畢役
秋風起,蟹腳癢;菊花開,聞蟹來。又到了賞花品蟹的時節(jié),大閘蟹最是久負盛名。大閘蟹是河蟹的一種,學名中華絨螯蟹。
大閘蟹名稱的由來,據(jù)說由“以籪捕蟹”的方法而名。從前,捕蟹者在湖中以竹片或蘆葦筑起一道道小閘,也稱“蟹籪”。入夜,人們在閘上掛上燈火,螃蟹趨光,爭先恐后爬上竹閘,捕蟹者只要守住燈光,便可信手捕之。在籪上捕捉到的蟹,蘇州一帶的吳方言中都稱之為“閘蟹”,其中能爬上閘(籪)的往往個子比較大,所以在“閘蟹”前再加上一個“大”字。
中華絨螯蟹在我國北起遼河、南至珠江的淡水水域中廣泛分布,其中以長江水系產(chǎn)量最大。它們在長江口近海產(chǎn)苗,長成幼蟹后,逆長江洄游,生長在長江下游一帶的湖河港汊中。人工養(yǎng)殖的品種中,以陽澄湖大閘蟹最為有名。
事實上,螃蟹的種類十分繁多,除了河蟹之外,更多的種類屬于海蟹。如果按照生態(tài)分類,可以分為走蟹、游泳蟹、穴居蟹、隱蔽蟹及共生蟹等。
走蟹行動緩慢,難以獵取快速運動的獵物。然而,它們的大螯卻適合處理貝類等厚殼獵物,也可挖掘蠕蟲、攝取植物等。游泳蟹都會游泳,其中以梭子蟹的游泳技術(shù)最高超,其游泳的動力來自最后一對步足,該足至少有兩節(jié)扁平如槳。穴居蟹有兩種類型:一種只是臨時挖個坑,把自己埋入其中,作為臨時的庇護所;另一種穴居蟹能建造真正的洞穴,可供隱蔽幾天或幾星期,又被稱為洞棲蟹。而隱蔽蟹的體色可以隨環(huán)境的改變而變化。
螃蟹的頭胸部兩側(cè)具有5對胸足,除第一對為螫足外,其余4對為步足。螃蟹的一對螫足就像兩把大鉗子,既是它的捕食工具,又是御敵武器。
無論哪一種蟹,走起路來都是橫行霸道,十分囂張,因而被人們稱為“橫行介士”,這在動物類群中是獨一無二的。由于步足的關(guān)節(jié)只能左右移動,所以只得靠一側(cè)步足側(cè)向推進,另一側(cè)步足趴地而橫行了。此外,由于同側(cè)幾對步足前長后短,遇到障礙物時也只能拐彎繞過去。
螃蟹看似不可一世,但也有很多天敵,丹頂鶴等各種涉禽就是其中之一。丹頂鶴的視力很好,能輕易地發(fā)現(xiàn)10米開外活動的螃蟹,然后迅速沖上去,趕在其未進洞之前叼住它,甩到比較硬的地面上,使其失去了可以逃脫的屏障。丹頂鶴就像貓戲老鼠一般,用強有力的喙,將蟹足一節(jié)節(jié)折斷,連同身軀一個個吞下。
為了躲避天敵的捕捉,螃蟹喜歡躲在石塊下或在泥沙灘上掘穴而居,洞穴深淺不一,但每穴往往有2個洞口。螃蟹冬季深藏在洞穴的最底部冬眠,直到春暖之時才再度爬出洞穴,準備繁殖后代。螃蟹每天的活動高峰期在天剛剛擦黑的時候,這時幾乎所有的個體都傾穴而出,遍布道路、河邊,密密麻麻,遠遠看去,蔚為壯觀。
【責任編輯】龐 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