降低效果,甚至造成意想不到的危害[2]。已有關于稻飛虱不同防治方面的研究[3-6],作者就幾種農(nóng)藥混合配施對稻飛虱的持續(xù)防效進行了試驗,旨在了解50%吡蚜酮水分散粒劑與其他藥劑混用對稻飛虱持續(xù)控制效果。
1.1 材料
試驗田選擇在本區(qū)葭沚街道中村一農(nóng)戶單季稻田,品種為甬優(yōu)17號,6月2日播種,6月19日機插,前茬為冬閑田,土壤肥力中等。
自機插后,于7月10日防治稻縱卷葉螟、稻飛虱、螟蟲1次,667 m2應用40%氯蟲·噻蟲嗪(福戈)水分散粒劑10 g,對水60 kg,機動噴霧機噴霧。
供試藥劑有50%吡蚜酮(頂峰)水分散粒劑;40%氯蟲·噻蟲嗪(福戈)水分散粒劑(先正達(中國)投資有限公司生產(chǎn));20%氯蟲苯甲酰胺(康寬)懸浮劑(美國杜邦公司生產(chǎn));10%阿維·氟蟲雙酰胺(稻騰)懸浮劑(拜耳作物科學有限公司生產(chǎn))。
1.2 處理設計
試驗設6個處理,以667 m2為基本施藥單位,處理1為50%頂峰20 g+20%康寬10 m L;處理2為50%頂峰20 g+10%稻騰30 m L;處理3為50%頂峰20 g+40%福戈10 g;處理4為40%福戈10 g;處理5為50%頂峰20 g;處理6為清水對照。每處理小區(qū)面積166.05 m2,隨機區(qū)組排列。
8月9日防治1次,每667 m2藥量對水60 kg,使用電動手動噴霧器噴霧。
1.3 調查內容與方法
施藥前調查各處理稻飛虱成若蟲數(shù)量,施藥后7,14,24,32,40 d調查各處理稻飛虱成若蟲數(shù)量。每處理采取平行跳躍式取樣10點,每點1叢共10叢,折算成百叢稻飛虱成若蟲數(shù)量。
試驗結果(表1)表明,在8月9日平均百叢稻飛虱成若蟲992頭(成蟲占12.4%,3~5齡若蟲占50.4%,1~2齡若蟲占37.2%),防治1次,以50%頂峰20 g+40%福戈10 g的處理為最好,藥后40 d的5期調查平均校正防效達97.0%(91.0%~99.9%);第2位是50%頂峰20 g處理,藥后40 d的5期調查平均校正防效93.4%(81.7%~99.6%);第3位是50%頂峰20 g+ 10%稻騰30 mL處理,藥后40 d的5期調查平均校正防效91.7%(77.9%~98.8%);第4位是50%頂峰20 g+20%康寬10 m L處理,藥后40 d的5期調查平均校正防效85.8%(57.5%~98.7%);第5位是40%福戈10 g處理,藥后40 d的5期調查平均校正防效73.5%(41.8%~92.7%)。綜上所述,50%頂峰20 g防治稻飛虱的持續(xù)控制效果較理想,50%頂峰20 g+40%福戈10 g的處理明顯優(yōu)于頂峰與20%康寬10 m L、10%稻騰30 m L混用及50%頂峰20 g單用。
S 435.112
B
0528-9017(2014)06-0891-01
文獻著錄格式:陳君,陳偉,李克才,等.頂峰等農(nóng)藥混施對稻飛虱持續(xù)防效的影響[J].浙江農(nóng)業(yè)科學,2014(6):891,896.
2014-02-11
陳 君(1986-),浙江臺州人,助理農(nóng)藝師,本科,從事農(nóng)作物病蟲測報與防治工作。E-mail:junchen@126.com。
陳 偉。E-mail:them111111@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