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火亮
(廣東省佛山市高明區(qū)中醫(yī)院放射科,廣東 佛山 528500)
急性闌尾炎是一種常見外科急腹癥,有20%~30%左右的急性闌尾炎患者存在典型臨床以及實驗室表現(xiàn),這部分患者多可獲得準確診斷,但對于部分臨床表現(xiàn)不典型者,往往診斷難度較大[1]。臨床實踐中,有20%~40%左右的患者懷疑為急性闌尾炎,但行闌尾切除術(shù)后顯示為正常闌尾[2]。因此,對于缺乏典型表現(xiàn)的急性闌尾炎患者,及早實施影像學(xué)檢查對于提高臨床診斷準確率具有重要意義。本研究回顧分析了80例急性闌尾炎患者的多層螺旋CT 以及病理學(xué)表現(xiàn),旨在提高臨床對本病的診療水平,現(xiàn)報道如下:
1.1 一般資料 收集2013年1月~2014年1月我院收治的急性闌尾炎患者80 例,均經(jīng)手術(shù)病理檢查確診。其中,男45例,女35例,年齡18~80歲,平均為(43.3±6.5)歲;發(fā)病時間4~72h,平均為(49.5±15.5)h。臨床癥狀:62例發(fā)熱,47例臍周疼痛,31例腰部疼痛感,49例轉(zhuǎn)移性腹痛,22例盆腔痛,61例厭食或者惡心,27例發(fā)熱,62例癥狀持續(xù)時間在2h以上,12例疼痛中間存在緩解期;臨床體征:72 例右下腹壓痛,58 例反跳痛,21例腹肌緊張,12例觸及右下腹包塊,18例腰打擊疼痛征;實驗室檢查結(jié)果:53 例白細胞計數(shù)升高,55 例中性粒細胞比例升高,16例C-反應(yīng)蛋白(CRP)增高。所有患者均在入院12h以內(nèi)實施CT 檢查,并在CT 檢查后24h內(nèi)實施闌尾切除術(shù)。
1.2 方法 本組均以Philips Briliance 16層螺旋CT 機進行掃描,參數(shù)設(shè)置:管電流為250 mA,管電壓為120 kV,螺距為0.938,層厚為3mm,CT 劑量指數(shù)(CTDI)為12.6 mGy,掃描時間為11.4s,窗寬為350,窗位為50,采用螺旋薄層掃描,自膈頂部掃描至恥骨聯(lián)合處。掃描獲取的數(shù)據(jù)在Philips Extended Briliance Workspace V3.5 工作站上實施多平面重組(MPR)以及曲面重組(CPR),并從多方位以及多角度觀察闌尾病變情況。
1.3 圖像分析 CT 影像資料由2名經(jīng)驗豐富的放射科醫(yī)師進行雙盲閱片,對于存在異議的征象經(jīng)討論后報告統(tǒng)一結(jié)果。
1.4 CT 分級標準 0級:患者的闌尾腔內(nèi)充盈氣體或者呈實性狀,且管腔直徑在6mm 以下;1級:CT 顯示闌尾腔表現(xiàn)為實性狀,且管腔直徑在6~7mm 之間,且闌尾周圍脂肪間隙較為清晰;2級:CT 顯示闌尾腔表現(xiàn)為實性狀,且管腔直徑在6 mm以上,可觀察到闌尾壁明顯增厚,但闌尾周圍無明顯滲出;3級:CT 顯示闌尾腔表現(xiàn)為實性狀,且管腔直徑在6 mm 以上,部分闌尾組織與周圍結(jié)構(gòu)的邊界模糊,闌尾周圍存在積液;5級:CT顯示闌尾周圍明顯膿腫或者已形成炎性包塊。
2.1 急性闌尾炎CT 征象 本組80例患者經(jīng)CT 檢查顯示,12例(15.00%)在闌尾穿孔。其中,77例(96.25%)闌尾增粗,闌尾直徑在6 mm 以 上;49例(61.25%)存 在 闌 尾 積 液;64 例(80.00%)存在闌尾以及周圍腸壁增厚、水腫;59例(73.75%)闌尾周圍炎以及相鄰筋膜增厚;37例(46.25%)闌尾腔內(nèi)糞石,2例(2.50%)闌尾腔外糞石,11例(13.75%)闌尾腔內(nèi)積氣;6例(7.50%)闌尾局部壁缺損,12例(15.00%)闌尾周圍蜂窩組織炎以及膿腫,2例(2.50%)盆腔炎,13例(16.25%)腹水。病灶部位分布見表1。
表1 急性闌尾炎CT 所見病灶部位分布
2.2 CT 分級以及手術(shù)病理檢查結(jié)果比較 本組80例患者均存在病理變化,根據(jù)CT 分級顯示,45例(56.25%)為1~2級,均無闌尾穿孔(見圖1~2);35例(43.25%)3~5級,其中有12例闌尾穿孔(見圖3~5)。急性闌尾炎患者的CT 分級以及病理檢查結(jié)果比較,見表2。
圖1 A.急性單純性闌尾炎CT 圖B.急性單純性闌尾炎病理圖
圖2 A.急性化膿性闌尾炎CT 圖B.急性化膿性闌尾炎病理圖
圖3 A.化膿性闌尾炎合并周圍炎CT 圖B.化膿性闌尾炎合并周圍炎病理圖
圖4 A.急性壞疽性闌尾炎合并周圍炎CT 圖B.急性壞疽性闌尾炎合并周圍炎病理圖
圖5 A.急性壞疽性闌尾炎合并穿孔CT 圖B.急性壞疽性闌尾炎合并穿孔病理圖
表2 CT 分級以及手術(shù)病理檢查結(jié)果比較
急性闌尾炎主要是由于闌尾管腔阻塞所致,臨床多根據(jù)典型臨床癥狀、臨床體征、實驗室檢查以及超聲等輔助檢查結(jié)果進行診斷。但部分患者缺乏典型臨床癥狀與體征,而B超檢查存在較大的主觀性,且容易受到周圍腸管、解剖位置以及腸氣等的影響[3]。MRI對于闌尾炎的診斷具有一定的價值,但對于結(jié)石與積氣往往難以區(qū)分,不適用于急腹癥患者[4]。螺旋CT掃描能夠從多方位、多角度進行闌尾觀察,從而為臨床診斷和鑒別提供全面、客觀、準確的信息,為臨床治療選擇合理手術(shù)方案[5]。
淋巴濾泡增生是引起闌尾管腔阻塞的主要原因,此外,糞石、相鄰胃腸道炎癥等,也可誘發(fā)闌尾狹窄管腔狹窄或者阻塞。闌尾阻塞以后,闌尾黏膜仍然能夠繼續(xù)分泌出黏液,導(dǎo)致腔內(nèi)壓力升高,故可誘發(fā)闌尾積液,同時導(dǎo)致血運障礙加重,進而加劇闌尾炎癥[6-7]。細菌入侵并且大量繁殖,毒素分泌增多,可導(dǎo)致黏膜上皮細胞損傷并且形成潰瘍,導(dǎo)致炎癥擴散至肌層以及漿膜層,進而累及闌尾壁全層甚至相鄰腸系膜腫脹或者炎性滲出等[8]。本研究結(jié)果顯示,急性闌尾炎患者多存在闌尾增粗、闌尾以及周圍腸壁增厚或水腫、闌尾腔內(nèi)糞石、闌尾積液、闌尾周圍炎以及相鄰筋膜增厚等特征性表現(xiàn),對于急性闌尾炎的診斷具有重要意義。此外,部分患者還存在闌尾腔外糞石、疼痛持續(xù)2h以上、CRP 升高、闌尾局部壁缺損以及闌尾周圍腹腔內(nèi)積氣等。
闌尾變異位置對于手術(shù)切口與手術(shù)方式選擇具有決定性意義。本組患者中,大部分位于回腸前位、盆位以及盲腸后位,此外,在盲腸外側(cè)位、下位以及高位闌尾等部位也有分布。比較CT 分級與病理結(jié)果顯示,0級患者經(jīng)手術(shù)病理檢查顯示均正常,1級患者癥狀較輕,主要為闌尾炎癥或水腫等,2~3級患者均為闌尾炎,部分合并闌尾周圍炎癥,而4 級患者多為壞疽性或者出血性闌尾炎,且多合并穿孔,而5 級患者為闌尾炎性包塊或者闌尾膿腫,這對手術(shù)方式的選擇具有重要意義。認為術(shù)前CT 檢查顯示為1級患者可實施保守治療,2~3級患者建議早期實施手術(shù)切除治療,部分癥狀嚴重的3級患者以及4~5級患者應(yīng)實施腹部切口闌尾切除術(shù)[5]。
綜上所述,多層螺旋CT 檢查對于急性闌尾炎的早期診斷鑒別具有重要意義,根據(jù)CT 分級制定科學(xué)合理的手術(shù)治療方案有利于提高臨床預(yù)后,值得推廣應(yīng)用。
[1] 陳海榮,楊軍,高淳,等.32層螺旋CT 三維重組在急性闌尾炎診斷及鑒別診斷中的價值[J].放射學(xué)實踐,2010,25(5):540-542.
[2] 丁杰,夏宇.B超及CT 在非典型急性闌尾炎診斷中的價值[J].中國臨床醫(yī)學(xué)影像雜志,2010,21(12):891-893.
[3] Choudhri AF,Carr TM,Ho CP,et al.Handheld device review of abdominal CT for the evaluation of acute appendicitis[J].Journal of digital imaging,2012,25(4):492-496.
[4] Inci E,Hocaoglu E,Aydin S,et al.Efficiency of unenhanced MRI in the diagnosis of acute appendicitis:comparison with Alvarado scoring system and histopathological results[J].European Journal of Radiology,2011,80(2):253-258.
[5] 姚軍,唐秀貞,何國祥,等.非增強螺旋CT 掃描在急性闌尾炎分型診斷中的應(yīng)用[J].實用放射學(xué)雜志,2010,26(11):1678-1680.
[6] 楊威,陳燕浩,謝元亮,等.64層CT 低劑量掃描在急性闌尾炎術(shù)前診斷價值與病理對照研究[J].實用放射學(xué)雜志,2011,27(9):1370-1373,1425.
[7] 胡愛武,徐亮,龔建平,等.急性闌尾炎與正常闌尾的螺旋CT 對比研究[J].蘇州大學(xué)學(xué)報:醫(yī)學(xué)版,2009,29(1):157-158,164.
[8] Poortman P,Lohle PN,Schoemaker CM,et al.Improving the false-negative rate of CT in acute appendicitis-Reassessment of CT images by body imaging radiologists:a blinded prospective study[J].European Journal of Radiology,2010,74(1):67-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