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剛
漢代,江西首開焙制茶葉先河;
唐代,《百丈清規(guī)》成為僧人飲茶儀軌的發(fā)祥地;
宋代,江西占據(jù)全國產茶區(qū)半壁江山;
明代,朱權的《茶譜》被世人譽為“開千古茗飲之宗”;
清代,婺源綠茶、寧州紅茶(寧紅)、河口紅茶傳播海外;
……
陶淵明的“采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奠定了中國文人寄情山水田園的浪漫情懷;詩僧皎然首倡“茶道”一詞;瓷都景德鎮(zhèn)為明清以后的中國創(chuàng)造燦爛的青花瓷器;江西這片茶文化的熱土,更是涌現(xiàn)了像陳文華教授這樣的當代茶文化先驅者。
江西的茶館業(yè)曾經興旺發(fā)達,清末民國時期,南昌的茶莊、茶館數(shù)量多、規(guī)模大。知名的有福裕樓、萬花樓、四海全、福興潤、杏花園等等。當時南昌人口不過20萬,卻有茶樓200多家,平均1000人擁有一家茶樓。
說起泊園老茶館,在江西乃至全國茶界,幾乎無人不知。因為這里,有太多的故事,太多的內涵。老茶館其實并不老,創(chuàng)辦至今也不過四五年,但是他的主人顯然對民國時期南昌的老茶館極其懷念,創(chuàng)辦之初就費盡心血地想把老茶館的風貌盡可能地還原出來。
茶館整體裝修以徽派建筑為主,融入蘇州園林、北京四合院特色;亭臺樓閣,短道回廊,茶語曲韻,天井幽庭,一步一景。茶館內飾主要為主人收藏的明清與民國時期器物,80%以上的門窗皆取用明清及民國的老門窗。
一進門,一案茶席,一把古琴,一尊佛像。禪茶之意,讓人心中肅然起敬。
走過青石橋、蓮花池,兩邊的十八羅漢雕像,已經將門外的世俗喧囂完全隔離,將你的身心帶入了禪與茶的清、寂世界中了。
一樓特地開辟一塊還原老南昌市井文化的微型博物館,和一面展示古代四位名仕的文化墻。充分體現(xiàn)悠悠千年的贛鄱文化內涵,賦予茶館一些真切的“老”意。
拾階而上,泊園老茶館的二樓正是其精妙所在。占地最大的居然是一處小戲院。大幕拉開,這里不時上演黃梅戲、采茶戲、川劇變臉、長壺表演、京劇、相聲小品等豐富多彩的節(jié)目。這不正是當年南昌茶館興盛時期的寫照嗎?另一處最為雅致的“山水泊園”,平時并不對外開放,因為這里面珍藏著主人多年來收藏的藝術品和古玩字畫。
漫步在這老茶館中,禪意、茶香、琴音、書韻、香藝撲面而來。你可以品茗、賞畫、聞香、看戲、撫琴,做一回真正的文人雅士。你也可以去細細品味,用身心去感受,這千年的贛鄱文化。
另外值得說的,是泊園老茶館費心打造的一支具有國際水準的茶藝表演隊伍——南昌國際茶藝表演隊。表演隊立足于江西文化,編創(chuàng)茶藝表演節(jié)目,令觀眾在欣賞茶藝表演的同時感受到濃郁的江西本土文化氣息。表演隊通過參加國際交流將江西的文化、中國的文化帶向了世界。目前已成熟的茶藝表演有:仿唐煮茶、仿宋點茶、仿清宮廷茶、中國紅、瓷魂茗韻、浪漫紅茶、江南茶語、豫章茗韻、文士茶、四川長壺、客家擂茶等。
泊園辭曰:豫章故郡,精修茶館,側依贛畔,橫毗晶街,著號泊園;亭臺樓閣,攜三江而帶五湖,徽宅之風,謂出水芙蓉,茶香滿室,修身之雅地,文墨陶瓷,睹瑰寶之府邸,禪茶底蘊,氤氳繾綿悅其容,豪情四溢,聚唐風漢氣賞其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