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月娥
(來賓市興賓區(qū)八一醫(yī)院外科,廣西 來賓 546102)
混合痔術后尿潴留的護理研究進展
何月娥
(來賓市興賓區(qū)八一醫(yī)院外科,廣西 來賓 546102)
尿潴留是混合痔術后最常見的并發(fā)癥之一,對患者術后的康復產生了極大影響,使住院時間延長。本文具體闡述了混合痔術后發(fā)生尿潴留的原因,在此基礎上對相應的護理措施進行分析與探討,為混合痔的術后護理提供一定的參考依據(jù)。
混合痔;尿潴留;護理;研究進展
尿潴留是指膀胱脹滿而排尿不出的一種癥狀,是混合痔術后最常見的并發(fā)癥之一,發(fā)病率可達52%[1]。尿潴留的發(fā)生與患者的心理狀況,手術刺激及疼痛,肛管內敷料填塞、體液輸入過多、麻醉方式有關。常造成患者的心理緊張,產生焦慮情緒;影響了術后的康復,增加了費用,延長住院時間?,F(xiàn)將術后尿潴留產生的原因及護理對策綜述如下。
1.1 麻醉因素:邵紅霞、張燕萍[2]研究:腰麻、硬膜外麻醉后,可引起肛門部位的感覺功能喪失,同時會導致肛門括約肌發(fā)生松弛,會陰部盆腔神經遭到阻滯,導致膀胱逼尿肌產生暫時性麻痹,尿道括約肌發(fā)生痙攣,導致尿潴留的發(fā)生。
1.2 心理因素:術前手術心理準備不充分,術后常因疼痛或排尿方式的改變,而造成心理緊張和焦慮。侯燕等[3]研究:在46例術后發(fā)生排尿困難的患者中,有9例是因術后過分緊張、不安、害怕、惟恐尿床等心理因素造成的占19.6%。于瑩[4]等研究:因生活能夠自理,擇期手術的患者對術前的健康教育指導產生輕視,同時患者對手術產生一定的恐懼、焦慮心理,環(huán)境的陌生等原因,引發(fā)尿潴留。
1.3 手術因素及疼痛:手術操作粗暴、過度牽拉,局部組織張力過大,傷口周圍組織的水腫和損傷引起的疼痛都可以反射性引起膀胱及尿道括約肌痙攣而發(fā)生尿潴留。陸紅健[5]研究認為在會陰部,肛門和尿道部肌肉之間有廣泛、密切的聯(lián)系,若在肛門部出現(xiàn)疼痛和損傷,則會很容易引起膀胱頸與尿道括約肌的痙攣,出現(xiàn)反射性的排尿困難,導致尿潴留發(fā)生。
1.4 肛門內敷料填塞:邵紅霞、張燕萍[6]等研究:術后肛門內敷料填塞過緊,易對膀胱頸和尿道造成壓迫,反射性引起尿道括約肌痙攣而致排尿困難,甚至發(fā)生尿潴留。
1.5 液體輸入量:術中、術后輸入液體過快,量過多,而患者在麻醉藥物的影響下排尿意識減弱,膀胱過早充盈,排尿反射受到暫時性阻斷,易引發(fā)尿潴留。
2.1 心理干預:術后及時與患者溝通,告之相關術后的注意事項及護理的重要性,注意保護患者隱私部位,消除緊張、焦慮心理;指導患者進行臥床排尿的方法,教會患者及家屬如何使用便器,樹立正常排尿的信心。
2.2 物理療法
①熱敷法:臨床護理中常采用溫熱濕毛巾熱敷膀胱區(qū)3~5 min,水溫保持在50 ℃左右,利用熱力使腹肌收縮,腹壓升高而促進排尿。鐘素英[7]研究利用熱滾動按摩法:選擇1個500 mL鹽水瓶,內盛60~65 ℃熱水,裝入布套,橫放在膀胱區(qū)部位,上下輕輕滾動,持續(xù)15~30 min,以促使膀胱及尿道括約肌的松弛,可幫助順利排尿。②足底按摩療法:取足底腎俞、輸尿管俞、膀胱俞位等穴位,用左手拇指和食指將皮膚繃緊,右手中指由上向下用力,由輕到重按壓或連續(xù)叩擊定位100~200次。經按摩后,多數(shù)患者能夠自行排尿,有效率可達84.6%。③特定電磁波照射法:電磁波本身有解除平滑肌的痙攣作用,并能促進神經傳導的功能恢復。紅外線的同樣具有松弛平滑肌的作用[8]。特定電磁波均具有二者功能,予行膀胱區(qū)照射30 min,對因心理緊張及疼痛引起的尿潴留療效明顯。
2.3 藥物治療
①開塞露灌腸肛:開塞露是一種甘油制劑,是一種潤滑軟化大便藥,也是有輕度刺激性的瀉藥,主要機制是高滲刺激直腸壁,增加腸蠕動,引起排便[9]。同時反射性引起尿道內、外括約肌不斷地舒張,引起排尿。謝愛鳳[10]等研究利用排便促使排尿的神經反射原理,對40例術后尿潴留患者給予開塞露60 mL塞肛,結果34例有效,6例無效,總有效率達85%。②穴位注射新斯的明:徐家英[11]報道,將80例肛腸術后尿潴留患者分為對照組和觀察組,每組各40例,對照組采用新斯的明注射液1 mg臀圍肌內注射,觀察組采用新斯的明注射液1 mg三陰交穴位注射,結果與對照組相比,觀察組療效較好。③酚妥拉明治療:酚妥拉明具有抗腎上腺素的作用,可舒張血管,改善微循環(huán),減輕黏膜水腫,恢復膀胱肌張力,解除尿道括約肌痙攣。余鳳瓊[12]等研究將79例產后尿潴留患者分為兩組,觀察組予酚妥拉明注射液10 mg肌內注射,對照組予新斯的明1 mg肌內注射,分別予15、30、60分囑排尿,觀察組優(yōu)于對照組。
2.4 中醫(yī)穴位療法
①電針治療:電針足太陽膀胱經的經穴白環(huán)俞,能夠疏通經絡、調和氣血,具有行氣活血、舒經止痛、調理沖任等功能。馬恒軍[13]等研究:將120例混合痔術后患者分為治療組和對照組各60例,治療組采用電針白環(huán)俞結合中藥液坐浴,結果在肛門疼痛、肛緣水腫及尿潴留方面療效明顯。②耳穴治療:陳春青[14]使用耳穴貼壓法對肛周疾病術后尿潴留進行預防,并對其臨床療效進行觀察。結果顯示,使用該方法的觀察組尿潴留發(fā)生率明顯低于對照組。③食鹽臍療法:蘇秀寧等[15]報道,將30~40 g食鹽填滿臍孔及其周圍,用敷布放在熱水中浸濕,擰干,折疊后用手測試溫度,以不燙手為度,敷于臍部,上蓋棉墊保溫,每3~5 min更換一次,注意保持敷布的溫度,避免燙傷。平均15 min后即可解除尿潴留。④隔姜灸法:朱春秀[16]研究:將新鮮姜切成1~2 mm的薄片,用針數(shù)扎小孔,置于穴位上,再采用雀啄灸法性灸,對治療術后尿潴留患者有效率達100%。
2.5 導尿法:經上述處理仍然不能排尿者,予行留置尿管導尿,引出尿液時不超過1000 mL,同時注意無菌操作,做好會陰護理,避免泌尿系感染。
對于混合痔術后的尿潴留來說,護理措施除常規(guī)的熱敷、誘導排尿以外,還配合藥物,中醫(yī)穴位理療護理等。穴位療法具有定位,下針的難度,護士不易掌握。熱滾動療法和食鹽臍療法及隔姜灸法操作較簡單,療效好。護士應充分掌握新的護理進展知識,根據(jù)患者的實際需求選擇合適的物理,藥物或中醫(yī)療法,盡量避免導尿,以免增加尿路感染的機會。更好為患者提供優(yōu)質的護理服務。
[1] 張東明,王玉成.盆底與肛門學[M].貴陽,貴州科技出版社,2000: 664.
[2] 邵紅霞,張燕萍.肛門和直腸手術后尿潴留的原因分析及護理對策[J].護理與康復,2006,5(6):455-456.
[3] 侯艷,龔敏.肛腸術后排尿困難的原因分析及護理對策[J].中國實用護理雜志:下旬版,2010,26(2):21-22.
[4] 于瑩,候春穎,郭清陽.術后患者尿潴留的原因及預防護理[J].護理研究,2005,19(7):1317-1319.
[5] 陸紅健.肛腸疾病術后尿潴留的原因分析及護理對策[J].護士進修雜志,2011,11(26):1975-1977
[6] 邵紅霞,張燕萍.肛門和直腸手術后尿潴留的原因分析及護理對策[J].護理與康復,2006,5(6):455-456.
[7] 鐘素英.熱滾動按摩療法用于解除產后尿潴留[J].護理研究,2001, 15(2):89-89.
[8] 沈曲,李崢.術后尿潴留的預防及護理進展[J].中華護理雜志, 2005,40(3):223-226.
[9] 崔焱.護理學基礎[M].北京:人民衛(wèi)生出版社,2005.
[10] 謝愛鳳,齊中普.開塞露在術后尿潴留中的應用40例[J].實用護理雜志,2003,19(7):46.
[11] 徐家英.三陰交穴注射新斯的明治療肛腸術后尿潴留的效果觀察[J].全科護理,2011,9(3):772-773.
[12] 余鳳瓊,喬淑玲.酚妥拉明治療產后尿潴留療效觀察[J].中國實用婦科與產科雜志,2000,16(2):125.
[13] 馬恒軍,王躍振.電針白環(huán)俞結合中藥液坐浴防治混合痔術后并發(fā)癥60例臨床觀察[J].中國肛腸病雜志,2010,30(8):44-45.
[14] 陳春青.耳穴貼壓法預防肛周疾病術后患者尿潴留的效果觀察[J].護理學報,2011,18(11B):65-66
[15] 蘇秀寧,黃琳俐,韋金翠.術后尿潴留的護理進展[J].護理實踐與研究,2010,7(14):97-99.
[16] 朱春香,彭安梅.隔姜灸治療術后尿潴留的臨床觀察[J].現(xiàn)代護理,2003,9(2):160.
R473.6
A
1671-8194(2014)19-0102-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