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俊友杜 鵑朱 良
(1. 中國地圖出版社, 北京 100054; 2. 北京市海淀區(qū)教師進修學校附屬中學, 北京 100089; 3. 北京師范大學 地理學與遙感科學學院, 北京 100875)
中國教學地圖冊的歷史與發(fā)展
王俊友1杜 鵑2朱 良3
(1. 中國地圖出版社, 北京 100054; 2. 北京市海淀區(qū)教師進修學校附屬中學, 北京 100089; 3. 北京師范大學 地理學與遙感科學學院, 北京 100875)
中國是世界上最早有地圖的國家之一,遠在兩千多年前春秋戰(zhàn)國時期就有了地圖。但是中國教學地圖冊的起步較晚。建國前中國教學地圖冊的發(fā)展時期主要是指清末和民國時期,包括八年抗日戰(zhàn)爭時期。在這動蕩不安、戰(zhàn)亂連連的時代背景下,中國教學地圖冊的發(fā)展也處于一個很艱難的境地。1903年(清光緒29年)出版了由鄒代鈞主編的《中外輿地全圖》,此地圖集是作為“大學堂審定中等課本”,由1806年成立的“武漢輿地學會”出版的,它是中國公開出版的最早的一本(教學)地圖集。和世界上第一本教學地圖集——1658年編制的《世界圖解》相比,晚了245年。
上海是中國近代時期地圖出版最發(fā)達的中心。1897年成立商務印書館,編寫教材和出版地圖,并建立輿地部專司編制地圖。清末民初時期,該館先后出版四種精品地圖集,被流傳俗稱“四大件”——《大清帝國全圖》(1905年)、《世界新輿圖》(1909年)、《中國新輿圖》(1910年)、《中華民國新區(qū)域圖》(1915年)。中國最早開設的學校地理課是1899年(清光緒25年)由張相文在上海南洋公學開課。這些精品地圖集為中國的地理教學都做出了突出的貢獻。
1934年4月中國出版發(fā)行了《中華民國新地圖》,后人稱之為“申報地圖”,這是中國地圖發(fā)展史的一部空前巨制。此地圖集是《申報》總經(jīng)理史量才為紀念《申報》創(chuàng)刊60周年的聚會上接受著名學者丁文江的建議——編制一部全國性地圖集而發(fā)起的,圖集的編纂工作由丁文江、翁文灝、曾世英共同負責,具體的編制工作由曾世英領導的一個10余人的工作小組承擔,歷時兩年多的艱苦努力才完成?!吨腥A民國新地圖》為8開精裝本,包括總圖7幅,分區(qū)圖44幅,重要城市圖2幅及地名索引等內(nèi)容。該圖集表示方法科學、先進,可為教學、參考兩用,在科學性和資料性方面,為劃時代的里程碑式巨作,是此后編制各種地圖的范本。
中國教學地圖集的發(fā)展離不開地圖界的前輩們,如果說鄒代鈞老先生開創(chuàng)了中國教學地圖集的先河,那么丁文江、翁文灝、曾世英等著名學者則為中國教學地圖集發(fā)展的奠基人。除上述地圖集外,新中國成立前還有以下幾本地圖集:
表1 新中國成立前的地圖集
建國后至今,中國的基礎教育在這幾十年間不斷發(fā)展,取得了卓越的成就?;A教育的改革伴隨著中小學教材的發(fā)展、變化、革新,而中學地圖冊也在教育改革的浪潮中與地理課本風雨同舟,共同譜寫中學地理教育改革的篇章。中國地圖出版社教材研究所的副編審左偉老師把建國后50余年來中國教學地圖的發(fā)展過程大致分成了三個階段,其實也是中國中學地圖冊發(fā)展的三個階段。
1.初中地圖冊的發(fā)展概況
新中國成立初期至1987年:一套課本一套地圖冊階段。這個時期可再細劃分為兩個階段,第一階段為建國后到文革前,第二階段為文革后至八十年代后期。
1949~1954年,配合各級學校用的地理教學地圖,由私營地圖出版單位和國營新華地圖社編繪出版,大多是在原有版本的基礎上修訂再版。在建國初期(1953~1957年),中國的中學地理教育受前蘇聯(lián)的影響比較大,無論是地理課程的設置還是地圖冊的編制,都深受其影響。例如1963年由地圖出版社出版的《外國地理圖冊》,這是一本地理教學參考圖集,有普通地圖和經(jīng)濟地圖兩種類型,圖冊的地圖類型和圖冊的編制都滲透著前蘇聯(lián)的影子。1966年至1976年的文革時期,是中國教育史上的一場劫難,全國的教育都遭到破壞,中國的中小學地理教育幾乎停頓,與世界較高水平的中學地理教育差距更大了。
表2 建國后到文革前的中學地圖冊
文革過后,中國的中學地理課程恢復,中學地圖冊也有所改進,但是品種單一,更新速度慢,處于一個緩慢的發(fā)展階段。1978年12月出版的中學用《中國地圖冊》和《世界地圖冊》一直隨課本發(fā)行,截止到1987年,已經(jīng)出版14次。這個時期的地圖冊的特點是:開本較?。?2開),印色少(4~6色),沒有圖框,不留白邊,附有大量自然和經(jīng)濟專題圖(比例尺較?。?。圖冊中圖像種類較單一,地圖類型基本是普通地理圖,中國部分附有部分畫片。
表3 文革后至80年代后期的初中地圖冊
1988年至1999年,第一輪、第二輪九年義務教育課程教材改革階段。這是中國基礎地理教育發(fā)展的時期,國家頒布了《九年義務教育全日制初級中學地理教學大綱》,貫徹“一綱多本”的教材編寫方針,涌現(xiàn)出了各種版本的初中地理教材,而與各版本地理教材相配套的教學地圖冊也不斷涌現(xiàn),且不同風格,可謂是百花齊放,從此打破了一套地理課本,一套地圖冊的舊有格局。這個時期的地圖冊同過去出版的教學地圖冊相比,其特點主要是:版本種類多,且大小開本并存;地圖冊四色印刷,采用出血式版面;內(nèi)容以人文地理內(nèi)容為主導;圖像種類增多,主要有地圖、圖標、模式圖、照片和畫片;圖冊的整體結(jié)構采用與課本一致的塊狀結(jié)構,與課本在章節(jié)上配合緊密。根據(jù)《九年義務教育教材的編寫方案規(guī)劃方案》,當時中學地理課本的主要版本有:
表4 1988年至1999年的初中地理課本版本
2000年以來,九年義務教育“課程標準”課程教材改革階段。2001年《課程標準(實驗稿)》的頒布,開啟了中國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的新時代。在這樣背景條件下,中國教學地圖集也進入了一個大發(fā)展時期,多種多樣的初中地理教材,多種多樣的地理教學圖集應運而生。僅中國地圖出版社就出版了中圖版、人教版、魯教版、五四制版、滬教版等多個版本教材的初中地圖冊。這時期的教學地圖冊與大綱版的地圖冊相比,其特點主要是在保證其教學性的同時,知識性和實用性也能得到加強。圖冊中純地圖有所減少,地圖的表現(xiàn)形式新穎、趣味性增強,且圖幅增大;圖冊中其它形式的圖像類型數(shù)量增多,且富于變化,例如各種類型示意圖、統(tǒng)計圖、圖像等,圖冊還根據(jù)內(nèi)容適當增加了文字說明,這不僅吸引了學生更有興趣和愿望閱讀地圖冊,而且可以很方便地使用地圖冊;圖冊的內(nèi)容全面滲透地理新課改的核心理念,對圖冊內(nèi)容進行多方向的完善、補充和延伸。
2.高中地圖冊的發(fā)展概況
中國的高中地圖冊和初中地圖冊相比,起步要晚很多,而且種類也較初中圖冊單一。高中圖冊的發(fā)展經(jīng)歷了一個曲折的過程。下面簡要介紹中國高中地圖冊的發(fā)展過程。
表5 中國初中地圖冊和高中地圖冊發(fā)展對比
在第一階段,沒有專門供高中學生使用的地圖冊。1951年世界輿地社出版的《新世界地圖》供高中、??朴茫搱D集全部為地圖,包括世界、分洲、地區(qū)和國家圖。這一時期高中地圖冊的發(fā)展處于空白狀態(tài)。教師在課堂上主要使用地理掛圖,而高中學生則主要使用初中的地理圖冊。在建國后到1982年期間,高中地理課程以及高中地理課本的發(fā)展呈現(xiàn)出明顯的不連續(xù)性,高中地理圖冊的發(fā)展相對于地理教科書則體現(xiàn)出明顯的滯后。中國的高中地理課程曾兩次缺失,一次是在1958年的“教育大革命”中,高中地理課程被砍掉,一次是在文化大革命以后至1982年間,中國高中地理課程處于空白狀態(tài)。即使在1982年中國重新開設了地理課以后的幾年間,高中地理圖冊仍然處于空白狀態(tài)。在這一時期,中國教育發(fā)展的重心放在了小學和初中九年義務教育上,對高中教育關注力度較小。而且高考剛剛恢復,非常缺乏專業(yè)的地理人才,高中地理教學的師資缺乏,更加缺乏專業(yè)的地圖制圖人才。
第二階段即上世紀80年代末,中國高中地圖冊逐漸發(fā)展起來。1988年由陸漱芬主編、測繪出版社出版的《高中地理圖冊》和由劉明光主編、中國地圖出版社出版的《高級中學地圖冊》可以說是中國最早針對高中地理教學出版的地圖冊。前者屬于區(qū)域性教材,主要服務于江蘇?。缓笳邉t面向全國廣大地區(qū),并在89年由16開本改版成32開本,這本地圖冊是后來中國高中地圖冊不斷改善的參照本。1994年,這本地圖冊改版為上下冊。
第三階段是中國高中地圖冊快速發(fā)展的時期。地圖冊的版本隨著高中地理課本的發(fā)展變化不斷發(fā)展更替,中國地圖出版社也不再唱出版高中地圖冊的“獨角戲”,其他的出版社也開始出版高中地圖冊,例如星球出版社在2000年原高中地理教學大綱修訂后,出版了與大綱修訂版地理教材配套的《高中地理圖冊》,從此打破了中國地圖出版社對于中學地圖冊的“壟斷”地位。在這個階段,高中地理圖冊在版面設計、內(nèi)容的表達形式、印刷等各方面都有很大改進。
表6 高中地圖冊一覽表
綜上所述,中國的教學地圖冊經(jīng)歷了一個長久的發(fā)展過程,并在改革與實踐中不斷探索和進步。目前,中國的教學地圖冊在內(nèi)容上更加完善,除了傳統(tǒng)表示自然地理要素的地圖(地形、氣候、植被)外,人文專題圖的比重得到加強,尤其是反映人口、資源、環(huán)境以及區(qū)域差異、國土整治、全球變化、可持續(xù)發(fā)展等反映當代地理重大問題內(nèi)容的地圖。隨著中國教學地圖的發(fā)展和進步,圖冊的圖像種類也越來越多姿多彩。地圖作為地圖冊的主體,其主體地位卻隨著圖冊其它圖像種類的增加有所下降,地圖的數(shù)量因其他圖像類型增加有所減少。
[1] 吳忠性,廖克.三十年來中國地圖制圖學的發(fā)展[J].測繪學報,1981(1).
[2] 陳潮.地圖界大會師的歷史意義——為社慶50周年而作,中國地圖出版社50年社慶紀念文集[M].北京:中國地圖出版社,2004.
[3] 王近仁.繁榮中國的教學地圖事業(yè)[J].江蘇測繪,1994(2).
[4] 左偉.中國教學地圖的發(fā)展創(chuàng)新與地理課程改革[J].中學地理教學參考,2006(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