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鍵詞】幼兒 自主學習意識 培養(yǎng)
【中圖分類號】G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0450-9889(2013)11A-
0095-01
一談到自主,人們常常會陷入認知上的誤區(qū),把“幼兒的自主意識”理解為幼兒想干什么就干什么,愿意做什么就做什么,從而為幼兒構建一個自由自在、無拘無束的活動空間。其實不然,筆者反復探索發(fā)現(xiàn),“自主”學習并不是盲目自主地“放羊”式學習,而是激發(fā)幼兒本身所具備的探索潛力和“渴望學習”的意識。那么,該如何培養(yǎng)幼兒自主學習的意識呢?
一、擴展幼兒學習的選擇空間
擴展幼兒學習的選擇空間,也就是擴展學習內(nèi)容、學習材料兩者的選擇空間。
首先,擴展幼兒學習內(nèi)容的選擇空間。在傳統(tǒng)的幼兒教學中,教師常常認為教的越多,兒童掌握的就越多,卻不去考慮兒童是否能接受,是否愿意接受,其效果是否理想。教師必須在日常的生活中傾聽幼兒的內(nèi)心,關注他們的成長,研究他們的喜好,從而尋找到能夠被孩子們欣然接受的學習內(nèi)容,并不斷充實教學內(nèi)容,讓幼兒能夠有選擇性地學習。例如,在一次上課中,筆者讓孩子們識別紙張,發(fā)現(xiàn)他們對玩紙興致盎然。對此,筆者將“水與紙”的實驗和“折紙”游戲融入到教學中,讓孩子自行選擇是做實驗還是玩游戲,相對應的,做實驗使孩子獲取了科學知識,折紙游戲則訓練了孩子的動手能力。孩子不論選擇哪一項都有所發(fā)展。
其次,擴展幼兒學習材料的選擇空間。材料是輔助教師教授幼兒學習的重要工具。幼兒的年紀尚小,思維能力較弱,他們都是通過簡單地觸摸、感知去認識事物的表層現(xiàn)象。所以,在教學中,教師應該為幼兒準備足夠多的教學材料,拓展學習材料的選擇空間,這也是強化有效教學、培養(yǎng)幼兒自主學習意識的重要策略。例如教學活動《排序》要運用很多材料,教師在教學前就要做好材料的準備:多媒體課件、長短不一的小木棒、紙片做成的大小不同的數(shù)字等。在教學中,教師講述排序的注意事項后,讓孩子選擇自己喜歡的材料進行排序。
二、擴展幼兒的思維空間
思維能力是促進幼兒自主學習的間接因素,在幼兒教育中占據(jù)著重要的地位。如何擴展幼兒的思維空間,促進幼兒的自主學習能力呢?在以往的教學中,筆者發(fā)現(xiàn),當筆者提出一個問題時,那些反應較為敏捷的學生往往可以將答案脫口而出,這時反應相對較慢的學生便喪失了這個寶貴的動腦機會。時間一久,他們會產(chǎn)生消極的情緒,這樣的提問對于鍛煉大部分幼兒的思維能力阻礙極大。對此,筆者將教學提問做出了以下的整改。
首先,筆者嚴格避免符合性問題的出現(xiàn)。比如類似于“是不是”“愿不愿意”這樣的問題。這類問題會麻痹幼兒的思維,對他們的思維訓練毫無作用。其次,筆者采用大量的開放性問題進行課堂提問。在以往的教學中我們常常會提問“草是什么顏色的”“老虎有幾條尾巴”等,這類問題從整體來看更像是搶答題,無法給幼兒提供足夠的思維空間。因此,筆者將這些問題改為“草原上有什么?”“在老虎的身上你可以看到什么?”修改了提問方式的問題不僅可以讓幼兒從不用的角度去觀察問題,擴展他們的思維面,還可以間接鍛煉他們的表達能力。這能較好地培養(yǎng)學生的自主學習意識。
三、擴展幼兒的探索空間
自主學習是個體主動探索的過程,是幼兒通過自行操作來構建知識體系的過程。所以,在日常教學中我們要最大限度地為幼兒創(chuàng)建良好的自主探索空間,讓他們在學和玩中構建知識。而在以往的教學中,教師往往是根據(jù)教材的內(nèi)容進行全方位灌輸,之后再讓學生進行所謂的自主探索,教師從未仔細觀察、思考過幼兒是否愿意接受這樣的學習方法,這樣的教學方式是否可以發(fā)揮效果。在這種情況下,幼兒往往是被動學習,自主性和積極性不強。針對這一點,及時改變教學方法,并且從幼兒的角度入手來創(chuàng)新教學方法,不僅可以提高幼兒學習的積極性,還可以實現(xiàn)幼兒自主學習意識的探索。
例如,在進行《排序》的教學活動時,筆者拋開教材,進行了全新的教學結構設計:筆者將可移動的材料提供給幼兒,然后讓他們在五分鐘內(nèi)自己動手操作,觀察這些材料的形狀,并討論排列的方法。之后小組之間比較,看看誰的方法多。整個過程中,幼兒們互相討論、研究,筆者不干涉大家的討論,只是在必要時提供一些材料。像這樣輕松、有趣的學習氛圍能讓幼兒的動手能力、探索能力以及思維能力得到全方位的培養(yǎng),讓他們可以從不同的角度去觀察事物,從而得到應有的發(fā)展。
科學合理地激發(fā)幼兒自主學習意識,培養(yǎng)他們自主學習、自主發(fā)現(xiàn)、自主探索的能力,是當前教學工作中的重中之重。作為教育工作者,我們必須時刻關注幼兒的身心發(fā)展,用無盡的愛去呵護他們、保護他們,促進他們的成長。
(責編 韋 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