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新課標指出:“小學各個年級的閱讀教學都要重視朗讀。要讓學生充分地讀,在讀中整體感知,在讀中有所感悟,在讀中培養(yǎng)語感,在讀中受到情感的熏陶?!边@充分說明了,在語文教學中讀的重要。那么,我們?nèi)绾螌W生進行有效的讀的訓練呢?
關鍵詞:教學;重視讀;
中圖分類號:G623.31 文章標識碼:C 文章編號:1674-3520(2014)-04-0055-01
一、要給學生充分的自讀時間。
常言道 “書讀百遍,其義自見”??墒俏覀兊慕處熡袝r候就是不太愿意相信孩子,認為讓他們自己讀就是浪費時間,不如教師多講些更有用。于是,沒有給學生充分的自讀時間,教師對文章的遣詞造句,布局謀篇詳細分析,可是由于學生自讀課文的時間很少,對課文的了解并不多,思考也不深刻,感受也不強烈。此時的學生只是很像一個旁觀者而并非真正意義上的學習者,他們體會到的所謂“情”、感悟到的所謂“理”其實是老師個人的心得、體會。這勢必會使原本富有創(chuàng)造性的學生變成一個個只有同一個腦袋,同一張嘴巴的“機器”。因此教師不能用自己的滔滔不絕來代替學生的自讀實踐,一定要把讀書、思考的時間還給學生。給他們充分的時間,讓他們多讀,并通過眼前所讀到的文字自己去體會,去領悟,而老師只要給學生當好學習的促進者、指導者就可以了。
比如我在教《草原》一文時,并不急著帶領學生對課文進行分析,而是先讓學生認真地自讀課文,思考課文主要講了什么。充分的自讀后,學生們的小手就三三兩兩地舉了起來,我又讓學生再認真地自讀課文,把不懂的詞句畫出來,思考還有什么不懂的地方,記錄在課堂練習的本子上。學生又開始認真地讀開了,當學生們的小手再一次舉起來時,我再一次讓學生再認真地自讀課文,思考自己不懂的地方是否可以通過聯(lián)系上下文的辦法來解決?由于我給了學生充分的自由閱讀的時間,給了他們獨立思考的時間、給了他們深入理解課文的時間,學生在之后的學習討論中參與的積極性特別高。正因為教師讓學生充分的自讀了,所以學生對課文的理解也非常深刻了。有的問題根本不用教師解答,其他的學生就幫他們把疑難問題解決了。我認為只要我們真正的相信學生,一定會有意想不到的收獲。
二、要巧妙引導學生在精讀中領悟
楊再隋教授對在精讀中感悟曾做過精辟闡述:“課文內(nèi)容及其所包含的思想是學生通過自讀,自悟出來的。自悟,即自己以心去領悟。悟的過程就是通過閱讀和思考語言文字的內(nèi)涵,去咀嚼語言文字的滋味,去體驗語言文字的感情。學生的悟,在于教師巧妙、適時地引?!睂W生的水平畢竟是有限的,我們教師要根據(jù)學生原有的知識基礎,有重點,有目的、有針對性地給予點撥、引導。引導他們通過精讀細細品味重點詞句的絕妙之處,通過精讀揣摩布局謀篇、立意構思的獨到之處,通過精讀探究作者所表達的思想感情。我們的點撥必須“點”在關鍵處, “撥”在疑難處。
例如我在教學《白楊》時在初步分析了課文后,我問道:爸爸在聽到兄妹倆的爭論后,臉色為什么變得嚴肅了?有的學生回答因為爸爸不喜歡兄妹倆爭論。顯然學生對文章的理解存在問題,如果這時教師對他們進行點撥啟發(fā),學生也能理解,但這種理解是教師強加給他們的,而缺乏自身的感受和體會。為此我沒有馬上對課文加以分析,而是以“讀”為主,讓學生找到爭論前后的相關語句,然后有感情地朗讀,分角色地朗讀……通過多種形式的讀,讓學生充分理解課文內(nèi)容,從而深刻地體會到白楊樹堅強,不軟弱,也不動搖的可貴品格。這種感受顯然是教師的分析和講解所不能達到的。
三、要通過反復誦讀讓學生體會情
“文章讀之極熟,則與我為化,不知是人之文、我之文也?!边@句話說明真正的閱讀,是與作者心靈的溝通和對話,是由一個生命進入另一個生命的融合重建的過程。學生在教師講解分析的基礎上獲得的感悟往往會缺乏深切的體驗和情感的共鳴。一篇文章所蘊含的豐富的思想情感要真正由作者“移情”到讀者,必須通過有感情地反復誦讀。因此教師要多給學生提供誦讀的機會,通過抑揚頓挫、長短徐疾的朗讀,把課文里無聲的文字變?yōu)橛新暤恼Z言,然后讓學生展開想象的翅膀,讀出其中的味道,讀出其中的含義,感悟文章的真情實感,達到“情自心中來,情自口中出”的美妙境界。
《再見了,親人》是一篇真摯感人的文章,我在引導學生在反復閱讀的基礎上,讓學生談自己的感受,并引導他們根據(jù)自己的理解確定朗讀的重音、停頓、音調(diào)和情感,讓他們真正成為讀的主人,學習的主人。為了幫助學生更好地理解課文,我特地為課文配上了音樂,學生們在低沉,徐緩,悲傷的音樂中,按照自己標注的重音、停頓、音調(diào),一遍一遍的讀,一次一次的感悟,直到下課,還有好多學生沉浸在中朝兩國人民難舍難分的情境之中。我發(fā)現(xiàn)有幾個同學在偷偷地抹眼淚。這淚是讀者與作者的心產(chǎn)生共鳴的結果。
我們語文教學必須重視讀的訓練,必須給學生充分的讀書時間,并通過教師的巧妙引領,讓他們在讀中理解,讀中感悟,讀中抒情。葉圣陶先生說過:“多讀作品,多訓練語感,必將能駕馭文字?!痹肝覀兠恳粋€語文教師都能牢牢記住前輩的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