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7年,日本商人佐藤在東京開了家工廠,專門生產(chǎn)圓珠筆芯,銷路卻不是很好。佐藤調(diào)查后得知,原來許多用戶打來電話投訴,往往筆芯里面的油墨用到還剩1/3時,筆尖上的圓珠就壞了,大家都抱怨它的質(zhì)量不過關(guān)。佐藤心想,既然筆芯因圓珠過早損壞而剩下油墨,只需改進圓珠就能解決這一問題,于是投入巨資安排技術(shù)部門開展質(zhì)量攻關(guān)??墒?個月過去了,技術(shù)人員嘗試了多種方法改進圓珠,始終沒能解決。
無奈之下,佐藤開出了巨額的懸賞,向社會征集改進圓珠的方案。半年過去,先后有數(shù)十名專家提交了方案,仍無法徹底解決剩油墨問題。眼看生意越來越差,佐藤焦躁地在車間踱步,清潔工井田問明了情況,突然想出個與眾不同的點子:“這問題很容易解決,只要把筆芯里的油墨減少一半就可以了。”佐藤客套地笑了,心想如果單靠減少油墨就行,為何那么多專家和技術(shù)人員都沒想到呢?他沒采納并田的建議,眼睜睜地看著工廠破了產(chǎn)。
一年后,佐藤注意到自己原先的工廠又生產(chǎn)起圓珠筆芯,而它的老板竟然是井田。他驚詫地找到井田問:“難道你是想重蹈我的覆轍嗎?”井田笑了,說:“事實上,我新推出的每支筆芯都能把‘油’用得干干凈凈,人們公認它質(zhì)量優(yōu)異,非常暢銷?!绷钭籼偃f萬沒想到的是,這種新筆芯真的只是把油墨減少了一半。原來把筆芯里的油墨減少了一半后,用戶就可以在圓珠用壞之前把‘鈾”都用完,這樣在他們看來圓珠筆芯就再也沒有毛病了。有時,解決復雜的問題只需要找到簡單有效的方法,而這樣做的前提是突破思維定式,換個新角度看問題。
(摘自《人生與伴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