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瑞芳
(南昌師范學院附屬中學, 江西 南昌 330029)
新課標下中學地理課堂教學目標設計策略探析
張瑞芳
(南昌師范學院附屬中學, 江西 南昌 330029)
課堂教學目標是課堂教學的出發(fā)點和歸宿,也是教師和學生進行一切教學活動的依據??茖W合理地制定課堂教學目標是實現有效教學并最終落實課程目標的基礎和前提。通過問卷分析法和訪談法,發(fā)現當前許多中學地理教師在設計課堂教學目標時仍存在一些問題。在此基礎上,結合新課標的新要求,提出改進和完善地理課堂教學目標的四大策略。
中學地理;新課標;課堂教學目標;設計策略
本文對南昌市21所中學的142位地理教師就課堂教學目標設計的認識、態(tài)度和實踐狀況進行問卷調查,并與15位教師進行了深度訪談,且聆聽了30多位教師的公開課。在此基礎上,系統(tǒng)地對中學地理課堂教學目標設計和課堂執(zhí)行情況進行研究,發(fā)現目前中學地理教師在設計課堂教學目標方面仍存在一些問題。
1.對課堂教學目標設計重視不足,層次不夠完備
調查顯示,雖然大部分教師對教學目標的認識較準確,75%的教師認為教學目標是學生在學習后應達到的目標要求,90.5%的教師認為教學目標的設計與教學效果之間有直接相關性。但從實際操作看,47.6%的教師是按照教參或現成的教案來編寫教學目標,26.2%的教師是憑自己的教學經驗編寫,14.3%的教師在課堂教學前并沒有設計教學目標,只有11.9%的教師會依照課程標準嚴格編寫課堂教學目標(見圖1)。
圖1 教學目標設計方法
在教學目標的分層設計上,59.5%的教師表示偶爾會考慮教學目標的分層,28.3%的教師選擇經??紤],7.2%的教師選擇一直會考慮,5%的教師選擇從未考慮(見圖2)。通過訪談發(fā)現,很多教師在設計教學目標時,無論是知識目標、能力目標或是情感目標,都停留在一個層面上。
圖2 教學目標分層設計
2.重視知識與技能目標,輕視過程與方法、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目標的設計
在三維目標的設計上,90%的教師較為重視知識與技能目標,但對地理能力培養(yǎng)也都是局限于讀圖能力、分析能力、交流合作和歸納總結能力等,沒有針對具體教學內容來設計其重點培養(yǎng)能力。尤其是情感目標大而空泛,缺乏可操作性,且不可測量。訪談發(fā)現,教師們普遍認為過程與方法目標的設計較難。研究教師的教案和公開課發(fā)現,一些教師在教學目標的設計中甚至缺少過程與方法目標的預設。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目標僅稍有體現。
3.教學目標的設計脫離課標、教材與學生,未突顯學生主體地位
此外,還存在教師在設計教學目標時,不以課標、教材和學生為依據,而是自己隨心所欲。更為突出的是教學目標表述不規(guī)范現象較為普遍。教學目標是衡量學生在教學后是否達到的預期目標,行為主體應是學生,而不是教師。所以,設計地理教學目標應該采用學生行為主體的語句,突出學生在教學過程中的主體地位,反映學生在教學活動后的行為變化,[1]這樣才會更好的指導教師的“教”和學生的“學”。在講課的過程中,也沒有突出學生的主體地位,仍以教師講述為主,課堂中的學生活動也基本停留在小組討論層面上,缺乏在三維目標指導下教師深入地組織學生討論。
在教學實踐中出現的各種教學目標設計問題,究其原因,主要是因為教師的課程觀、教學觀、學生觀還比較落后,不能主動契合新課標對中學地理課堂教學目標設計的新要求,對教學目標的設計思想沒有形成明確的理論指導。
1.新課程理念為中學地理課堂教學目標價值的重新定位提供了重要指導
新課程改革的核心是以學生的發(fā)展為中心,即由原來的注重“學科發(fā)展”轉向注重“人的發(fā)展”,[2]課程目標設計的價值本位發(fā)生了變化?!皩W習對生活有用的地理”,“學習對終身發(fā)展有用的地理”是地理課程改革提出的新方向,它表明了地理課程將從“科學世界”轉向學生的“生活世界”;也告訴我們,我們培養(yǎng)的不是地理學專家,而是“善于運用地理更好地生活”的公民;要求地理教師用理性標準重新審視和對待我們的教育對象。不只向學生傳授知識,更應該設置三維課程目標下的教學情境,享受教學過程,從而傳遞情感,幫助學生形成正確的價值觀以指導其生活??梢娦抡n程理念是教學目標設計的靈魂所在,課堂教學目標體現著以全體學生的全面和諧發(fā)展為本的價值追求。[3]
2.關注學生全面發(fā)展是構建課堂教學目標體系的基本要求
新課程標準提出了知識與技能、過程與方法、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三個維度的教學目標,是以充分關注“學生的發(fā)展”作為基礎。針對學生知識的增長,能力的提升,情感的升華,不僅體現了三維目標的人本內涵,而且體現了三維目標之間不可分割的有機聯(lián)系。學生在積累知識的過程中,不僅掌握正確的學習方法和學習策略,而且形成積極的、科學的人生態(tài)度。良好的行為習慣和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這是教育之所向。[4]其中,“知識與能力”是基礎,“過程與方法”是載體,“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是終極性課堂教學目標??梢姡袑W地理課堂教學的三維目標是相輔相成、互相促進的一個有機結合整體。因此,教師在設計教學目標時,應充分考慮每一位學生的發(fā)展,尤其是考慮到新課程理念對課堂教學目標重構帶來的新變化,積極構建系統(tǒng)的三維目標體系。
3.課標、教材、學生是課堂教學目標設計的基本出發(fā)點
《地理課程標準》規(guī)定了對學生在知識與技能、過程與方法、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等方面的培養(yǎng)期望程度,這既是課程目標設計的前提條件,也是教學活動的基本出發(fā)點。[5]教師在進行課堂教學目標設計時,必須依據地理課程標準的要求,否則就會出現教學目標定位不準確,或無目標教學等各種問題。對教師而言,教材是必不可少的教學工具,也是學生的學習工具。教材以具體的方式呈現出課程標準的內容,以最精練的語言來闡釋最基本的事實和原理。中學地理教師在設計教學目標時,一方面要理解新課標的要義,另一方面還需要研究教材特點以及其呈現方式。教學目標是針對特定的學生群體而設定的,其達成與否是用學生的外顯行為來衡量。因此,學生是教學目標設計必須考慮的主要因素。教師設計教學目標不能一味的按照課標要求,機械的照搬,甚至完全忽略學生的感受,這樣的教學目標是不具有針對性的,也是脫離教學實際的。教師應在課程理念的引領下,從課標、教材、學生三方面出發(fā)來設計地理課堂教學目標。
“學習對生活有用的地理”是新課程的重要理念,地理課程標準指出:“地理課程要提供給學生與其生活和周圍世界密切相關的地理知識,側重基礎性的地理知識和技能,增強學生的生存能力”,這就要求地理教師在設計課堂教學目標時,應依據新課程理念和地理課程標準。[6]
1.關注最基本的地理事實性知識,設計知識目標
地理教師要在有限的時間內能讓學生學到“最有用”的知識,就需在課前設計最恰當的知識目標。[7]目標設計應從地理學科的自身特點出發(fā),地理課程標準指出重視地理基礎知識的學習,要求地理教師面對龐雜的地理知識時會選擇那些最基礎的地理事實性知識,包括一些地名的學習,地理空間分布特征的學習,地理現象的成因解釋,簡單的地理規(guī)律等,使這些知識成為學生終身學習的基礎。如有關地圖和地球儀中的基本概念,有關世界地理中的大洲和國家的學習,要圍繞它們的空間位置以及由此而產生的特殊環(huán)境特征去學習,中國地理中區(qū)域地理的學習也要圍繞區(qū)域的位置特點,影響區(qū)域發(fā)展的主要因素來設計教學目標。
2.挖掘知識中的隱含因素,突出地理技能培養(yǎng)目標
教師在傳授知識的同時,應善于挖掘知識中隱含的能力因素。而如何讓能力目標達成,則應根據知識類型,設計相應的學生活動,讓學生在參與活動的過程中,逐漸形成一定的地理能力。在培養(yǎng)學生的能力方面,教師應注意到學生能力水平的高低。[8]此外,教師在設計一節(jié)課的能力目標時,以訓練學生一到兩種能力為主,這樣學生就可以得到集中的專門訓練,能力容易得到培養(yǎng)。
3.結合文本內容設計教學活動,實現過程與方法目標
過程與方法目標是新課程標準提出的一個全新目標,在教學實踐中難以把握和落實,因此,在課前要設計合理的過程與方法目標,即預設學生的學習過程和學習方法,關注學生經歷什么樣的過程和運用什么樣的方法來獲得知識與技能,以及情感體驗過程。教師要分析教學內容的特點,不同性質的知識與技能目標所經歷的過程和方法是不同的。地理知識可分為地理陳述性知識,說明的是地理事實性的知識,解決“是什么”“在哪里”的問題;地理程序性知識,說明的是原理性和規(guī)律性的知識,解決“為什么”的問題;地理策略性的知識,解決“怎么樣”的問題。因此,針對不同性質的地理知識,教師應設計不同的教學活動,讓學生體驗各種地理學的探究過程與方法。[9]
4. 找準切入點,設計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目標
教育的終極目標是使受教育者獲得身心發(fā)展,一個掌握了再多的知識和技能的人,若沒有良好的道德情操,沒有正確的價值判斷能力,無論對社會還是對個人,都是無益甚至是有害的。因此,在我們的地理課堂教學中,不能忽視幫助和引導學生建立正確的情感、態(tài)度和價值觀。
那么,如何在地理課堂教學目標中設計這一具體目標呢?筆者認為,在教學中要找準切入點,將知識目標和情感目標自然結合,渾然一體,才能實現情感升華和健康人格塑造。具體有四個方面:首先要認真分析課程標準,建立課堂教學目標體系,切實把握課堂教學目標的內容結構和層次結構。其次,教師在設計教學目標時,應根據具體教學內容來設計并反映情感的層次性。要挖掘地理教材中的情感因素,找到能與學生的情感經歷對接的目標資源,喚起學生的激情,并使他們的情感意志不斷得到陶冶和升華,最終形成正確的價值觀。再次,要分析學生的現有情感水平,以及他們內心需要的情感指導,結合社會現實,制定符合學生情感經歷的目標。同時,也要照顧到不同學生的興趣和需要,設計有針對性、分層次的情感目標。最后,還要根據教學內容創(chuàng)設情境,營造一個民主、平等、自由的學習環(huán)境,使學生在參與討論、交流辯論、模擬表演、調查訪問等各種問題情境中,不斷構建自己的價值體系。
[1] 劉云鵬,何紅.中學課堂教學目標的評價與分析[J].教育教學論壇2013,(52):117-119.
[2] 陳振華.如何設計好教學目標[J].基礎教育課程.2006,(6):12-14.
[3] 周彩鶯.課堂教學目標的編寫[J].學科教育,2003, (11):29-33.
[4] 周友士.淺談課堂教學目標的設立[J].教學與管理,2005,(6):47-48.
[5] 高艷.論教學目標的設計與編寫[J].中國成人教育,2001,(4):31-35.
[6] 陳吉利,黃克斌.新課程理念下的教學目標設計[J].教育理論與實踐,2012,(8):54-56.
[7] 白仁莉.科學的教學目標對教學效果的影響[J].教學與管理,2004,(11)78-79.
[8] 林成策.初中地理新課程教學目標體系分析[J].濟南教育學院學報,2004,(2):57-61.
[9] 張華.論課程目標的確定[J].外國教育資料,2000, (1):13-19.
(責任編校:仵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