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_ 蘇美
烏魯木齊
文 _ 蘇美
曾有人將中國比作一個班級,其中北京是話嘮班長,成都是班花,上海是學習委員,濟南是勞動委員……在我的印象里,烏魯木齊則是班里的個性“男神”,他個子高,體育好,不太愛說話,因此顯得有點神秘。男生們覺得他很酷,想跟他稱兄道弟;女生們有點愛他,可又摸不準他的喜好。其實烏魯木齊沒那么復(fù)雜,它只不過是一座粗獷的城市。無論是帶著獵奇眼光的遠觀,還是懷著回歸心態(tài)的投奔,都會遭遇意想不到的挫折——它不在你的設(shè)想之內(nèi)。在小橋流水、和風細雨中熏陶出來的一顆心,是沒辦法理解這樣一座在沙漠、戈壁、高原和大雪山之間拔地而起的城市的。
我的一個上海朋友初到烏魯木齊,聽從當?shù)厝说闹更c去了華燈初上的二道橋,彼時花好月圓,明月清風,相隔千山萬水,他給我發(fā)來短信,只有一句話:“哎呀,你們這兒切肉都用斧子的呀!”
一個上海男人站在月光下的烏魯木齊街頭,瞪圓雙眼,絞著細長白皙的手指,看著維吾爾族老板用板斧砍下半扇羊排,扔上秤盤,然后扔進湯鍋,再大勺大碗把煮好的羊湯扔到高桌上去,他的詫異和疑懼我完全可以想象。烏魯木齊不適合隨身攜帶消毒紙巾和皂片的人,不適合那些習慣用百度地圖而不開口問路的人,不適合將家庭狀況視為隱私的人,不適合登門拜訪必須事先預(yù)約的人,不適合情感細膩、纖細易損的人,也不適合在路燈下淌淚求愛求關(guān)懷求領(lǐng)回的人。
只要想想這是一座什么樣的城市就會明白:在廣袤無垠的沙漠和戈壁灘之間,偶有一點水源,這里的人們逐水草而居,漸漸聚居在一處,西去東來的客商駝隊在此處停了又走。寒冬雪暮,日頭掉向更遠的西面,各路駝隊圍坐在一處,客商們鉆進潦草搭建的帳篷里,討一碗熱奶茶,而后各自掏出腰刀分一分貧瘠的羊腿,就著天南地北的閑談,打發(fā)這荒蕪星空下的孤獨夜晚,哪里能顧得上“綠蟻新醅酒,紅泥小火爐”的情致呢。沒人招呼,沒人應(yīng)酬,沒人客套,沒人討好,也沒人對你的那點小情緒負責,你自己朝著火光走過去,坐下來,有吃就吃,有喝就喝,心中有事自己解決,狂歌痛哭也好,默不作聲也罷,都請君自便,但不要指望誰來和你推心置腹,聆聽、分析、講理、開導(dǎo),陪你一同落淚,最后再給你一個溫暖的熊抱——不要指望烏魯木齊會這樣做。這是一座用斧子砍羊肉,用板車賣甜點,用指頭粗的紅柳棍子烤羊肉串,用茶杯喝白酒,用小鋼盆而不是瓷碗盛拉條子的城市,你不能指望它輕歌曼舞、軟語溫存、款款而行,它是一個帶著速度、重量、體積和高能量的城市。它不知道什么叫中庸之道,不知道什么叫睜只眼閉只眼,它是一個傷心了就吃,痛苦了就喝,郁悶了就唱歌,無聊了就痛打一架或者狠愛一場的城市,你要么留下,要么離開。
有距離,有分寸,有節(jié)制,有自持,三省吾身,克己復(fù)禮,有它們的好處,可這一切在烏魯木齊并不成立——那些傳統(tǒng)在這大荒之地簡直比大海還遙遠,比鯨魚還不可理喻。烏魯木齊要你活得自然,生于斯,長于斯,歌哭于斯。所以電影《臥虎藏龍》里,當心高氣傲的玉嬌龍遇到“半天云”羅小虎時,一顆被束縛的心終于獲得自由,羅小虎真是從骨頭里懂得她,于是對她說:“跟我回新疆吧,回去你就舒展了。”是啊,就是“舒展”這個詞。
在烏魯木齊醒來是一件很奇妙的事。因為地理位置偏西,太陽升起得晚,整個城市也就啟動得非常緩慢,好像是在不疾不徐地等著一城的人睡到自然醒,才慢慢有些市井之聲,然后逐漸鋪陳開來。有些城市一大早就會充滿喧囂和嘈雜,跳廣場舞的,趕早市的,追公交趕地鐵的,早高峰大堵車的,舞劍咳嗽吊嗓子講電話,好像一盆水迎面潑過來,把夢醒時分那點繾綣溫柔的情緒撲得灰飛煙滅。在這樣的城市醒來,昨天的遺憾、今天的焦慮和明天的欲望就坐在床邊眼睜睜地等著你醒來。但醒在烏魯木齊就是醒在一筆勾銷里,醒在一刀兩斷里。昨天喝的酒,昨天慪的氣,都像是被這荒漠綠洲廣闊的夜空中那清涼、迅疾而久遠的風吹走了,消失了,沒有溫濕凝滯的空氣可供殘留的情緒繼續(xù)發(fā)酵出無謂的情節(jié)。那么,算了吧。你會遇到新的人和他們新的故事。
在別的城市,你要是介紹一個人,會有很多標簽:同學、鄰居、親戚、客戶、老板、同事等等,而在烏魯木齊則一概稱呼為“朋友”。飯局上來的新面孔,一定是誰的朋友;三杯兩盞下肚,大家就都成了朋友;請你白吃白喝,你要是客套,就是不夠朋友;要你幫忙你推三阻四,人家也會當面詰問你是不是朋友;小磕小碰不影響,大家繼續(xù)是朋友,朋友的朋友都是朋友……就這樣,烏魯木齊的交際圈不是以宗族血統(tǒng)為核心,也不是以地域出身為紐帶,而是跟拉駱駝似的,一串串的朋友就能成事。
烏魯木齊的人口總在不斷流動,很少會有人在這里扎根一生,朋友們不斷迎來送往,這在烏魯木齊司空見慣。所以總有新朋友來,這些新朋友又帶著自己的脾性,在烏魯木齊這個遠離大海和中原的城市雄心勃勃地沉沉浮浮。每天都有新故事:新的成功與失敗,新的戀愛和失戀,新的奇遇和陷阱,新的奇聞和傳說,然后又是新的抵達和離開。它不像別的城市,20年前的舊人舊事能在百年之后依然健在,不過是人按部就班地老下去,而存款和孩子按部就班地長起來,盡管有如磐石般的穩(wěn)定感和恒久感,可難免有壓抑、拘謹和別無可戀的困頓存在。在烏魯木齊的人總是老不下去,困頓不下去,一夕即散的哀愁,熙來攘往的朋友們,讓人活得長天闊日,裘馬輕肥,早上從從容容地醒來,整理衣帽,只為去日光之下經(jīng)歷那些五光十色的新鮮事。
烏魯木齊熱烈的風情包含著一種特別的吸引力:窮街陋巷,高門闊戶,色彩斑斕的衣帽珠寶,熱氣騰騰的抓飯,嗞嗞冒油的烤羊肉串,金光燦燦的馕和烤包子,火辣油亮的大盤雞,冒著膻氣的奶茶,甜得發(fā)齁的水果、干果和堅果,還有飛快旋轉(zhuǎn)的姑娘們的長辮子和裙擺。除此之外,那些更廣闊的地方,則是寂靜無人的雪山、冰河和戈壁灘,以及穿梭其間的從高山上吹來的長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