蒲宏貴
(湖南省邵陽市綏寧縣人民醫(yī)院,湖南 綏寧 422600)
多層螺旋CT血管造影成像技術對顱內血管性病變的診斷及應用
蒲宏貴
(湖南省邵陽市綏寧縣人民醫(yī)院,湖南 綏寧 422600)
目的分析應用多層螺旋CT血管造影技術對顱內血管病變進行診斷的意義。方法收集我科室在過去3年內應用多層螺旋CT血管造影技術進行診斷的65例顱內血管病變患者的診斷資料進行分析,總結該項技術在本病診斷中的應用價值。結果本組65例CT診斷與臨床診斷結果完全相符,患者疾病類型包括了顱內動脈瘤、動靜脈畸形以及動脈狹窄等。結論多層螺旋CT血管造影技術是一種無創(chuàng)、安全,且可以反復操作的診斷形式,應用該種診斷方式進行顱內血管病變的診斷結果是準確的。
血管造影;顱內血管病變;螺旋CT
顱內血管疾病對人們的生命安全存在著巨大的威脅,對于本病的診斷,以往臨床多采取的措施是全腦的血管造影技術結合患者臨床癥狀進行的,但全腦造影的實施會對患者造成一定的創(chuàng)傷性,因此其使用就受到了限制。多層螺旋CT血管造影技術是近年來開展的一種全新的診斷方式,因其具有無創(chuàng)性以及較高的時間分辨率、空間分辨率而得以稱為顱內血管病變的首選診斷措施[1]。為深入研究該種診斷方式在顱內血管病變中的應用價值,筆者也就我科室在過去3年內經該種技術診斷的65例患者的診斷資料進行了分析,現(xiàn)報道如下。
1.1 臨床資料:擇取我科室在2010年3月至2013年3月間接受多層螺旋CT血管造影技術診斷的65例顱內血管病變患者的診斷資料。其中男性患者有41例、女性患者有24例;患者的年齡從25~69歲不等,平均年齡為47.8歲。
1.2 方法
①掃描方法:儀器選取為飛利浦公司生產的Brilliance型16層螺旋CT。囑受檢者平躺于檢測床上,經患者肘靜脈利用高壓注射器推注對比劑及生理鹽水合計約90 mL左右,推注過程中注意控制速度在每秒3 mL左右。調整儀器參數,120 kV、180 mA對患者的頭顱進行掃描;調整參數為120 kV、340 mA,層厚0.75,線管轉速控制在每秒2轉對患者進行血管造影掃描,控制掃描延遲時間在18~22 s,掃描方向為自鎖骨向頭顱方向進行。②重建方法:將掃描所得的各項數據內容均錄入AW4.1工作站進行整理,容積重建應用CTA軟件進行,并利用多平面重建技術及最大密度投影技術來顯現(xiàn)患者腦部血管。
本組65例患者在經多層螺旋CT血管造影技術診斷后結果顯示,其中40例患者診斷為腦動脈瘤,占患者總數的61.54%,其腫瘤直徑大小從0.17~4.9 cm,平均直徑為3.1 cm,此40例患者的腫瘤分布情況為: 21例患者腫瘤位于前交通動脈、11例患者腫瘤位于后交通動脈、4例患者腫瘤位于海綿竇區(qū)域、此外多發(fā)性動脈瘤及基底動脈夾層動脈瘤各2例;有17例患者診斷為腦動靜脈畸形,占患者總數的26.15%,此類患者病灶分布均位于顳枕葉部及左側小腦區(qū)域;有6例患者診斷為動脈狹窄,占患者總數的9.23%,左右兩側各發(fā)生3例;另有2例患者診斷為煙霧病,占患者總數的3.08%,其圖像顯示為患者的顱內雙側的頸動脈均可見閉塞、腦基底毛細血管表現(xiàn)迂曲。本組65例患者的顱內血管情況,在經造影技術及后期圖像重建后,均能清晰的顯現(xiàn)[2],對于辨別疾病、診斷疾病具有較高的價值,其CT造影診斷結果與手術結果完全符合。
路內血管病變是一種臨床上的常見疾病,其主要包括了腦動脈瘤以及動靜脈畸形等疾病,其病變組織會發(fā)生破裂從而導致患者的蛛網膜下腔出現(xiàn)出血現(xiàn)象,因此對于本病患者,臨床應做到早診斷、早治療,否則極有可能會對患者的生命安全造成嚴重的影響。對于該種疾病的診斷,以往臨床上多采取的措施便是全腦的血管造影技術,但是該種診斷方式不僅會對患者造成一定的創(chuàng)傷性,還有可能引起患者發(fā)生神經系統(tǒng)的損傷,因此其使用受到了極大的限制[3]。多層螺旋CT血管造影技術是一種利用三維成像來診斷血管病變的新型技術,該種診斷方式的操作較為簡單、無創(chuàng)傷,且其對于血管病變的診斷也較為準確,因此就成為了目前臨床診斷血管病變新的重要途徑[4]。
多層螺旋CT血管造影技術的診斷質量與圖像的掃描質量有著密切的管理,要想取得理想的診斷效果,就必須要做好原始影像的掃描工作。在此,筆者也就相關的注意事項進行如下分析:①控制對比劑的注射速度、劑量以及掃描延遲時間。過慢的注射速度又會影響對比劑的峰值濃度、過快的注射速度會增加患者的副反應的發(fā)生概率[5];對比劑的注射劑量做好維持在90 mL左右;延遲時間最好控制在16 s左右。②較高的空間分辨率、密度分辨率有利于對患者顱內血管進行觀察,因此在螺距的選擇上應注意不超過1。③應用容積重建以及多平面重建技術等三項內容對原始圖像進行處理,可以做到優(yōu)勢互補,從而提高血管病變的診斷符合率。此外,結合本次研究結果,筆者也就該項診斷技術的價值進行了以下總結:①對于腦動脈瘤的診斷,在該種技術下可以較為清晰的辨別腫瘤所處的位置、大小、形態(tài)及其與周圍組織的關系,同時可通過對圖像進行旋轉、局部放大等措施來對腫瘤進行細致的觀察。同時此種診斷的操作速度較快,因此此法尤為適用于急診患者。②該種診斷形式所得的圖像可以清晰的將患者顱內血管的立體結構進行呈現(xiàn),并利用三維圖像對腦動靜脈畸形的形態(tài)、大小等進行測量,從而為臨床治療提供重要的參考。此外,該種診斷方式還可以清晰顯現(xiàn)患者腦基底動脈及分支的異常,因此可以明確的進行煙霧病的診斷。雖然該種診斷方式具有較多的優(yōu)勢,但其也存在一定的不足,諸如:圖像視野不夠廣闊、對血流方向不能清晰判斷以及骨偽影對小動脈瘤診斷的影響等,這些因素皆會對診斷結果造成一定的影響,臨床應格外注意。
結合本次觀察結果及上述理論,筆者認為,多層螺旋CT血管造影診斷技術在顱內血管病變的診斷中具有明顯的優(yōu)勢,此法應作為顱內血管病變的首選措施而在各醫(yī)院廣泛開展實施。
參考文獻
[1] 李慧,王夏紅,趙建民.三維CT血管造影-表面遮蓋顯示技術與數字減影血管造影對顱內動脈瘤的診斷比較[J].鄭州大學學報:醫(yī)學版,2010,24(2):627-628.
[2] 蘇海,孫曉川,朱繼,等.64層螺旋CT血管造影在蛛網膜下腔出血診斷的臨床運用[J].重慶醫(yī)科大學學報,2007,32(5):547-550.
[3] 胡元明,王成林,申大光,等.腦血管痙攣螺旋CT血管造影臨床應用[J].中國CT和MRI雜志,2005,3(2):4-6.
[4] 左長京,因建明,王培軍,等.螺旋血液鑄型技術診斷動脈瘤的臨床應用價值[J].中華放射學雜志,2002,36(8):754-758.
[5] 李天然,錢根年,鄭春雨,等.16層螺旋CT血管造影臨床應用[J].中國CT和MRI雜志,2005,3(3):34-36.
R445.1
B
1671-8194(2014)25-0185-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