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大學英語在目前各大高校教學中已成為至關重要的一門基礎型課程之一,其應用能力的提高是整個教學的最終目的所在,也是學生能夠滿足未來人才市場需要的關鍵所在。在目前的教學工作中,隨著科學技術和教學觀念的影響,傳統(tǒng)的教學方法和教學手段已經無法滿足新世紀時代的要求,也無法滿足社會對于人才的要求。因此就需要我們在教學中采用新方法、新理念來進行教學,從而提高學生的學習能力,適應時代發(fā)展需求。本文就大學英語教學狀況進行分析,提出了提高大學生應用能力的一些方法。
【關鍵詞】大學英語;應用能力;教學手段
新世紀以來,信息技術、計算機技術和網(wǎng)絡技術的發(fā)展促使了我國教育事業(yè)的改革與優(yōu)化,同時傳統(tǒng)的教育也面臨著全新的挑戰(zhàn)與發(fā)展機遇,這也促使了傳統(tǒng)教學體系的優(yōu)化與完善,給現(xiàn)代化教學工作模式的普及提供了廣泛的基礎平臺。在此基礎上,一場涉及到教學體系、教學方法、教學目的和教學理念的教育改革正悄然而來,在整個社會教學之中得到了認可。大學英語作為目前教學領域中的基礎課程之一,提高其教學理念和教學方法十分重要和關鍵,也是目前教學工作中最值得我們探討與研究的話題之一。
1.大學英語教學的狀況及分析
大學英語在目前高校教學工作中最為關鍵的一個環(huán)節(jié),尤其是在高等院校教學中,其更是成為了相關工作人員關注的重點。但是在目前的教學工作中,多數(shù)院校仍然是采用傳統(tǒng)的重語法而輕口語、注重考試內容的講授而忽略了學生交際的要求,從而造成了大學英語在教學的工作中存在著極大的缺陷與不足,也使得我們在教學中形成了一種不全面的教學模式。尤其是在傳統(tǒng)的教學過程中,多數(shù)院校在英語考核中能夠都是采用四六級考試為主的工作模式,這就造成了學生筆試能力較多而口語能力欠缺嚴重的現(xiàn)象,這也就形成了在學習的過程中有些時候學習任務繁重,使得教師與學生都花費大量的經歷投入到考試內容的復習與總結上,而對于學生口語能力的應用方面存在著極大的缺陷與不足。在現(xiàn)代化社會發(fā)展中需要我們加以總結和完善,從而使得各個工作模式都能夠得到我們的高度重視與關注。
眾所周知,在目前的教學工作中,學生是一個教學的主體地位,也是整個教學內容的種種之中,在目前的教學中,只有我們通過努力的學習,才能夠充分的發(fā)揮出學習的動力和基礎要求。在初等教育階段,迫于升學壓力,學生和教師往往忽視學習興趣的培養(yǎng),片面的追求高分,結果升入大學后,對外語未能形成濃厚興趣的學生態(tài)度明顯松懈下來,主觀上不肯做出努力,學習的目的就是應付考試(包括四級考試)過關。因此,只靠語言教學是很難教好他們,更不用說語用教學。而對于那些英語學習積極性很高的學生,他們在渴望具有較高英語應用能力的同時,卻無法擺脫各種考試應試意識的束縛??偸窍M谟⒄Z課堂上老師能講的多一點、細一點,“必要”的漢語多用點,其大部分英語自學時間都花在“題海沖浪”與應試技巧的訓練上。還有許多學生希望教師在課堂上應更多的講解應試技能,對于那些與四級考試無關的題型和練習可捎帶而過或根本不講。
2.如何加強大學英語教學
隨著我國改革開放的深入和發(fā)展,對外交流也在不斷擴大,國際性的科技文化交流,商貿活動友好往來日益頻繁,懂一門甚至多門外語的復合型,應用型人才成為社會需要的熱點。這就使得培養(yǎng)學生具有較強的閱讀能力、一定的聽能力、初步的寫和說的能力,使學生大學畢業(yè)后就能用英語交流,并以英語為工具獲得專業(yè)所需要的信息,為進一步提高英語水平打下較好的基礎。這不僅是大學英語教學的目的,更是一種時代的要求。下面就如何加強大學英語教學,適應市場需要,就是急切需要探討的問題。
(1)以正確的輿論引導人
古人云:“千里之行始于足下”,作為教師,上好第一節(jié)課關系到今后教學的全過程。因為,第一節(jié)課,學生樂于聚精會神的聽取教師的教誨,利用好這一關鍵時刻,會給學生留下終生難忘的深刻記憶,而且教師的開場白,是師生感情交流的第一座橋梁,設計的新穎生動與否將直接影響學生今后的學習興趣和對教師工作的配合程度。
因此,每一次接手新生,教師都應花費15~20分鐘,用漢語向學生做自己精心設計的開場白,力求學生迅速及時的對我對英語學習產生親切感,然后闡明學好英語的意義,教學的意義,教學的方式方法,引導他們糾正認識偏差,明確學習目的。對今后英語學習中可能出現(xiàn)的不適應,防患于未然,從而為自己隨后加強他們對英語運用能力的培養(yǎng)打下基礎。
(2)運用情感教學、尊重的師生關系
當代大學生獨立意識極強,有時難免會非?!邦B固”。第一節(jié)課的成功也許僅能給他們一點“思想啟蒙”的作用,如果不能在以后的工作中抓住他們的心,英語教學的結果就難免成為“無土栽培”。對此,一條重要的經驗就是要不斷的用情感教育感染學生,所謂情感教育就是老師用關心愛護學生,尊重其個性,建立平等、民主的師生關系,這種關系是高校英語教學成功的重要途徑。心理學家認為:“愛是人們普遍存在的心理需要”,學生總是喜歡態(tài)度和藹可親的充滿愛心的教師。只要我們能通過對學生的熱愛和尊重,使學生萌發(fā)出一種不配合老師就對不起老師的積極情感,任何教改的推行都將是水到渠成之勢。“表同”是情感教學法中的重要手段,青年學生心理上的另一條規(guī)律就是:人們是趨向于相信和自己類似的人,青年教師一樣有著與學生心理距離較小這一點得天獨厚的優(yōu)勢。因此更應在課堂下與學生交流,征求一下他們對自己講課的意見,使自己的教學方法活了,講課更有針對性,從而為教學教改都創(chuàng)造了寬松的環(huán)境。同時,在交流中最好有意識的加入了英語交流的內容,將思想教育有機的結合起來,以加強效果。
(3)綜合運用各種教學法的“板塊式”
英語應用能力的涉及范圍很廣,而各種教學法對于各種語言應用能力的側重各有不同,我認為在教學中采取綜合運用各種教學法的“板塊式”教學模式應是最佳選擇.具體說就是:每單元分三個階段講授:講解階段、有控制的練習階段、交際練習階段。而交際階段又分前期交際階段和后期交際階段,由于課時有限(8學時一單元),課堂活動時間分配就顯得格外重要。前期交際階段約為30分鐘,由學生按學號順序做課前報告或小英語節(jié)目表演,然后進入約100分鐘的講解階段,按部就班地講解有關語法和詞匯知識之后,進行填空、多選、詞義配對、翻譯寫作等練習。其間在文章結構、作題技巧方面因材施教。
3.結語
在大學英語教學中,要注重教學方法的改革,但更要注重教學內容的改革,避免教師只看重教學方法而輕視教學內容,削弱英語語言學習的效果,要將英語的語言教學置于教學方法控制之下。其次,語言教學實踐性強,只有通過實踐才能使學生獲得運用好英語語言的能力。因此,教管、電教部門要充分發(fā)揮學校多媒體語音室的利用率和聽力課的時數(shù),以增加學生實踐機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