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生軍,郭柳,秦臨喜,朱榮祖,武臨國
(西藏奇正藏藥股份有限公司,西藏 林芝 860000)
國家十二五科技支撐項目(2011BAI13B06)
*
周生軍,工程師,研究方向:藥材種植;Tel:0931-8556688,Email:ebmjd3796@sina.com
藏藥茅膏菜人工栽培技術(shù)研究△
周生軍*,郭柳,秦臨喜,朱榮祖,武臨國
(西藏奇正藏藥股份有限公司,西藏 林芝 860000)
藏藥茅膏菜自然生長生物產(chǎn)量較低,僅依靠野生資源難以滿足需要,為保護資源和滿足臨床用藥需求,本文對茅膏菜生物學特性及種植技術(shù)要點進行總結(jié),為茅膏菜野生資源保護及人工種植生產(chǎn)提供參考。
茅膏菜;栽培
茅膏菜為藏醫(yī)常用藥材之一,來源于茅膏菜科植物DroserapeltataSm.var.lunata(Buch.-Ham.)Clarke[1],藏語音譯為達莪,出自藏醫(yī)經(jīng)典《晶珠本草》[2],此外《珠寶庫》(仁欽滴珠)、《醫(yī)學千萬舍利》、《醫(yī)典秘訣精華匯集》、《神奇金穗》皆有記載。
以全草入藥,具有袪風除濕、行血止痛、治風濕骨痛和抗菌消炎功效,藏醫(yī)臨床常用于治療月經(jīng)不調(diào)、舊傷復發(fā)、瘰癘等癥,還可以作為抗衰老、延年益壽的滋補藥[3]。近年來,隨著使用茅膏菜的藏成藥生產(chǎn)和銷售增加,對茅膏菜藥材需求量增加,導致茅膏菜野生資源迅速減少。由于茅膏菜自然生長生物產(chǎn)量較低,僅依靠野生資源難以滿足需要,為保護資源和滿足臨床用藥需求,本文對茅膏菜生物學特性及種植技術(shù)要點總結(jié)如下。
茅膏菜為多年生草本,淡綠色,具紫紅色汁液。鱗莖狀球莖紫褐色至黑色;地上莖通常直立,無毛或具乳突狀黑色腺點,頂端3至多數(shù)分枝。基生葉花時通常脫落,部分鱗片狀;莖生葉稀疏,盾狀,葉緣密具頭狀粘腺毛。螺狀聚傘花序;花序苞片楔形或倒披針形;花萼鐘狀,萼片5~7,背面被長腺毛;花瓣5,倒卵形,白色,具淡紫色縱紋;雄蕊5,雌蕊1。蒴果,種子細小,橢圓形[3]。
茅膏菜為多年生草本食蟲植物。生于海拔1 800~3 600 m的稀疏灌叢,草坡、濕地等有較多小型昆蟲生長的地方。在西藏東南部的林芝縣、米林縣、波密縣及工布江達縣所分布的濕地、溪水邊及陰濕的背陽面其生長量最多。這有利于為茅膏菜提供大量的可捕捉的昆蟲,供其攝取足夠的養(yǎng)分。在自然條件下,茅膏菜采取有性繁殖(種子)和無性繁殖(地下球莖)兩種形式。以有性繁殖為主。種子落地一般極難萌發(fā)。在林芝一般5月底6月初可偶爾見當年小植株,且一旦成株,就有捕蟲功能。從種子發(fā)芽到形成帶有球莖的成年植株要經(jīng)過2年以上的時間,第一年根部呈棒狀膨大,第二年以后才形成球莖,且年限越久,球莖顏色越深。根部球莖的主要作用是為植株越冬提供營養(yǎng)物質(zhì)。一般不分裂,偶見有數(shù)個球莖挨的很近。
近年來,國內(nèi)對于茅膏菜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化學成分分析[3]、生物學特性、種子繁育[5]及組織培養(yǎng)[6]方面,而對于田間栽培方面的研究鮮有報道。茅膏菜作為一種比較特殊的藏藥材在藏民族地區(qū)利用比較廣泛,隨著現(xiàn)代化生產(chǎn)技術(shù)的進一步發(fā)展及民族醫(yī)藥的大力開發(fā),進行茅膏菜田間栽培勢在必行。
由于西藏野生茅膏菜生長環(huán)境對濕度要求比較高,主要生長在濕地、溪水邊。同時濕地也是大部分昆蟲滋生和繁衍的主要區(qū)域。因此,作者在進行人工栽培時考慮到這一點,將茅膏菜與水生藏藥材藏菖蒲進行間作種植研究,結(jié)果顯示較好的解決了茅膏菜對濕度和大量昆蟲以供其攝取養(yǎng)分的需求。下面就茅膏菜田間種植技術(shù)作以總結(jié)。
3.1 種子的采收
種植試驗所引用種子采自西藏林芝地區(qū)林芝縣八一鎮(zhèn)永久村、加定村,由西藏大學農(nóng)牧學院蘭小中教授鑒定。
茅膏菜花期較長,其種子從底部向上漸次成熟,同時成熟種子將最先脫離母株。因此采收種子時應根據(jù)氣候的變化及時跟進。一般在9月中旬左右,茅膏菜隨著氣溫的下降植株停止生長并開始枯萎,此時選擇種子生長多的植株進行采收。
采收的植株在陰涼通風外進行干燥,后用木棍或雙手輕輕揉搓果穗,將種子抖落到容器內(nèi)。然后用400目的篩子過篩,將雜質(zhì)與種子分離。
分離后的種子裝入紙質(zhì)或布質(zhì)的袋子中置于陰涼通風處進行貯藏,室溫不能低于5 ℃。
3.2 土地的整理及施肥
在開始種植前20天先期施入腐熟的農(nóng)家肥,施肥量4.5×103kg·hm-1,施肥后進行深翻。
種植前,對土地進行整理,按寬80~100 cm、高40~60 cm起壟,壟間距120~150 cm。壟上栽培茅膏菜,壟溝栽培藏菖蒲。
3.3 種子處理
將成熟茅膏菜種子用75%的酒精表面消毒30~45 s,無菌水沖洗3~5遍,然后再用2%的NaClO溶液浸泡振蕩滅菌20~30 min,無菌水沖洗3~5遍。后將種子用具有疏水作用的SDS(十二烷基硫酸鈉)浸泡種子10 min,后用無菌水沖洗3~5遍[7]。
3.4 播種
將處理后晾干的種子與消過毒的沙壤土以1∶30的比例進行混合攪拌,以便于播種時能很好的控制單位面積上的播種量。播種前先用耙子將壟面耙松,攪拌好的種子用旋式播種機或由技術(shù)工人均勻的撒播在苗床上。后再用耙子按縱橫方向輕輕的耙過兩遍,然后用平整的板子或方頭鐵鍬將播過種的苗床拍實壓緊,以保證種子與土壤緊密接觸。播過種后,給苗床澆灌一次透水。最后給苗床上覆蓋遮陽網(wǎng)。
播種完后,就可以在壟溝進行藏菖蒲的移栽,栽種完后必須立即給藏菖蒲進行灌水,水面須高于藏菖蒲地面20 cm。這樣即能保證水生植物藏菖蒲生長的需要,也能保證茅膏菜對水份和濕度的需求。
3.5 苗床管理
3.5.1 播種后的茅膏菜在10~20 d出苗,在這一時期要注意壟面濕度的變化,不能出現(xiàn)過干的情況,要根據(jù)需求及時進行補水。以保證茅膏菜種子發(fā)芽對水分的需求,同時不能讓已發(fā)芽的種苗干枯或灼傷。
3.5.2 出苗后的茅膏菜要視情況進行間苗,苗稀疏時要進行補種或補苗。在苗出齊后揭去遮陽網(wǎng)。
3.5.3 幼苗生長高6~8 cm時,視雜草生長情況清除1~2次雜草,除草時用手拔去地面莖葉即可,以免傷到幼苗的根部。雜草較少時可以不予清除,這樣也有利于給昆蟲提供一個生活的場所,有利于茅膏菜對昆蟲的需要。
3.5.4 茅膏菜怕澇,因其葉片分泌的腺體遇水后會使莖葉腐爛,因此在雨季要不時觀察水面變化情況,可能出現(xiàn)水澇時應及時進行排澇。
3.5.5 茅膏菜生長期比較短,在9月份溫度降低時,生長開始減緩,直至停止生長。在越冬時注意保持土壤水份的濕度,不宜出現(xiàn)干旱時間過長。
3.5.6 第二年開春時,追肥一次,施入腐熟的農(nóng)家肥3×104kg·hm-2,并施入N肥300 kg·hm-2。其它與第一年管理同樣。
3.6 收獲
第二年7~8月份的開花盛期采全草,除去雜質(zhì)后陰干。
[1] 中國藏藥[M].第一卷.上海:科學技術(shù)出版社,1996:167-168.
[2] 中華本草[M].藏藥卷.上海:科學技術(shù)出版社 2002:207-208.
[3] 中國植物志[M].三十四卷.北京:科學出版社,1984:25.
[4] 汪秋安,蘇鏡娛,曾隴梅.西藏產(chǎn)茅膏菜化學成分研究[J].中國中藥雜志,1998,23(1):683-684.
[5] 張國慶.勺葉茅膏菜無菌播種繁殖技術(shù)[J].河北林業(yè),2009,4:25
[6] 靖晶,李青,李博倫,等.匙葉茅膏菜的組織培養(yǎng)與快速繁殖[J].植物生理學通訊,2010,46(1):55-56.
[7] 楊爽,鐘國輝,田發(fā)益,等.不同化學處理對茅膏菜種子萌發(fā)的影響[J].種子,2013,32(2):76-81.
TheStudyofPlantingTechnologyofTibetanMedicineDroserapeltata
ZHOUShengjun*,GUOLiu,QINLinxi,ZHURongzu,WULinguo
(TibetQingzhengTibetanTraditionalMedicineCo.,Ltd.,Linzhi860000,China)
This paper summarizes the introduction of plantation-related techniques of Tibetan medicineDroserapeltata,providing a reference for the conservation of wild sundew and planted production.
Droserapeltata;Cultivation
10.13313/j.issn.1673-4890.2014.06.011
2013-12-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