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文采”是高考作文發(fā)展等級的重要標志。立意準確、材料豐富的作文要提升檔次,必須憑借語言的文采取勝?!坝形牟伞钡恼Z言,應當有“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飾”的內(nèi)在韻味,有“眉不畫而翠,唇不點而紅”的高妙境界。
議論文要有文采,需靈活運用多種修辭手法——用排比以求氣勢,用比喻以求生動,用對比以求鮮明,用典故以求凝練,用對偶以求整飭,用引用以求力度。同時,還要善于變換句式,長短參差,長句以求豐富,短句以求簡潔,長短結(jié)合以求生動活潑,描寫以求細膩,假設(shè)以求全面。總之,“有文采”需要多種手法的綜合運用、自我情感的真誠投入。
但是,由于議論文寫作最重要的是運用事例說理,所以完全可以發(fā)揮高中生長于敘述抒情的特點,巧于敘例,使事例呈現(xiàn)別樣的狀態(tài),增加議論文的文采與情感,使文章靈動起來。具體方法如下:
一、以事例巧妙引出主題
文章中心確定后,搜索能證明文章觀點的事例,然后如講故事一般娓娓道來,展開敘述,由敘述而生理,巧妙引出主題。這樣的開頭不突兀,不生硬,很耐讀,溫婉中蘊涵力量,能夠較快地抓住讀者的心。如2013年高考湖北滿分作文《處世思方圓》的開頭文字:
看過這么一個故事:兔爸爸兔媽媽經(jīng)常告誡兒子古利特:“兔子不吃窩邊草!”它們肚子餓了,寧肯到很遠的地方找草吃,也決不吃窩邊草。有一次,爸爸媽媽出遠門了。兒子古利特玩了一天,又累又餓,臥在窩邊把草啃了一口。草們抗議說:“喂,我們是你的朋友呀,你怎么傷害自己的朋友呢?”古利特說:“你們不過是叢草,怎么能稱是我的朋友呢?”草們說:“如果沒有我們的遮擋掩護,你時時都會面臨危險啊!”古利特聽了很不高興,賭氣地啃了一口又一口。古利特剛啃完,天上的老鷹就發(fā)現(xiàn)了它,要不是跑得快,它的命早就丟了。古利特跑進窩中,驚魂未定,又被狐貍叮上了,它只好從家中逃走,鉆進陰暗潮濕的地下洞里。幾個月以后,窩邊草又長高了,它才又回到自己的家中。
二、以事例蘊蓄真情實感
以滲透個人真情實感的事例敘寫,代替嚴謹實在的抽象說理,使人讀了事例后便充分領(lǐng)會作者的褒貶愛憎,自然而然打動讀者、說服讀者,從而達到讓讀者信服的目的。如2013年高考陜西優(yōu)秀作文《每個生命都有自己的形狀》,全文在敘寫屈原、李白、杜甫、李煜和李清照幾人的事例中,就是靠浸潤情感的遣詞造句打動讀者,請看敘寫朱自清的一段:
一抹清輝灑下,朱自清消瘦的身影,那樣堅決。你站在那月色下的荷塘邊,心靈因此而空闊柔軟。月光下你如水的眼神,怎能不讓人聯(lián)想到帶頭拒領(lǐng)救濟糧時那堅毅的目光?你只是你自己,長成倔強形狀的你自己,這樣的你讓我淚流滿面。生命,該是陽光下一樹樹的繁花,該是明媚的人間四月天,該是舞在風中的精靈。
三、以事例呈現(xiàn)人物情境
細致摹寫事例發(fā)生的場景,描述人物的言語行為,用近似于小說的筆法賦予事例以具體形象和特定情境,讓讀者仿佛身臨其境,真切感受人物的內(nèi)心,從而循著作者設(shè)定的思維軌跡,做出與作者一樣的審美價值判斷。如2013年高考湖南卷滿分作文《惟愿此心無怨尤》,在開篇道出“惟愿本心充實滿足,無悔自己的決定,便是無憾”的基礎(chǔ)上,接著用一段文字呈現(xiàn)人物、情境:
托山為缽,剪水為衣,渺渺若垂天之云,悠悠自來去。這便是莊子。他是如此飄忽不定、捉摸不透,他穿行于山林間,沉浮于云氣中,縱使生活貧困潦倒亦不移本心。他垂釣于濮水之濱,楚王派人尋他入朝為相,“愿以江山累矣!”話說得如此懇切竭誠,而莊子卻吝于回頭。他凝視著水底匍匐的一只龜,笑言:“龜是愿意被人供養(yǎng)在廟堂里還是愿意自由地爬行在泥地里呢?”對曰:“后者?!鼻f子笑了:“往矣,吾將曳尾于涂中!”或許有人為他放棄高官厚祿而安于貧窮感到不解甚至不值。然而我卻為他拍手稱快,他遵循了心的召喚,不被浮云遮蔽了雙眼,堅持自我。孤寂卻不孤獨地看守著他心靈的月亮樹——詭譎難測,卻自有一番風骨。
四、以事例轉(zhuǎn)向虛幻世界
搜尋切合觀點的事例,展開想象之彩翼,創(chuàng)建事例的獨特載體,如夢境、跨越時空等。把事例融入虛構(gòu)的世界中,使文章創(chuàng)造出一種虛幻空靈之美。如2013年高考江蘇卷滿分作文《探險者與蝴蝶》,文章虛構(gòu)“我”是一支小小的蠟燭,為一只小小蝴蝶扇動幾下翅膀,引起了美國得克薩斯州一場龍卷風的神奇而感到興奮,甚至頂禮膜拜。之后,莊周飄然而至,道出蘊含題旨的一番話語,文章敘寫事例自此轉(zhuǎn)向虛幻?,F(xiàn)摘引該文相關(guān)文字:
我只是小小的蠟燭。亞馬遜河流域的熱帶雨林里,一只小小的蝴蝶,偶爾扇動幾下翅膀,引起了美國得克薩斯州的一場龍卷風。對于蝴蝶的神奇和不可思議,我曾是那樣的興奮,甚至頂禮膜拜。
莊周飄然而至,瞇著矇眬的睡眼,對著蝴蝶稽首,“你是我夢中的蝴蝶,還是我是你夢中的莊周?”蝴蝶不語,翩翩飛舞,只留下飄然而逝的背影。對于蝴蝶的浪漫和美麗,我曾是那樣的迷離,甚至感傷不已。
五、以事例組合點出中心
入題寫作很快就敘寫事例或故事,將其組成幾個片斷,在片斷中融入文章主旨,幾個片斷結(jié)束后,不進行議論,采用“后記”形式直接點出中心,恰如畫龍點睛。如《一葉落而知天下秋》一文,用三個小標題引領(lǐng)中國古代蘇軾、李清照和辛棄疾三位文學家的事例,著重解讀他們的性情、心理、生平,三個事例結(jié)束后,收束全文,展示他們?yōu)楹笕怂懹浀母驹颉鞍寥欢磺謇?,寂寞而不沉淪”的尊嚴。請看該文第一部分和后記:
那胡須飄然、目光高遠的老者,是你嗎?那高舉酒杯、敢問青天“今夕是何年”的勇者,是你嗎?那端坐船中,看清風徐來、水波不興的閑適者,是你嗎,蘇東坡?我一直苦苦追尋你的腳步,卻只看到青青的竹枝上沾滿了清晨的露水,你高遠的眼神中蕩開了泛著漣漪的清波。你希望有朝一日能夠報效朝廷,施展才華,而世俗的黑暗卻讓你墮入了萬丈深淵。孤寂的夜里,你依舊難眠,陪伴你的唯有那“轉(zhuǎn)朱閣,低綺戶,照無眠”的明月。你有你的尊嚴,你不愿向昏庸的朝臣俯首,不愿向污濁的官場屈膝。因此,你的明月注定是孤寂的。你把你的尊嚴印刻在傲然的眉宇間,長袖一拂,便釀成不朽的詩作。
后記:一片片落葉在蕭瑟的西風中飄然而下,昭示著秋天的降臨。蘇東坡、辛棄疾、李清照,他們只不過是歷史之林中一片片小小的樹葉,然而“一葉落而天下知秋”,透過他們,我們看到的便是整個歷史的詩魂——尊嚴,傲然而不清冷,寂寞而不沉淪。
上述從五個方面講了寫議論文用例證法論證時,如何巧妙運用事例論據(jù)的方法。實踐證明,它們是能夠加強議論文情感與文采的有效方法,大家不妨一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