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elina
竹蓀
竹蓀是寄生在枯竹根部的一種隱花菌類,形狀略似網狀干白蛇皮,被人們稱為“雪裙仙子”、“山珍之花”、“真菌之花”、“菌中皇后”。竹蓀營養(yǎng)豐富,香味濃郁,滋味鮮美,自古就被列為“草八珍”之一。
入饌:干品烹制前應先用淡鹽水泡發(fā),并剪去菌蓋頭(封閉的一端),否則會有怪味。竹蓀適合煲湯、涮鍋,脾胃虛寒者、腹瀉者不宜多吃。
營養(yǎng):竹蓀具有滋補強壯、益氣補腦、寧神健體、補氣養(yǎng)陰、潤肺止咳、清熱利濕的功效。竹蓀能夠保護肝臟,減少腹壁脂肪的積存,有“刮油”的作用。此外,還具有特異的防腐功能,夏日加入竹蓀烹調的菜、肉可多日不變餿。
香菇
菌菇類向來有“山珍”之譽,至于香菇,則更是有“山珍之王”的稱號。早在戰(zhàn)國末年的《呂氏春秋》中,即有“味之美者,越駱之菌”的句子,所言大抵便是香菇。
入饌:曬干的香菇可存放經年,燉湯做菜隨手撒上幾朵便成了一道齊全的菜品。泡發(fā)香菇最好用溫熱水,菇蓋朝下放置。最好在熱水里加入少許白砂糖,這樣可以加快水分浸透香菇的速度,從而節(jié)省泡發(fā)時間。等香菇回軟了,用手捏住輕輕旋轉搓洗,可去除香菇中的泥沙。
營養(yǎng):香菇是具有高蛋白、低脂肪、多糖、多種氨基酸和多種維生素的菌類食物。更重要的是其性平味甘,所含多糖與酶類具有極佳的保健效用。
筍干
筍干是以春筍為原料,通過去殼切根修整、高溫蒸煮、清水浸漂、榨壓成形處理、烘干(民間以曬干為主)等傳統(tǒng)工藝制成的。
入饌:筍干食用前必須經過水發(fā)。先用溫水浸泡一兩天,再用旺火燒煮2小時,然后再用水浸泡兩三天。在水發(fā)期間,應每天換水一次,以保持水清,防止發(fā)酸,并使其發(fā)足發(fā)透。
營養(yǎng):由于筍干含有多種維生素和纖維素,具有防癌、抗癌作用。發(fā)胖的人吃筍之后,也可促進消化,是肥胖者減肥的佳品。
木耳
木耳生于腐木之上,形似人耳,遂得名。據說其材質的好壞極大地來源于所附生的木質。
入饌:日常所食的木耳主要可依其形態(tài)分為兩種,即毛木耳和光木耳,一則平滑細嫩,多用于做菜、煲湯,一則肉厚質脆,表面粗糙,更加合適的食用方法是涼拌。生鮮木耳含有大量感光成分,食用易引起光過敏,而暴曬并經水浸泡后則能有效去除。泡發(fā)干木耳須用冷水,溫熱水泡發(fā)會使木耳很不好分開,而且還會溶解不少營養(yǎng)成分,口感也綿軟發(fā)黏。
營養(yǎng):木耳的好處在于能清潔調理腸胃,并有顯著的抗癌、抗衰老功用,在補血方面也更勝一籌。
黃花
黃花為百合科黃花菜屬的多年生草本宿根植物的花蕾,又稱金針菜、七星菜。黃花菜始見載于《詩經》。
入饌:黃花菜常與黑木耳等齋菜配搭同烹,也可與蛋、雞、肉等做湯吃或炒食。新鮮黃花菜中含有秋水仙堿,可造成胃腸道中毒癥狀,故不能生食,須加工曬干,吃之前先用開水焯一下,再用涼水浸泡2小時以上,食用時火力要大,徹底加熱,每次食量不宜過多。
營養(yǎng):黃花菜有較好的健腦、抗衰老功效,是因其含有豐富的卵磷脂,故人們稱之為“健腦菜”。黃花菜還能顯著降低血清膽固醇的含量,并含有能抑制癌細胞生長的有效成分,豐富的粗纖維能改善便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