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油氣管道穿越高等級公路,一般采用頂管穿越方式。頂管穿越過程中會引起路面變形。本文以甬臺溫天然氣管道AYZ008-1~AYZ009沿海中線頂管穿越為例,采用PLAXIS有限元軟件對道路頂管穿越過程進行模擬,并對路面產(chǎn)生的變形進行分析。
關鍵詞:頂管穿越;有限元軟件;路面變形;
中圖分類號:TE83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4-3520(2014)-04-00268-02
一、前言
本文以甬臺溫天然氣管道AYZ008-1~AYZ009 沿海中線穿越為例,利用PLAXIS軟件模擬頂管施工中套管頂埋深等因素對路面變形的影響。
二、穿越工程概況
AYZ008-1~AYZ009 沿海中線穿越位于寧波市鄞州區(qū)瞻岐鎮(zhèn)合一村東南側(cè),穿越處路面寬度22m,穿越長度46m,穿越套管覆土厚度為4.60m。
(一)工程地質(zhì)。根據(jù)詳勘報告,場地地層主要由粉質(zhì)粘土和淤泥質(zhì)粉質(zhì)粘土組成。
第①層:粉質(zhì)黏土(Q4mc),黃褐色,可塑,主要成分為黏粒,干強度中等,韌性中等,含少量鐵錳質(zhì)氧化物。其中0~0.2m為耕植土,含少量植物根系。ZK10處表層0.8m夾較多碎石。全場分布,層厚1.40~1.80m,層底高程-0.54~-0.27m。第②層:淤泥質(zhì)粉質(zhì)粘土(Q4mc),灰色,流塑,切面有光澤,干強度高,韌性中等,含少量有機質(zhì)。全場分布,最大揭露厚度6.60m。
本工程頂管穿越地層為第②層,淤泥質(zhì)粉質(zhì)粘土。常年水位線標高為1.0~1.2m。
土層參數(shù):表2.1-1 土層參數(shù)選取表
考慮了單輪并附有非線性簧上質(zhì)量的作用分析。由于非線性振動方程不能采用簡單的線性的疊加,因而提出解決非線性振動的途徑及方法。這里設定正弦曲線作為全橋振動的彈性曲線,再來進行求解、求出其數(shù)值解、畫出車橋動力響應圖、并重點討論了非線性因素對車橋動力特性的影響。
本文開始就綜述了車輛荷載作用下橋梁的振動分析狀況,簡略地回顧了解決車橋振動問題的基本方法的發(fā)展過程。
本文的主要研究工作可總結(jié)為:(1)建立車橋振動系統(tǒng)的模型,根據(jù)位移協(xié)調(diào)條件與相互作用里的耦合關系,分別建立了車與橋的運動方程;(2)在車輛荷載作用下,用數(shù)值法求出了橋的動力響應,并對橋的動力特性作出分析;(3)討論了非線性振動的解決方法及其對車橋動力特性進行的影響。
本文重點考慮了非線性,并對其進行解決,進一步討論了非線性因素對車橋的影響。掌握其振動規(guī)律,希望能為改善行車的舒適性、平順性等方面提供依據(jù)。
參考文獻:
【1】Yang Y B,Yan J D.Vehicle-bridge interaction for dynamic analysis.Journal of Structural Engineering,ASCE,123(1997),No.11:1512-1518
【2】盛國光,趙 冰.移動振動系統(tǒng)作用下梁的動力分析[J].長沙交通學院學報,2002,18(2):17-22
【3】張 慶,史家鈞,胡振東.高速車橋結(jié)構耦合作用分析.振動與沖擊,2003,22(2):49-52
【4】肖新標,沈火明.三種車橋耦合振動分析模型的比較研究[J].西南交通大學學報,2004,39(2):172-175
【5】肖新標,沈火明.移動荷載作用下橋梁的系統(tǒng)仿真[J].振動與沖擊,2005,24(1):121-123
【6】楊 予,騰念管,黃醒春,騰延鋒.承受移動均布質(zhì)量的簡支梁振動反映分析[J].振動與沖擊,2005,24(3):19-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