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觸不可及》
導(dǎo)演:奧利維·那卡什∕
艾力克·托蘭達(dá)
編?。簥W利維·那卡什∕
艾力克·托蘭達(dá)
主演:弗朗索瓦·克魯塞∕
奧瑪·賽∕安樂妮∕
奧黛麗·弗洛特∕
托馬斯·索利維斯
類型:劇情∕喜劇
制片國家∕地區(qū):法國
這是一個真實的故事。
迷戀跳傘的富翁菲利普因事故造成脖子以下癱瘓,于是高薪聘請一位全職陪護,在諸多應(yīng)聘者當(dāng)中,他卻出人意料地選擇了一位毫無經(jīng)驗并且剛從監(jiān)獄釋放的混混德希斯。身邊人都不理解,他給出的回答是:他總是忘記我癱瘓的事實,我要的就是這樣的人,沒有憐憫,沒有特殊對待,沒有歧視。
這樣兩個背景迥異的人,主仆之分,卻出人意料地相處融洽。午夜他病發(fā),他推他出門,在街頭同享一根煙。一起打賭,演戲騙警察為超速的他們帶路。躲著所有人去山里跳傘,體會從高空俯視大地美景的征服感。他幫他打破癱瘓的自卑,成功抱得美人歸。
這個真實的故事后來被搬上熒幕,成為2011年法國票房冠軍。這樣一個老套的故事,被拍得有趣、真實、自然、動人。我想,假使這個故事發(fā)生的背景是中國,情況或許就是這樣:衣不解帶地服侍,犧牲自我,容忍病人的一切壞毛病和壞脾氣。我們字典里的“感動”,常常就是這樣被定義的,變成一種超越人性、超脫世俗的大無畏。
然而在這部電影里,生與死都不再是拿來當(dāng)噱頭的淚點。在生命有限的時光里,寧愿心隨我動地放肆,也不愿隨時像一個垂死者一樣向旁人乞求幫助,這是一種對生命的敬意與尊重,與感動無關(guān),卻無時無刻令觀看的人感受到溫情。
在電影后半段,富翁不想再讓德希斯陪著一個病人度過余生,于是他換了另一名看護。那位始終小心翼翼,稍有問題就以“他有病”來與旁人解釋的專業(yè)看護,令他的心一日日蒼老,越發(fā)懷念那個陪他玩、陪他瘋,甚至拿癱子這件事開玩笑的朋友。
在這個故事里,人性的光輝閃耀,并不在于他們之間,誰為誰做出了更大的犧牲,僅僅只是在于:你給我所想要的安靜與尊嚴(yán),我給你所愿的認(rèn)可與提攜。他們的學(xué)識、身份、地位迥異,卻在這一點上有著空前契合的態(tài)度:不要用你以為的善意,去讓對方感激。
每個成年人都有一個無法被陌生人輕易觸及的世界,不管是健康的人,還是身患重癥的人。他們只有在遇到同類的那一刻,才會釋放出一種夾雜著欣喜的善意。這種善意,并非傳統(tǒng)意義上的善,而是相信并且看重彼此的能量,真誠地表達(dá)自己,以及不把自認(rèn)為的善強加給對方。
不要以善之名行兇,這或許是太多人都未能領(lǐng)悟的事。你認(rèn)為他需要安撫和勸慰,而他其實只想著能不能一個人獨自穿過黑夜。你以為他應(yīng)該選擇更好的那一個,于是百般勸阻,卻不知道有些路只能自己走,有些選擇或許是錯的但卻是心中所向。
我們的父母,我們的朋友,毫無疑問都是真心關(guān)懷我們的人。可為什么,真正到了艱難之處,我們卻對他們難以言苦,甚至想逃離他們。人與人之間,必須在善惡觀上達(dá)成一致,才可心心相通。旁人認(rèn)為的善,往往于你自身更像負(fù)累。旁人認(rèn)為的惡,有時卻是你認(rèn)為的自由在高處。
他們?yōu)槭裁茨艹诫A層而成為心靈知己,并且即使后來各自有了自己的生活,仍然常來常往?因為,他們讀懂了對方的善。更因為,他們首先把對方視為一個有獨立人格的自由人,其次才是朋友。任何以情意為籌碼,想控制對方人格自由的行為,最終的結(jié)局都必然是毀了那情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