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雯,洪菱
(江西省景德鎮(zhèn)市第一人民醫(yī)院,江西 景德 333000)
永久性結腸造口,為低位直腸癌有效治療手段,隨著不良飲食習慣增多、環(huán)境惡化及人口結構老齡化加劇,臨床實施永久性結腸造口的人數逐年增多。腸造口使患者軀體形象和正常排便方式改變,身心背負沉重負擔,并對生存質量造成一定影響[1]。對護理質量有更高的要求,依據醫(yī)院現有情況,對普外科護理人員分層管理,并與有效補償護理結合,對保障預后有非常重要的意義,本次選取相關病例,就上述內容總結報告如下。
1.1 一般資料 本次共選擇100例直腸癌造口患者作研究對象,男67例,女33例,年齡56~79歲,平均(63.6±5.7)歲。術前均經病理檢查確診,患者均自愿簽署本次實驗知情同意書,并排除影像學檢查存在轉移灶者、腸梗阻穿孔者。采用數字表抽取法隨機按觀察組和對照組各50 例劃分,組間一般情況具可比性,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 >0.05)。
1.2 方法 對照組應用普外科常規(guī)護理管理方案,觀察組采用分層管理與有效補償護理結合模式,具體操作步驟如下。
1.2.1 分層管理 ①構建分層管理組織:依據本科室情況,參照省、市衛(wèi)生部門對護理工作的要求,制定考核標準。依據護士基礎知識技能、職稱、??萍寄?、外科護齡、教育與培訓能力及臨床思維能力、應急能力、協(xié)調組織能力等行綜合評定。病房管理由護士長負責,責任護士負責患者的康復指導、醫(yī)護工作。以保障醫(yī)療安全。②模式:由N1、N2、N3、護士長組成,為護士長領導的分層負責制管理模式[2]。
1.2.2 有效補償干預 對患者疾病基本知識掌握度、自護能力、心理功能等進行評估,明確不足之處,應用奧瑞姆自護理論系統(tǒng),行有效補償護理[3]。具體為:①全部補償系統(tǒng):直腸癌腸造口患者自理能力喪失時,護理人員給予全面的病情觀察、護理、對癥支持等,行完全補償;②部分補償系統(tǒng):與需要比較,患者自理能力無法滿足時,護理人員需依據具體情況,行指導和支持,以生活注意事項講解、活動指導、飲食指導、腸造口護理等,需由家屬、患者共同參與;③輔導教育系統(tǒng):就腸造口信息向家屬和患者提供,給予必要的情感支持,請腸造口自護成功的患者現身說法,可通過手機平臺,向患者發(fā)送健康常識,全面提高其戰(zhàn)勝疾病的信心,促使主觀能動性最大限度地發(fā)揮,以對康復起到促進作用。加強飲食指導,家屬為患者提供高蛋白、高熱量、少渣飲食,以促進消化吸收。避免食產氣和特殊氣味食物[4]。定時排便,定期擴肛,休息和運動時間合理安排[2-3];④社會支持系統(tǒng):取得家庭和社會的支持,家屬注意和諧家庭氛圍的營造,增強患者熱愛生活的信心,可依據患者經濟情況、心理訴求,取得社會幫助,切實解決存在的困難,解除患者顧慮,全身心投入到自我照護中[4]。
1.3 指標觀察 ①護理人員操作及理論知識評分:采用醫(yī)院自制問卷,向患者發(fā)放,調查護理人員干預前后操作、理論知識評分,總分100分,分值越高,效果越佳。②生存質量:采用SF-36調查量表評定,包括生理功能(PF)、精神健康(MH)、情感職能(RE)、軀體疼痛(BP)、社會功能(SF)、活力(VT)、總體健康(GH)。分值越高,效果越好。③記錄并發(fā)癥率。
1.4 統(tǒng)計學分析 統(tǒng)計學軟件采用SPSS 13.0版,組間計量數據采用(±s)表示,行t 檢驗,計數資料行χ2檢驗,P <0.05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2.1 護理人員操作及理論知識評定 干預前兩組護理人員操作和理論知識評分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管理后均有提高,但觀察組明顯優(yōu)于對照組(P <0.01),見表1。
2.2 生存質量 平均隨訪6個月顯示,觀察組生存質量各項因子評分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 <0.05),見表2。
表1 兩組管理前后操作評分及理論知識評分比較 (±s,分)
表1 兩組管理前后操作評分及理論知識評分比較 (±s,分)
組別n操作評分理論知識評分管理前 管理后t P 管理前 管理后t P對照組50 63.4±10.4 75.2±12.1 5.23 <0.001 66.7±12.2 74.6±13.3 3.095 0.003觀察組50 64.5±11.5 91.8±6.5 14.613 <0.001 66.4±11.8 90.3±7.6 12.041 <0.001 t 0.502 8.546 0.125 7.247 P 0.617<0.001 0.901<0.001
表2 兩組干預后生存質量評分比較 (±s,分)
表2 兩組干預后生存質量評分比較 (±s,分)
組別n PF GH VT SF RE MH觀察組50 90.1±7.2 69.5±9.2 80.3±2.4 90.3±2.5 79.5±2.9 80.3±3.7對照組50 78.2±8.1 49.7±8.3 65.1±2.0 71.4±3.2 60.2±1.7 71.3±4.2 t 7.764 11.299 34.404 32.911 40.598 11.370 P <0.001<0.001<0.001<0.001<0.001<0.001
2.3 并發(fā)癥發(fā)生情況 觀察組皮膚炎性反應、造口萎縮、排便困難并發(fā)癥發(fā)生率為6.00%,對照組為28.00%,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χ2=10.390,P =0.001)。
分析分層次管理構成,依據醫(yī)院實際情況,護理人員職稱、學歷、綜合素質等,按4 個層次劃分護理人員,即基礎護理、初級責任護士、高級責任護士、護士長層次。單一層次人員僅對上、下級負責,每級職責均特定,嚴格遵守的同時,積極指導下級工作,并輔助上級工作。
加強護理人員培訓,充分利用醫(yī)院設施條件,在護士間開展系統(tǒng)化、規(guī)范化培訓,以常用護理操作為培訓內容,如血液內科、心內科可開設培訓班。各個培訓部門對培訓措施詳細、系統(tǒng)制定,由護士長負責,設培訓小組并針對性指導。結束培訓后評估成效,也可選派人員外出培訓,加強與其它醫(yī)院合作,依據護理人員層次就培訓計劃制定[5]。
依據科室情況,在行分層管理中設置護理組織,為分層次管理的充分體現,可由護理成效顯著及護理專業(yè)知識較強的人員擔任,制定護理組長職責,直接參與危重患者治療[6]。合理調配全科室護理人員工作,以合理應用人力資源,促進業(yè)務能力較弱的護理人員自身素質提高,促進護理工作的發(fā)展。
在開展分層次管理時,建立薪酬激勵機制和晉升機制,晉升機制需符合本科室工作性質,工作滿1年后,依據考核結果,向基礎護理人員晉升,滿3年后,通過考核,向初級責任護士等晉升。制定薪酬需同工同酬,依據護理責任不同、職位不同設置薪資獎懲制度,優(yōu)秀護理人員可鼓勵參加國家、省級教育項目,不斷學習新的護理方法和技術,以使科研能力提高[7-8]。
分層次管理過程中,除對優(yōu)秀護理人員進行獎勵外,還需注意觀察各層級護士的心理變化,實現有效心理授權,充分調動各層次人員的工作積極性和自主性,加強對其工作成效、工作內容的認可,就其與同事間的關系進行協(xié)調,以提高其自我效能及工作績效,最終改善整體護理工作能力[9-10]。
公眾健康意識顯著增強,對護理服務質量有了更高的要求,在普外科開展分層次管理,可健全監(jiān)督機制,提高患者滿意度,減少護理糾紛發(fā)生,并暢通醫(yī)護溝通渠道,增強管理力度,充分發(fā)揮護士潛能,利于護理人才的培養(yǎng)。本次參與在腸造口患者中管理,結果示,觀察組患者評估護理人員的知識水平和操作技能水平均居較高水平。此外,應用奧瑞姆自護有效補償干預模式,可使患者掌握自理能力,使自身護理不足有效解決,并減輕其抑郁、焦慮狀態(tài),改變角色依賴,使患者接受身體形象改變,恢復健康人格和心理平衡,意識到健康為自身責任,提高主動參與熱情,并擔負自我照顧任務。同時,重視社會及家庭支持,可使患者在精神上達到滿足感,保持愉悅心情,機體恢復狀況更佳,生存質量明顯改善,并防范并發(fā)癥的發(fā)生。
綜上,加強腸造口患者分層管理與有效補償護理相結合干預,可顯著提高護理質量,改善患者生存狀況,確保安全性,具有非常積極的應用價值。
[1] 徐靜,奚莉.自我效能干預在腸造口護理中的應用進展[J].護理研究,2013,27(7):2065-2066.
[2] 李文強,鄭玉琴.實施專人護理提高腸造口患者自我護理能力的體會[J].中華全科醫(yī)學,2012,7(10):1157.
[3] Tsang SK,Hui EK.Self-eficacy as a positive youth development construct:Conceptual bases and implications for curriculum development[J].Int J Adolesc Med Health,2006,18(3):441-449.
[4] 計琴,徐少蓮.早期護理干預對永久性結腸造口生活質量的影響[J].齊魯護理雜志,2012,36(18):77.
[5] 劉紅.分層次管理模式對護理工作滿意度的影響[J].護理管理研究,2011,25(6):1562-1564.
[6] 李水梅.造口護理學組在腸造口患者全程整體護理中的應用[J].右江民族醫(yī)學院學報,2013,35(5):731-732.
[7] 譚秋芳.分層管理方法在壓瘡監(jiān)控中的應用[J].右江民族醫(yī)學院學報,2010,32(2):264-267.
[8] 劉翠,曹潔,葉文琴.我國護理人員分層使用現狀及對策[J].護理研究,2010,24(9B):2355-2357.
[9] 中華人民共和國衛(wèi)生部.中國護理事業(yè)發(fā)展規(guī)劃綱要(2011~2015年)[J].中國護理管理,2012,12(2):5-8.
[10] 王妮,文鋒華,張玉梅,等.層級全責護理模式在護理人員分層次使用中的實踐[J].當代醫(yī)學,2008,2(3):105-1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