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 宇 穆毅敏 徐 萍
(四平市疾病預防控制中心微生物檢驗科,吉林 四平 136000)
某市2012年實驗室診斷布魯桿菌的調查分析
劉 宇 穆毅敏 徐 萍
(四平市疾病預防控制中心微生物檢驗科,吉林 四平 136000)
目的對四平市2012年實驗室布魯桿菌檢驗結果進行調查,分析四平市布魯桿菌分布特點及流行現(xiàn)狀。方法采用隨機抽樣方法對四平市有畜牧接觸史的人群進行血清學檢查及診斷,依據(jù)《布魯氏菌病防治手冊》進行判定。結果2012年共對四平市2046例進行流行病學調查,對480例進行血清學檢測,陽性患者75例,包括新發(fā)感染52例及老病患23例,患者均為屠宰戶及養(yǎng)殖戶,具有明顯牛羊接觸史,男性患者發(fā)病率顯著高于女性(P<0.05)。結論布魯桿菌的預防和控制工作十分重要,必須加強對于布魯桿菌病的相關知識宣傳和教育,對于存在畜牧接觸史的患者應當作為重點防治對象,改變此類人群的不良行為習慣,切斷傳播途徑,提高自我保護意識,增強疾控觀念是控制布魯桿菌發(fā)生的有力措施。
布魯桿菌;實驗室診斷;調查分析
布魯桿菌所導致的人畜共患傳染病成為布氏桿菌病,在動物中以牛、羊、豬發(fā)病最多,其他動物也有感染可能,這其中又以患病羊對人類造成的威脅最大,布魯桿菌的主要傳染源來自病畜,一旦人類患病則病情較為復雜,和多種疾病有相似癥狀,容易發(fā)生臨床誤診,有文獻統(tǒng)計此類疾病的誤診率在25%以上。因此凡是與易感動物接觸的人群應當警惕此類疾病的發(fā)生。此類疾病的預防和控制一直是疾控中心的工作重點,筆者先將2012年四平市實驗室檢查及調查結果進行整理報道如下。
1.1 調查對象:包括四平市在布氏桿菌病疫情發(fā)生地與畜牧有接觸的人群,包括屠宰、養(yǎng)殖、奶場、運送、獸醫(yī)等相關工作人員以及存在職業(yè)暴露人員。
1.2 調查方法:采用調查問卷形式對疑似人群進行調查,填寫內容包括居住地、性別、年齡、暴露史、密切接觸者等情況,同時觀察調查對象是否出現(xiàn)發(fā)熱、乏力、多汗以及關節(jié)酸痛等臨床表現(xiàn),對布氏桿菌病知曉程度進行調查,對于其中疑似病例的480例進行空腹取靜脈血3 mL,分離血清送實驗室檢驗。
1.3 檢驗方法:檢測方法:進行平板凝集試驗(PAT)和試管凝集試驗(SAT),對于此480例患者先進行PAT檢驗,對凝集陽性者再進行SAT檢驗。玻片稀釋度為0.08、0.04、0.02、0.01,試管從1∶25做到1∶800凝集。
1.4 診斷標準:嚴格按照《布魯氏菌病防治手冊》[1]進行判定。
1.5 統(tǒng)計學處理:將相關數(shù)據(jù)輸入Excel軟件進行整理,采用SPSS16.0軟件進行統(tǒng)計學分析,數(shù)據(jù)用χ2檢驗,以方差值P<0.05作為差異顯著標準。
480例中其中玻片凝集實驗陽性90例,試管檢測陽性為75例,因玻片可出現(xiàn)特異性抗體凝集,最終以試管凝集實驗為診斷標準。陽性患者75例中包括新發(fā)感染52例及老病患23例,患者均為屠宰戶及養(yǎng)殖戶,具有明顯牛羊接觸史,男性59例占78.7%,女性16例占21.3%,男性患者發(fā)病率顯著高于女性(P<0.05)。
布氏桿菌病是由布魯桿菌所引起的一種人畜共患傳染病,這種疾病不但會對畜牧造成極大的危害,使畜牧產(chǎn)量大大減少,同時也會傳染給周圍人群,患者在感染布魯桿菌后往往病情較為復雜,和多種疾病有相似癥狀,容易發(fā)生臨床誤診的情況,導致病情遷延,預后極差,嚴重的患者甚至會出現(xiàn)關節(jié)僵化、變形,導致終生殘疾,給患者的身心都造成了極大的損害。從目前調查來看[2,3],人患有布氏桿菌病主要是由于受到感染的牛羊等動物所引起的,患者也往往有明顯的畜牧接觸史,工作多為屠宰、養(yǎng)殖、奶場、運送、獸醫(yī)等,這一點也和本文調查結果相符合。布氏桿菌病的傳播途徑較廣,目前對于職業(yè)暴露的人群相關知識的宣教工作不足和缺乏正確的飼養(yǎng)方式是導致此類疾病發(fā)生的主要原因。
就目前的實驗室檢查現(xiàn)狀來看[4],免疫學檢查具有迅速、靈敏度高、客觀性好等優(yōu)勢,在常規(guī)的血清學檢驗中主要是觀察血清中的相關抗體。目前主要采用的檢查手段即緩沖平板凝集試驗和試管凝集試驗[5]。SAT作為主要的檢測依據(jù),常用已知細菌作為抗原液,與一系列稀釋的受檢血清混合,保溫后觀察每管內抗原凝集程度,通常與產(chǎn)生明顯凝集現(xiàn)象的最高稀釋度作為血清中抗體的效價,亦稱為滴度,取血清樣本0.2 mL加2.3 mL的鹽水進行倍比稀釋,再加入試管凝集抗原(抗原進行10倍稀釋),血清的最終稀釋倍數(shù)為從第二管開始,37 ℃溫箱中18~20 h后取出,在室溫下放置1~2 h觀察結果,判定以1∶50作為可疑樣本,1∶100視為陽性,當效價增高4倍甚至以上時診斷價值更高[6]。
從目前四平市的布氏桿菌病調查情況來看,近年來的發(fā)病人群和疫情波及范圍有所增加,主要是以散發(fā)為主,局部聚集情況較為少見。在性別分布方面,男性患者要顯著多于女性患者,考慮原因可能與青壯年男性更容易暴露于傳染源下有關。從調查結果來看,接觸牲畜、手部有開放性傷口、處理羔羊尸體、為羊群接生、接觸流產(chǎn)物、未使用防護衣具等是導致發(fā)病的高危因素。從牛、羊接觸患者分布來看,傳播強度沒有明顯差異,但是屠宰、養(yǎng)殖人員的發(fā)病率要顯著高于運輸人員,這可能與接觸時間、防護措施是否到位等有關。為了防止此類疾病的傳播,做好相關的防治工作,筆者建議做好以下幾點措施:①加強畜牧業(yè)暴露人群的相關知識宣傳,強化宣教力度,提高個人防護意識,認識到此類疾病的為患,在日常工作中做好防護措施;②在疫情發(fā)生地區(qū)提前開展血清學檢測工作,對于疑似病例盡早發(fā)現(xiàn),盡早治療,避免慢性病例和誤診現(xiàn)象的發(fā)生;③提高基層工作人員素質,加強日常業(yè)務培訓工作,提高工作人員對于布氏桿菌病的認識和防治技能,更好的為患者服務。
[1] 衛(wèi)生部疾病預防控制局.布魯氏菌病防治手冊[M].北京:人民衛(wèi)生出版社,2008:39-56.
[2] 姜文國,顏丙新.濟寧市布魯氏菌病疫情特征及流行因素分析[J].中國現(xiàn)代醫(yī)生,2010,48(32):107-108.
[3] 張紅巖,姜文國,顏丙新.布氏桿菌人間感染危險因素病例對照研究[J].中國醫(yī)藥科學,2011,(6):21-22.
[4] Cassao MA,Smith HL,Navarro E, et al.Clinical utility of aips tick assay in patients with b rucellosis: correlation with the eriod of evolution of the disease[J] .Clin Microbiol Infect,2003,25(4):301-304.
[5] 魏紅霞,楊復枝,石曉娟,等.2007~2011年新鄉(xiāng)市布魯氏菌病疫情分析[J].疾病預防控制通報,2012,27(5):44-45.
[6] 趙春霞,??≤?布氏桿菌病人類感染的實驗室診斷分析[J].中國微生態(tài)學雜志,2009,21(7):653-654.
R378.5
B
1671-8194(2014)25-0259-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