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省鷹潭市人民醫(yī)院普外科,江西 鷹潭 335000
隨著我國醫(yī)療水平的進步和發(fā)展,多種疾病的腹腔聯(lián)合手術逐漸得到重視[1]。我院對34例患者行三孔法腹腔鏡膽囊闌尾聯(lián)合切除術,取得較好療效,現(xiàn)整理報告如下。
1.1 一般資料 34例病例均為我院2012年2月至2014年4月收治的行三孔法腹腔鏡膽囊闌尾聯(lián)合切除術患者,其中,男20例,女14例,年齡為22~46歲,平均年齡為32歲。所有患者術前,均經彩超聯(lián)合血常規(guī)及鋇灌腸診斷,包括8例慢性膽囊炎、膽囊結石合并急性單純性闌尾炎;10例為慢性膽囊炎、膽囊息肉合并急性單純性闌尾炎和16例為急性結石性膽囊炎合并慢性闌尾炎。術后,對所有患者均進行病理檢查確診。
1.2 方法 對所有患者均應用氣管插管全身麻醉加硬膜外聯(lián)合麻醉方式,患者取頭高足低體位,向左傾斜150°,切口位置為患者臍上皮膚皺褶處,為橫向弧形切口,大小約10mm。置入氣腹針,建立CO2氣腹,維持壓力數(shù)值為12mmHg,從臍上穿刺孔置入10mm trocar,然后放入300腹腔鏡,以腹腔鏡監(jiān)視為前提條件,進行切口時,可選擇右肝下緣,切口為橫向,大小約10mm,刺入10mm trocar從肝緣韌帶右側穿出,作為主要的操作孔。然后在患者右腋前線稍前方,選擇與平臍水平線交叉點處穿入5mm trocar作為輔助孔。經過輔助空置入牽拉鉗,實施對闌尾和膽囊的協(xié)助牽拉作用。另外,可應用分離鉗或者電凝鉤實施對Calot三角的解剖。細心游離出膽囊動脈和膽囊管,辨清三管關系,然后依次給予5mm鈦夾夾閉后切斷。用電凝鉤取出膽囊時,應順逆時針結合進行剝離,置入標本袋中。完成后,需變換患者體位,取頭低足高,向左傾斜30°仰臥位,使小腸移向上腹部及左側,可顯露闌尾,有利于腹腔探查。在劍突下穿刺孔處實施30°腹腔鏡放置,主操作孔為臍上緣穿刺孔。離斷闌尾系膜至闌尾根部可應用電刀或者超聲刀,闌尾根部可應用“漁夫結”進行雙重套或者應用雙重鈦夾夾閉再切除闌尾,放入標本袋中。闌尾根部黏膜可應用電凝進行燒灼,從臍上孔取出標本,進行病理檢查。再次應用腹腔鏡進行全面檢查,觀察腹腔是否存在腸漏、其它副損傷、膽漏和出血現(xiàn)象。對劍突下和臍上穿刺孔筋膜層進行全層縫合,不需要縫合輔助操作孔,對閉合切口可應用創(chuàng)可貼或者切口膠帶拉緊。
34例患者均成功完成手術,未發(fā)生手術并發(fā)生癥,手術時間為30~90min,平均手術時間為45min。患者手術過程中,出血量為10~15ml,住院時間為3~7d,平均住院時間為5d?;颊咝g后6h之內,進流質飲食,然后逐漸向普食過渡?;颊咝g后第一天,可下床活動。所有患者,均未發(fā)生盆腔膿腫、膽漏、操作孔感染、糞漏和出血等并發(fā)癥,術后均康復出院。
腹腔鏡膽囊闌尾聯(lián)合切除術,對機體產生的干擾小,相對其他手術方式來說,創(chuàng)傷小,患者痛苦相對輕,而且住院時間比較短?;颊咝g后,切口疼痛度和術后感染率明顯降低,恢復速度比較快,出院時間比較早。同時,腹腔鏡膽囊闌尾聯(lián)合切除術的手術視野比較開闊和清晰,可同時實現(xiàn)多個臟器疾病的聯(lián)合切除。在直視下,可實現(xiàn)對腹腔的全面探查,有效提高診斷準確率,避免出現(xiàn)誤診和漏診問題[2]。而且,腹腔鏡手術不需要直接暴露腸管,可在直視下,對腹腔進行全面沖洗腹腔內存在的膿血。術后,患者留置引流管少,手術創(chuàng)傷輕微,因此患者可盡早進行下床活動和正常飲食,有效降低了粘連性腸梗阻的發(fā)生率[3]。
綜上所述,三孔法腹腔鏡膽囊闌尾聯(lián)合切除術是一項安全、有效的治療方法,值得臨床推廣。
[1]鄭明偉,秦鳴放,趙宏志.經臍單孔腹腔鏡闌尾切除術47例[J].中國內鏡雜志,2011,17(5):535-537.
[2]范原銘,王強,顧敏. 腹腔鏡治療96例闌尾炎優(yōu)勢探討[J].檢驗醫(yī)學與臨床,2010,7(4):316-318.
[3]楊振雄,楊浩雷,劉云明.三孔法腹腔鏡下膽囊闌尾聯(lián)合切除術的應用體會[J].吉林醫(yī)學,2013,34(36):77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