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山是旅友熱衷的一項戶外項目,但是冬季戶外登山運動中存在著許多危險。量力而行,懂得放棄,是進行冬季戶外登山運動必須具備的素質(zhì)。很多時候,只要做好準備工作,事故是可以提前避免的。那么,冬季戶外登山活動該如何進行呢?怎樣才能做好萬全的準備工作?我們今天就來談?wù)劧緫敉獍踩巧讲呗浴?/p>
天氣
冬季天氣嚴寒,山里天氣更是變化無常。在出發(fā)前先必須掌握好,活動地域近三天的準確天氣情況,以及預估可能發(fā)生的惡劣氣候,帶足補給。另外,出行前當?shù)厝粲杏暄┨鞖?,視情況再確定自己的行程,不要盲目自信,一定要綜合考慮。
食物
高熱量的食物是戶外出行的必備,不管哪個季節(jié)出行,因為戶外環(huán)境的特殊性,個人需攜帶體積小、能量高、熱量足的食品。巧克力、牛肉是戶外出行首選,這個毋庸置疑。另外,新疆的馕也是不錯的選擇,體積小,易飽肚,不易變質(zhì)。同時,在背包或者身上一定要備上一到兩塊壓縮餅干,以備不時之需。熱水也是冬天出門時必不可少的,當然如果有條件,出門前自制一壺姜湯更加不錯。
裝備
冬天進行戶外登山活動,裝備一定要得到保障。冬天氣候嚴酷,保暖防寒工作一定不能馬虎,下面一些物品在冬天可以幫助你戰(zhàn)勝嚴寒。
排汗性較好的內(nèi)衣褲:因為登山出汗多,汗水無法有效排出會造成人體失溫,嚴重時會危及生命,因此盡快將汗水排到體表之外是很重要的。
防風抓絨衣:貼身穿一件抓絨衣,寒冷環(huán)境的保暖效果比較理想。同時,抓絨衣的排汗、透氣性能也很好。
沖鋒衣褲:厚實、緊密的優(yōu)質(zhì)材料沖鋒衣褲,主要起到防風、保暖的作用。
保暖帽:頭部是感覺溫度比較敏感的部位,因此冬季頭部保暖很重要。
魔鬼頭巾:人的身體還有一個比較重要的地方就是脖子,登山出汗熱了解開領(lǐng)子露出脖子很容易造成頸部受風,如果脖子上圍一條魔鬼頭巾不僅可以防止受風,還起到吸收腦袋流下來的汗水,以及起到保暖的作用。
雪套:它在冬季可是很重要,遇到下雪有雪套能阻隔雪水進入鞋子、褲腿。同時,雪套還有一個作用就是保暖,多加一層腳踝部分的包裹物會暖和許多。
厚底高幫的登山鞋:冬天地面很冷,鞋底厚能夠更好地抵御寒冷,高幫更好地給腳踝保溫。
冰抓:套在登山鞋上的冰爪可以增加抓地力,面對冬季的冰雪路面時可以防止打滑、墜落,很有實用價值。
厚手套:攀登、整理物品、進食等活動無一例外都需要用到手,而一副具有優(yōu)良保暖性能的手套,則是呵護雙手的重要裝備。
冬季登山“三注意”
注意天氣,霧天、大雪天別登山
吉林體育學院運動人體科學系主任劉憶冰表示,登山也好,徒步走也好,本身并不受氣溫的限制。但要注意,天氣寒冷容易誘發(fā)心腦血管疾病,人體血壓同時也會受到影響,這種天氣,心臟不好、有高血壓病的人想登山、徒步走就要慎重考慮了。
像是長距離快走的暴走方式,為了保護膝關(guān)節(jié)健康,膝關(guān)節(jié)應(yīng)該稍微彎曲一些。尤其是在冬天,較低的氣溫使得膝關(guān)節(jié)比較僵硬,如果過大幅度的運動容易造成拉傷、磨損等傷病。平時只是用徒步走來健身,僅在上下班等時間段徒步走,速度不要太快,不要讓身體出大汗,微微發(fā)汗就可以,以防止忽冷忽熱,引發(fā)感冒。在劉憶冰看來,徒步走要根據(jù)個人身體情況進行,一般一天走一萬步為宜。如果比較肥胖,走的不要太遠,以免給膝關(guān)節(jié)造成損傷。
注意脈搏,脈搏升高10次建議取消登山
“大家可以養(yǎng)成早上醒來后自測脈搏的習慣,這樣就能了解自己每分鐘脈搏跳動的次數(shù)?!眲洷硎?。一般來說,每分鐘脈搏一般跳動70次左右,但這只是一個概數(shù),每個人的情況并不相同,“如果你早上醒來自測脈搏時,發(fā)現(xiàn)比平時脈搏跳動次數(shù)快了5次以上,這時就要注意自己的身體情況了;如果快10次以上,建議大家不要進行登山活動,否則身體不適應(yīng)天氣與海拔,很容易產(chǎn)生危險?!?/p>
注意防止失溫
長春市徒步運動協(xié)會常務(wù)副秘書長李東民說,如果在10攝氏度以下以及雨淋的情況下,可能會迅速降低體溫到失溫狀態(tài),打寒戰(zhàn)也無法恢復體溫。浸滿汗水的衣服也會導致失溫,如果長時間低溫、大風、缺氧,即使有羽絨服、沖鋒衣等的保護,也極易發(fā)生體溫過低的情況。失溫會導致內(nèi)分泌混亂,產(chǎn)生幻覺及意識喪失,直至最后死亡。
冬季登山“三不要”
不要單獨登山
可能有一些朋友喜歡單獨登山,覺的自己的水平?jīng)]有問題,其實這和水平高低沒有關(guān)系,結(jié)伴登山不僅僅是增添了我們登山的樂趣,更重要的是使每個人的安全更有保障。冬天一個人登山,發(fā)生事故后,身體極易失溫,并會造成更嚴重后果。如果一個人在山里迷路,當天無法返回,那么在沒有遮擋的情況下在山里過夜是非常非常危險的。
不要抓樹藤
很多人在登山的時候,特別是爬陡坡時習慣逮到什么就抓什么,在冬天的時候千萬不要這么做。因為冬天樹木落葉,樹干失去大部分水分,變得干脆沒有韌性,很容易折斷,不管是樹干還是樹藤都不要輕易地去抓,更不要把身體的重量都放在上面。
不要踏冰
冬天很多河床、水庫都會結(jié)冰,有時氣候不是很寒冷,所以結(jié)冰的厚度不足以承擔一個人的重量。不管你覺的這冰有多結(jié)實,都不要去踩。
除此之外,盡量不要穿毛衣,因為毛衣在人體出汗后會吸汗不容易干,容易流失體溫;多帶熱水,冬天天氣寒冷多喝熱水有利于我們保持體溫度并快速恢復體力;對于雪后,冬季登山注意事項是要帶手杖,因為下雪后很多石逢、溝渠被雪埋起來,如果踩進去的話非常容易造成傷害,所以應(yīng)當帶根手杖隨時探測前方的路況。其實只要我們時時想著“安全登山”的原則,遇事不急不慌不逞強,就不會有大問題。
專家提醒:登山過程中,下山要特別注意安全。冬天氣溫低泥土凍結(jié)變硬,踩上去更滑,所以下山時應(yīng)該更加小心。沒有登過山的人,大多以為上山費力下山輕松,事實并非如此。上山時盡管需要付出較多的能量和用較大的勁兒,但下山時的安全性卻遠比上山時小。下山時腓腸?。葱⊥榷牵└叨染o張,以至于從高山返回平地后,多數(shù)人要痛上好幾天。補救的辦法是慢慢下山,其間多休息,休息時不斷用雙手按摩小腿肚,可以解除痙攣,改善血液循環(huán)。
另外,下山如果走得太快,有時會因為慣性不能及時減慢或止步,甚至會絆腳摔倒,非常危險。要做到“觀景不走路,走路不觀景”。照相時要特別注意安全,要選擇能保障安全的地點和角度,尤其要注意腳下的巖石有無風化。雪天在山上走路更要注意防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