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傳鵬
【作者簡介】
桑德拉·希斯內(nèi)羅絲,1954年出生于美國的芝加哥,因詩歌和小說創(chuàng)作而贏得國際聲譽。她曾獲得過很多獎項,包括“蘭南文學獎”和“美國圖書獎”,她還是“國家藝術捐助基金”和“麥克阿瑟基金”的受助作家。希斯內(nèi)羅絲著作頗豐,包括短篇小說集《喊女溪及其他》《芒果街上的小屋》,詩集《浪蕩女》《不擇手段》以及兒童讀物《頭發(fā)》。希斯內(nèi)羅絲現(xiàn)居于美國得克薩斯州的圣安東尼奧。
【內(nèi)容要覽】
《芒果街上的小屋》是美國作家桑德拉·希斯內(nèi)羅絲創(chuàng)作的小說,是一本記錄少女的成長經(jīng)歷的日記,也是一首獻給移民——特別是那些處于邊緣地位的拉丁裔女性的贊美詩。全書由44個相對獨立的短篇構(gòu)成,故事基本上都發(fā)生在一條叫芒果街的芝加哥小街上。故事的講述者,是一個名叫埃斯佩朗莎的墨西哥裔小女孩。
《芒果街上的小屋》是一本優(yōu)美純凈的“詩小說”。它由幾十個短篇組成,一個短篇講述一個人、一件事、一個夢想、幾朵云、幾棵樹、幾種感覺,語言清澈如流水,其中點綴著零落的韻腳和新奇的譬喻,如一首長歌短調(diào),各自成韻又彼此勾連,匯聚出一個清晰的世界,表現(xiàn)出各樣的人生。所有的講述都歸于一個敘述中心:居住在芝加哥拉美移民社區(qū)芒果街上的女孩埃斯佩朗莎(埃斯佩朗莎,在西班牙語里意為希望),富有對弱者的同情心和對美的感受力,她用清澈的眼光打量著周圍的世界,用美麗、稚嫩的語言講述成長、滄桑,講述生命的美好和不易,講述年輕人的熱望和夢想,夢想有一所自己的房子,夢想著在寫作中追尋自我、獲得自由和幫助別人的能力。
此書曾獲1985年美洲圖書獎,很快被收入《諾頓美國文學選集》,此后又進入大中小學的課堂,作為學生們修習閱讀和寫作的必讀書,成為美國當代最著名的成長經(jīng)典。2004年,西方著名文學評論家哈羅德·布魯姆為其撰寫導讀書,同在一個導讀系列中的還有《哈姆雷特》《紅字》等十余部傳世之作。
【選段賞析】
頭 發(fā)
我們家里每個人的頭發(fā)都不一樣。爸爸的頭發(fā)像掃把,根根直立往上插。而我,我的頭發(fā)挺懶惰,它從來不聽發(fā)夾和發(fā)帶的話??逅沟念^發(fā)又直又厚。他不用梳頭。蕾妮的頭發(fā)滑滑的——會從你手里溜走。還有奇奇,他最小,茸茸的頭發(fā)像毛皮。
只有媽媽的頭發(fā),媽媽的頭發(fā),好像一朵朵小小的玫瑰花結(jié)、一枚枚小小的糖果圈兒,全都那么蜷曲、那么漂亮,因為她成天給它們上發(fā)卷。把鼻子伸進去聞一聞吧,當她摟著你時。當她摟著你時,你覺得那么安全,聞到的氣味又那么香甜。是那種待烤的面包暖暖的香味,是那種她給你讓出一角被窩時,和著體溫散發(fā)的芬芳。你睡在她的身旁,外面下著雨,爸爸打著鼾。哦,鼾聲、雨聲,還有媽媽那聞起來像面包味道的頭發(fā)。
四棵細瘦的樹
它們是唯一懂得我的。我是唯一懂得它們的。四棵細瘦的樹兒長著細細的脖頸和尖尖的肘骨,像我的一樣。不屬于這里但到了這里的四個。市政栽下充數(shù)的四棵殘次品。從我的房間里我們可以聽到它們的聲音,可蕾妮只是睡覺,不能領略這些。
它們的力量是個秘密。它們在地下展開兇猛的根系。它們向上生長也向下生長,用它們須發(fā)樣的腳趾攥緊泥土,用它們猛烈的牙齒噬咬天空,從不懈怠。這就是它們堅持的方式。
假如有一棵忘記了它存在的理由,它們就全都會像玻璃瓶里的郁金香一樣耷拉下來,手挽著手。堅持,堅持,堅持。樹兒在我睡著的時候說,它們教會人堅持。
當我太悲傷太瘦弱無法堅持再堅持的時候,當我如此渺小卻要對抗這么多磚塊的時候,我就會看著樹。當街上沒有別的東西可看的時候。不畏水泥仍在生長的四棵。伸展伸展從不忘記伸展的四棵。唯一的理由是存在存在的四棵。
閣樓上的流浪者
我想要一所山上的房子,像爸爸工作的地方那樣的花園房。星期日,爸爸的休息日,我們會去那里。我過去常去?,F(xiàn)在不去了。你長大了,就不喜歡和我們一起出去嗎?爸爸說。你傲起來了。蕾妮說。我沒告訴他們我很羞愧——我們一幫人全都盯著那里的窗戶,像饑餓的人。我厭倦了盯著我不能擁有的東西。如果我們贏了彩票……媽媽才開口,我就不要聽了。
那些住在山上、睡得靠星星如此近的人,他們忘記了我們這些住在地面上的人。他們根本不朝下看,除非為了體會住在山上的心滿意足。上星期的垃圾、對老鼠的恐懼,這些與他們無關。夜晚來臨,沒什么驚擾他們的夢,除了風。有一天我要擁有自己的房子,可我不會忘記我是誰我從哪里來。路過的流浪者會問,我可以進來嗎?我會把他們領上閣樓,請他們住下來,因為我知道沒有房子的滋味。
有些日子里,晚飯后,我和朋友們坐在火旁。樓上的地板吱呀吱呀響。閣樓上有咕咕噥噥的聲音。
是老鼠嗎?他們會問。
是流浪者。我會回答說。我很開心。
芒果有時說再見
我喜歡講故事。我在心里講述,在郵遞員說過這是你的郵件之后。這是你的郵件。他說。然后我開始講述。
我編了一個故事,為我的生活,為我棕色鞋子走過的每一步。我說:“她步履沉重地登上木樓梯,她悲哀的棕色鞋子帶著她走進了她從來不喜歡的房子。”
我喜歡講故事。我將向你們講述一個不想歸屬的女孩的故事。我們先前不住芒果街。先前我們住魯米斯的三樓,再先前我們住吉勒。吉勒的前面是波琳娜??晌矣浀米钋宄氖敲⒐?,悲哀的紅色小屋。我住在那里卻不屬于那里的房子。
我把它寫在紙上,然后心里的幽靈就不那么疼了。我把它寫下來,芒果有時說再見。她不再用雙臂抱住我。她放開了我。
有一天我會把一袋袋的書和紙打進包里。有一天我會對芒果說再見。我強大得她沒法永遠留住我。有一天我會離開。
朋友和鄰居們會說,埃斯佩朗莎怎么了?她帶著這么多書和紙去哪里?為什么她要走得那么遠?
他們不會知道,我離開是為了回來。為了那些我留在身后的人。為了那些無法出去的人。
(以上皆選自譯林出版社第1版《芒果街上的小屋》,潘帕翻譯)
【賞析】
閱讀《芒果街上的小屋》,仿佛有一個小女孩在你的身邊喃喃自語:“我們先前不住芒果街。先前我們住……”她的語速很快,既流暢又清晰。簡簡單單的句子,如同輕描的畫筆,一幅幅生動的畫面、一個個鮮活的人物形象,就逐漸呈現(xiàn)在你的面前。她的語言一點也不干癟,你會感覺她有著那么一股機靈勁兒:“而我,我的頭發(fā)挺懶惰?!痹谒庆`巧的舌頭的指揮下,句子們仿佛唱起了優(yōu)美的歌,跳起了節(jié)奏歡快的舞蹈:“把鼻子伸進去聞一聞吧,當她摟著你時。當她摟著你時……”“當我太悲傷太瘦弱無法堅持再堅持的時候……”有時候,他們跳出了語法那頑固的堡壘:“伸展伸展從不忘記伸展的四棵,唯一的理由是存在存在的四棵?!?/p>
這本書用小女孩的語氣展開敘述,簡單明澈,讀者只要識字,就幾乎沒有閱讀障礙。更令人欣喜的是,在簡單的形式下,它的內(nèi)涵又是如此的豐富和深刻,仿佛蜻蜓輕輕一點,水面即漾起層層波紋。從這本薄薄的書里,我們能看到美國有關種族、貧富、文化差異等社會問題,能看到親情的溫暖,看到成長的煩惱、快樂和追求夢想的艱難……而事實上,除了點到即止的暗示,作者希斯內(nèi)羅絲并未刻意地去表現(xiàn)它們。她采用的,只是對情感或事件作感性而又克制的敘述。如在《頭發(fā)》那一篇里,表面上雖是描寫家庭成員各色各樣的頭發(fā),但當我們想象埃斯佩朗莎鉆進媽媽的被窩里,聽著爸爸的鼾聲與屋外的雨聲,聞著身旁媽媽的頭發(fā)散發(fā)出來的芬芳時,一種溫馨與幸福感便自然而然地產(chǎn)生了。在《四棵細瘦的樹》那一篇里,埃斯佩朗莎為堅持理想忍受孤獨與挫折,通過不畏水泥、頑強生長著的四棵小樹形象地表現(xiàn)出來了。此外,希斯內(nèi)羅絲對于少女心理的描摹細膩獨特,讓人印象深刻,如在《米飯三明治》里,埃斯佩朗莎出于好奇,千方百計說服媽媽給學校的嬤嬤寫信,允許她在學校餐廳吃午飯,嬤嬤批評了她。她最后流著淚,在那其實“沒有什么特別”的餐廳里吃帶去的米飯三明治。又如在《第一份工》中,這樣敘寫了埃斯佩朗莎在第一天打零工時的感受:
“真的好容易。我想我本來不會介意的,可干了一會我有點累,不知道是否可以坐,于是就看著旁邊的兩位女士,她們坐下來的時候我才坐。過了一會她們笑起來,走過來說可以想坐就坐的,我說我知道。”
這在我們的成長過程中是多么典型的一幕情景!那種毫無必要的膽怯與笨拙的掩飾,總讓我們想起發(fā)生在自己身上的類似的經(jīng)歷。
【閱讀思考】
作者說:“我寫的不單是美國的事情,也是你們的。我肯定,在中國,也有這樣一條芒果街,陌生人去到那里時,會感到一種‘恐外氛圍。尤其,在我們今天生活的世界中,如此多的群體在相互交融:城市居民與鄉(xiāng)村居民、中產(chǎn)者與貧民、男人與女人。我們每天都在跨越疆域,甚至不用離開自己的家就這樣做了。”你如何看待作者的感受?
【媒體評價】
這本書所記錄的,是從女孩蛻變?yōu)榕说倪^程,是少女時代的最后的一段光陰。它像熟透的芒果一樣,飽滿多汁,任何輕微的碰撞都會留下印跡。據(jù)說譯者是個隱世的才子,偶有興趣,翻譯些自己喜歡的文字,謝謝他。
——作家張悅?cè)?/p>
作為散文,《芒果街上的小屋》清純優(yōu)美、憂傷動人。而在文體上,這本小書更身兼詩歌與小說的雙重特色,達到一種純美的狀態(tài)。雖然這本小書描寫的只是一個異域的移民故事,但因為作者對人性柔軟之處的準確把握,拉丁裔貧民社區(qū)的生活有了一種直擊人心的力量。我們認為,正是因為這種來自文學本身的力量,使得《芒果街上的小屋》在下半年的圖書市場大放異彩。
當然,清新和純凈,只是文學的一部分,我們無意由此宣揚一種淺近的文學觀。我們注意到《太平風物》對現(xiàn)實的介入,也注意到《碧奴》和《后羿》對傳統(tǒng)超越的企圖。但是在一個文學迷失于大眾的時代,我們需要來自文學最原始的本真力量,而這正是《芒果街上的小屋》所帶來的。有鑒于此,我們授予《芒果街上的小屋》最佳年度文學圖書的榮譽,并希望從這本書開始,迎來文學精神的回歸。
——《新京報》2006年度文學好書致敬詞
一段一段的,有點像詩體小說,或散文詩。這是孩子和成人都可以讀的書,而且孩子和成人都能讀出各自的味道。語言簡潔到了極致,純凈到了極致。需要寧靜的閱讀環(huán)境,閱讀時,你仿佛都能聽到作者輕柔的聲音。字里行間溢滿了節(jié)奏、詩意和纖細的感覺,總覺得有一縷微風、一絲細雨輕輕拂過你的心田,無比的滋潤。
——《中華讀書報》
希斯內(nèi)羅絲的文體的簡單純凈之美構(gòu)成了對每個人的誘惑。她不僅是作家群的天才,而且是絕對重要的一個。
——《紐約時報書評》
一部令人深深感動的小說……輕靈但深刻……像最美的詩,沒有一個贊詞,開啟了一扇心窗。
——《邁阿密先驅(qū)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