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近三年的高考作文命題意圖上看,天津高考作文已從關注“我與自己、他人的關系”上,開始轉入“我對外部世界的認知”上,其間貫穿的是對理性思維能力的考查,即如何運用因果等邏輯思維來認識自己、探究世界。
導練命題一
閱讀右邊的圖畫材料,根據要求寫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要求:①選擇一個角度構思作文,自主確定立意,確定文體,確定標題;②不要脫離材料內容及含意的范圍作文;③不要套作,不得抄襲。
優(yōu)秀立意:1.包容一下又何妨。2.多角度還要深辨別。3.做事要善于抓主要矛盾。4.真理具有唯一性。5.自以為是要不得。
及格立意:1.條條大路通羅馬。2.要學會多角度看問題。3.孩子的智慧勝過長者。4.換個角度便能產生多個途徑。5.要敢于發(fā)表不同意見。
素材一:
不欣賞,但可以包涵
著名女作家三毛十三歲時,看見街上有人因為要蓋房子而挖樹,很心疼那棵樹的死亡,就站在路邊呆呆地看。樹砍倒后,由于樹太大不好整棵運走,砍樹人便拿出鋸子,把樹分解。這時,三毛就鼓足勇氣走上前,問可不可以把那個剩下的樹根送給她。砍樹人看了她一眼,笑著說:“只要你拿得動,就拿去好了?!本瓦@樣,一個死愛面子又極羞澀的小女孩,在眾目睽睽之下,把那個樹根拖回家里。父母看見當時發(fā)育不良的三毛拖回那么大一個樹根,不但沒有嘲笑和責備,反而幫忙清洗、曬干,然后將它搬到三毛的睡房中去。以后的很多年,三毛撿過許多奇奇怪怪的東西回家,父母并不嫌煩,反而特別看重那些不值錢但是對三毛有意義的東西。三毛的父母或許并不明白也不欣賞三毛的怪癖,可是他們包容,欣然接納了這個有時被親戚稱為“怪人”的孩子?;蛟S正是這種包容,讓三毛得到了良好的人格發(fā)展。
【素材化用】憑借包容、賞識、尊重,父母讓三毛享受了自由成長的快樂。生活中不能離開包容,每個人所站的角度不同,觀點難免會有分歧,此時的包容就顯得尤為重要了。
素材二:
“新解”頻出,豈能無據?
據《大般涅盤經》三二:“爾時大王,即喚眾盲各問言:‘汝見象耶?’眾盲各言:‘我已得見。’王言:‘象為何類?’其觸牙者即言象形如蘆菔根,其觸耳者言象如箕,其觸頭者言象如石,其觸鼻者言象如杵,其觸腳者言象如木臼,其觸脊者言象如床,其觸腹者言象如甕,其觸尾者言象如繩?!焙笠浴懊と嗣蟆北扔骺磫栴}以偏概全。
【素材化用】象的形體與人的習慣認知物自然是大相徑庭的。這說明:面對一個客觀存在物,如果只從個人角度看待,不做全面客觀的考查,一定會出問題。
素材三:
無辜的竊賊
一天夜里,竊賊把摩拉·納斯魯丁的驢從廄棚里偷走了。第二天早晨,摩拉發(fā)現自己的驢子丟失后,四處尋找,并問鄰居們看到沒有。
鄰居們了解事情的原委后,卻紛紛責備摩拉。一個人說:“你為什么敞著廄棚的門呢?”
另一個人說:“你為什么不一直睜著眼睛,讓竊賊不敢偷走它呢?”
第三個人說:“你睡得仿佛一根木頭,這就是你為什么聽不到廄棚的聲響而且捉不住竊賊的原因。”
聽了這些話,摩拉義憤填膺地說:“好吧,你們全了解。如你們所言,都是我的錯,而竊賊完全無辜!”
【素材化用】牽牛,要牽牛鼻子。同樣,做事就要善于抓住主要矛盾。如果不懂得這一點,難免會把精力浪費在非原則問題上,即便撿了芝麻,也會丟了西瓜。
素材四:
網絡“霧霾”之外總有真理在
一則嚴重詆毀雷鋒形象的信息在網上迅速傳播,使這一光輝形象遭到部分網民的質疑。通過北京警方的縝密偵查,一個以“秦火火”“立二拆四”為首,專門策劃制造網絡事件,惡意侵害他人名譽、非法牟取暴利的網絡推手公司浮出水面。經查,這一團伙先后制造如“7·23”動車事故發(fā)生后中國政府花2億元天價賠償外籍旅客的謠言,兩個小時就被轉發(fā)1.2萬次,挑動民眾對政府的不滿情緒;編造雷鋒生活奢侈情節(jié),蔑稱這一道德楷模的形象完全是由國家制造的;利用“郭美美炫富事件”蓄意炒作,編造一些地方公務員被要求必須向紅十字會捐款的謠言,惡意攻擊中國的慈善救援制度;捏造全國殘聯(lián)主席張海迪擁有日本國籍;并將著名軍事專家、資深媒體記者、社會名人和一些普通群眾作為攻擊對象。
【素材化用】人們對事物的真理性認識只有一個,有些問題答案雖多,卻是偽科學的和錯誤的。不同立場、觀點和方法有不同答案,若不正確,出現的則是不正確的答案。
素材五:
一顆子彈擊中的不只是肉體
1912年10月24日,曾連任兩屆美國總統(tǒng)的西奧多·羅斯福到密爾沃基發(fā)表競選演講時,遭刺客襲擊,子彈擊中他的胸部。然而羅斯福在驚詫地搖晃幾下后,又恢復了鎮(zhèn)定。
兇手很快被捉住,民眾憤怒地要痛打他。羅斯福一邊捂著胸口,一邊勸大家保持冷靜。臺下的人這時才注意到這位受傷的前總統(tǒng),紛紛勸他去醫(yī)院。但羅斯福感覺傷口還不至于危及生命,此時正是展示硬漢形象的絕佳機會,于是他足足堅持演講了90分鐘才去醫(yī)院就診。而此時子彈已陷入他胸部3英寸處,醫(yī)生建議留在體內。羅斯福若無其事地點頭說:“這樣一來,我的余生就將與這顆子彈相伴。”
此后,各家媒體爭相報道羅斯福遇刺后忍痛演講的新聞,這無疑給他的競選增加了砝碼。羅斯福在后來的演講中也總對自己的那次英勇之舉津津樂道,但他最終還是在大選中敗下陣來。對此,他總結道:“我原以為自己的剛強值得夸耀,可民眾卻覺得它更應受到批判和譴責,沒人相信一個不顧惜自己生命的人會有能力保護好民眾?!?/p>
【素材化用】羅斯福遇刺后強忍疼痛發(fā)表演講,意在向公眾展示自己的硬漢形象,結果卻弄巧成拙。因此,凡事都不可一概而論,自以為是者最后得到的往往是嘲笑。
導練命題二
偉大的哲學家蘇格拉底對哲學有兩個觀點的貢獻,即“認識你自己”和過一種“經過審視的生活”,而恰恰是這樣的思想,把人們的視野從關注外部的客觀世界,引領到對人類自身的生命軌跡的拷問上。從此,人們開始追尋生命的價值與意義。
要求:請根據以上材料,結合自己的體驗和感悟,自選角度,自擬題目,自選文體(詩歌除外),寫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不得套作,不得抄襲。
優(yōu)秀立意:1.學會獨立思考才能把握自身命運。2.人要成為你自己。3.自省是能夠認清自己的有效途徑。4.拷問生命是為了生命輝煌。5.擁有理性之光才能不讓人生之途迷茫。
及格立意:1.偉大的思想一定會促進人類的進步。2.主觀離不開客觀。3.認識自己就是給自己自信。4.拷問、質疑是使學習成績提高的重要方法。5.認識自己、審視生活才能邁向成功。
素材一:
蘇軾“想當然”不引經據典
唐宋八大家之一的蘇軾,8歲以父親為師,11歲師從劉微之。在學堂讀書時,他就對老師的得意之作“漁人忽驚起,雪片逐風斜”提出自己的見解,即把詩句改為“漁人忽驚起,雪片落蒹葭”,得到老師的夸獎。
21歲時,蘇軾進京參加禮部考試。他在答卷里寫了這樣一句:“當堯之時,皋陶為本,將殺人。皋陶曰殺之三。堯曰宥之三。故天下畏皋陶執(zhí)法之堅,而樂堯用刑之寬?!敝骺脊贇W陽修對此精彩之句拍案叫絕之余,卻不知出自何處典籍,便問蘇軾。蘇軾答曰:“出自《三國志·崔琰傳》孔融注?!笨蓺W陽修翻遍了《三國志》也沒有查到。當得知歐陽修在《三國志》里沒有找到時,蘇軾就把孔融注引《魏氏春秋》中和曹操的一段“想當然”對話的典故,給歐陽修說了一遍,同時說明自己也是“想當然”地隨口一說罷了。歐陽修聽后忍不住哈哈大笑:“好一個‘想當然’!不引經據典?!?/p>
【素材化用】許多名家之所以能自成一家,無不是源自個人獨立思考的“想當然”。如果一味地“引經據典”,成就的只能是別人之“經”,不可能是個人之“典”。
素材二:
鄭板橋“亂石鋪街”字有畫境
提起鄭板橋,最先讓人想到的就是他的名言“難得糊涂”,還有他的畫,再就是他那有“亂石鋪街”之稱的“六分半體”的書法了。為了學書法,鄭板橋曾臨摹過楷、行、篆、隸等多種字體,其造詣可與真跡相媲美。但看過他書法的人,都肯定地說這字寫得真像某某體,鄭板橋聽了很不爽。后來,他被妻子的一句話點醒,開始研究自己的字體。他從畫畫的手法入筆,把臨摹過的楷、行、篆、隸等多種字體各取一部融為一體,創(chuàng)造性地發(fā)明了一種自稱“六分半體”的新字體。這種字體縱橫錯落,瘦硬奇峭,飄灑有致,不落窠臼,形象鮮明,自成體貌,不論從什么角度分析,都有板橋風范,在章法上被人稱為“亂石鋪街體”:所謂“亂石”是指正斜疏密,大小錯落;所謂“鋪街”是指亂中有序,行氣貫暢。
【素材化用】“吃別人嚼過的饃不香”,決定人生走向還得靠自己。鄭板橋在書法成就上得以突破,靠的正是打破窠臼的勇氣,從而活出自己獨有的樂趣。
素材三:
曾國藩與自省日記
曾國藩堅持33年書寫日記自省,一月之內自檢6次。他之所以能磨練升華自我,基本上得益于師友攜持,能接受好友的指摘。好友邵蕙西就曾當面批評過他。在某一天的日記里,曾國藩如實地寫道:“邵蕙西所批評的有三樁:一是怠慢,結交朋友不能長久,不能恭敬;二是自以為是,詩文多固執(zhí)己見;三是虛偽,對他人能做出幾副面孔?!痹鴩犃撕糜训呐u欣然接受:“直哉,吾友!吾日蹈大惡而不知矣!”
【素材化用】人貴有自知之明,而自省無疑是實現自知的有效途徑,孔子云:“吾日三省吾身?!贝搜缘弥?/p>
素材四:
不言悔,只為生命價值
方俊明現年56歲,是湖北武昌人。1985年8月,28歲的方俊明為救一個假裝落水的頑童,躍入河中,造成頸椎骨折,高位截癱。直到2013年11月,方俊明終于獲得遲到28年的“見義勇為”榮譽稱號。飽受委屈的他在被問及是否后悔時,這樣說道:“做人不能見死不救,如果回到當年,我還是會救的?!辈徽撋鐣絹淼脑缤?,方俊明清楚自己的內心,知道自己是什么樣的人,所以,在世事人情面前,他能堅定自己的信念,無悔自己的選擇。
【素材化用】遲到的榮譽,不悔的信念,源于對自己本性的認識及審視。方俊明那勇敢的縱身一躍,在當下“扶與不扶”的辯論潮中,成了對我們每個人內心的拷問。
素材五:
麥金利宰相肚里能撐船
麥金利是美國歷史上少有的對政敵寬容的總統(tǒng)。一次,在關于用人的問題上,議會中有位議員對麥金利不滿,在會議上強烈指責了他。然而麥金利卻不動聲色,在安靜地聽他罵完后,站起身說:“按你的身份,是沒有資格那樣對我的。不過,我不會對你怎么樣,我想我有必要告訴你我的理由?!丙溄鹄麑⒆约旱睦碛芍v出來,那位議員霎時羞得面紅耳赤,議會中也不再有反對的聲音了。這就是寬容的力量。假如麥金利憑借總統(tǒng)的權利在議會上與那位議員爭辯,結果肯定不會如此順利。麥金利的寬容,可以說是退讓,更是他的策略和智慧。
【素材化用】寬容不僅需要“海量”,更是一種經修養(yǎng)促成的智慧。事實上,只有胸襟開闊的人,才會自然而然地運用寬容,巧妙化解生活中的矛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