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章
我有記賬的好習慣,20年來一筆一筆從未漏記。月底小結(jié),年終總結(jié),所以20年來在收藏上花了多少錢?每年花了多少?我是有根有據(jù)的。2013年花了一筆大錢買了一堆小報?!按箦X不大”,因為如今是“億元時代”,你的所謂大錢能大到哪去呢?“小報不小”,民國小報最能體現(xiàn)民國的萬種風情,好玩得很呢。
說實話,這筆買小報的錢對于我的財政實力來講的確要算“大錢”,當時很是“糾結(jié)”——心疼錢花猛了。不久,我看到了香港收藏家許禮平先生的一段話,心中立刻舒展多了。許禮平道出了一條收藏的真理:“買古董,定真假是一難。真假已定,則價值位置又是一難,這兩者肯定下來,便該是‘心痛和‘后悔的選擇。其分別是:花錢會‘心痛,但‘心痛會隨時間慢慢淡忘。但買不到的‘后悔,則是會與日俱增的?!币酝覀儭昂蠡凇钡慕逃栠€少么?
民國報紙以前也買過一些,沒大用心也沒有列為專題,碰到價錢合適就隨手買一點兒,不成規(guī)模也不成系統(tǒng)。比較大手筆的有幾回,這里的“大手筆”不是指錢,而是報紙的數(shù)量。其他收藏多為一件一件地買,一般而言,買舊報紙少則幾十張多則成百上千,上萬張的“一槍打”也不是沒有。前幾年在琉璃廠舊書市。一下子買了十幾個合訂本(報紙一般是一個月一合訂),其中年代最老的是《益世報》。所費不多,200多元而已。如今這樣的舊書市已成絕響。另有一回是在北京報國寺地攤,一沓子從“八道灣十一號”流散出來的民國小報,書販要了我900元,我沒還價?!鞍说罏呈惶枴笔囚斞纲I下的北京第一所住宅,后來歸周作人長期使用。見到這個門牌號里散出來的貨色,你還猶豫什么?
地攤慢慢褪去光華,網(wǎng)絡取而代之。那次的機會來自某舊書網(wǎng)。一沓攪拌在一起的舊報,真正的“斷爛朝報”,賣家稱之為“民國清末混雜破報紙一堆(還有點資料價值,寶者自鑒)”。對于這捆“面目不清”的報紙,我抱著撞運氣的念頭買下了它。它不但爛,還散發(fā)著霉氣,我趁著夜寂人靜才敢一張一張剝離,一張一張揭開,不能讓家人看到,更不能讓她聞到。當天的日記:“晚整理斷爛朝報,不敢讓她看見,太臟太味,碎屑撒了一桌一地。很有些早年間的報紙,清代的《新聞報》即好幾十張。舊報紙亦趣味無限。人生如蟻,真是可憐;所見未廣,真是可憐?!?/p>
再回到2013年的這次“說大話拾小錢”的買報記。那是一個初秋的麗日,心身才從溽暑的煎熬下解脫出來。此時讀到一個拍賣目錄,滿眼都是買不起的貨色。也有些“無底價”,但久經(jīng)拍場的人都明白“無底價”往往就是“無底洞”,無底價往往竄得比有底價還猛。此外,我還有個“個人經(jīng)驗”,我的收藏經(jīng)歷中極少有撿“漏”的福氣,多是使了強的,超預算的,努著勁兒買的。
“不幸而言中”,這句話好像為我量身定做。好不容易在這期拍賣目錄上看到這摞“頗合吾意”的民國小報;好不容易湊齊了現(xiàn)款;好不容易找到了一位“過心”的朋友委托他代拍(并約定了出價的上限);好不容易查找資料備妥了課;好不容易等到了開拍的日子;好不容易等到了拍賣小報的那個號碼。朋友在手機里給我“現(xiàn)場直播”,乖乖!我倆的手機都未在這個當口掉鏈子?!耙磺?!三千!五千!八千!一萬二!一萬五!還加不加?二萬一!二萬五!二萬九!還加么?三萬二!……”具體多少錢成交,恕我不透露了,萬一傳到她耳朵里,我以后還想不想買書了?所謂不幸言中,即指成交價遠超我的“約價”。
雖然花掉了巨款,但是這批小報還算對得起我(約60個品種,5000余份)。我向著名藏書家姜德明先生請教,他聽我報了幾個報名,馬上說很罕見很有價值某某圖書館都沒有收藏。
這堆小報還有一個特別之處,它幾乎是從第一個收藏者手里原封不動地傳遞到我手里。其間七十年的風塵土灰,七十年的煙熏火燎(彼時家家都是生煤球爐子),皆深深地留有痕跡。惟獨缺少紙制品特有的霉腐味,我想這是北方氣候所賜吧,如果是南方貨,——前述“斷爛朝報”即來自南方,恐怕也登不上拍賣會之大雅之堂。
錢花出去了,貨到手了,登記造冊了,2013年也結(jié)束了。后面還有一個工作,好好讀讀來之不易的小報,把它背后的故事寫出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