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八六十四家皮鞋店構(gòu)成了“步行一條街”一道亮麗的風(fēng)景。風(fēng)景是不錯,櫥窗里的樣品鞋天天猶如鮮花店的鮮花一樣,被店老板收拾得爭奇斗艷,奪人眼目??缮怆y做,大部分店老板都皺著眉頭,與櫥窗里爭奇斗艷的皮鞋形成巨大反差。劉明生的“明生鞋店”情況就大不一樣,老板們稱劉明生有絕招。“什么絕招呢?”帶著這個疑問,筆者求教小店的劉老板,原來,他的“絕招”就是“巧用激將法”,讓猶豫的生意好做了。
有一位女士看中了該鞋店的一雙新式皮鞋。她站在柜臺前翻來覆去地看,問一些無關(guān)緊要的問題。很明顯,她看中了這雙新式皮鞋,但又因它的價格太貴而猶豫不決。劉老板猜透了這位顧客的心思,于是上前對這位顧客說:“如果這雙鞋的價格不能令你滿意,您是否再看看別的?”
“不不不,就要這一雙。能不能優(yōu)惠一些?”
“能,給您優(yōu)惠10元。”劉老板說道。
就這么簡單,這位小姐很堅定而干脆地買下了那雙皮鞋,前后不到10分鐘。
劉老板的問話乍聽起來似乎很簡單,但仔細(xì)琢磨,很簡單的問話當(dāng)中實際上藏有很深的奧妙,它有效地激發(fā)了那位小姐的好勝心,所以,這筆猶豫的生意果斷地成交了。那么,人們不禁要問:猶豫的生意怎么就好做了呢?激將法是怎樣刺激顧客的好勝心?掌握這門營銷技巧難嗎?
首先說:猶豫的生意最容易“黃”。在實際生活中,人們都清楚:有的人好高騖遠(yuǎn)、貌似強大,有的人好勝心強,有的人優(yōu)柔寡斷,有的人干脆,有的人忸怩……這是每個人的不同特點,但這些特點在特定的場合表現(xiàn)出來后假如遇上別人語言上的刺激,那么,她(他)又會馬上向相反的方向轉(zhuǎn)變,并且表現(xiàn)得非常堅定。仍以上述劉老板接待的那位女顧客為例,假如劉老板不吭聲,任那位女顧客“自由選擇”,那位女顧客很可能在“猶豫不決”中放棄購買。再假如劉老板換另外一種語言勸說那位女顧客,比如說:“這是今年最流行的款式。”或者說:“價格不貴,不信您去別處轉(zhuǎn)一轉(zhuǎn)。”再或者說:“買不買?不買問這么多干嘛?”甚至說:“好東西哪有不貴的?”會出現(xiàn)什么效果?十有八九不理想。所以說,猶豫的生意最容易“黃”,可猶豫的生意在“激將法”面前又最容易成功。
其次,“激”之效應(yīng),是通過觸發(fā)有些顧客的好勝心,促使顧客在猶豫不決時作出果斷的購買決定,是一種極佳的營銷技巧。
第三,掌握這種營銷技巧的基本要領(lǐng)。
1.確實看出顧客在選擇商品時猶豫不決的神態(tài)。
2.用循循善誘的激將語言,誘導(dǎo)顧客而不是挖苦顧客、傷害顧客的好勝心。比如劉老板的一句:“如果這雙鞋的價格不能令您滿意,您是否愿意再看看別的?”這不僅尊重了顧客,頻頻使用“您”這種敬辭,未說出顧客“嫌價錢貴”的俗語,而是采取了婉轉(zhuǎn)的語言方法將各自內(nèi)心的情況溝通,尤其是后半句“您是否愿意再看別的”,一下子點中了顧客“猶豫不決”的要害,促使那位顧客猶豫不決的心態(tài)向決斷方向快速轉(zhuǎn)化,結(jié)果生意愉快地成交。值得一提的是,有的老板和營銷人員往往是不猜顧客的心理變化,不看顧客挑選商品時的猶豫不決的神態(tài),不分析顧客表面上看與購貨無關(guān)緊要、實際上是喜歡的話,就不耐煩,說些不中聽的語言,結(jié)果到手的生意卻丟了,甚至反目成仇地得罪了人,給自己的生意制造了種種不確定的隱患,實在是商家之大忌。有的商家生意不好做,僅僅認(rèn)為是“競爭對手過多”的原因,而不首先從自身的營銷技巧去分析,就更是大錯而特錯。甚至有的人生意跨了最終也未找出真正的原因在何處。比如有位紡織廠的推銷員去一家商場推銷布匹,一上樓,這個樓層賣布料的攤主紛紛圍著看,問這問那。其中有位貌不驚人卻很清瘦的攤主說:“這布質(zhì)量差了點,并且價格太貴。”沒成想這位推銷員不近人情,挖苦那位攤主說:“看你這樣也沒做過大買賣,我這布就算是一尺六毛錢你都買不起!”這話大大傷害了攤主的自尊心。礙于情面,那位攤主呶了呶嘴,只是用不屑一顧的眼角掃了那位布匹推銷員。可那位推銷員可來勁了,接著說:“怎么還不服氣呀?你要是做過大買賣的,我這就六毛錢賣給你!看你也買不起!”
聽了這句話,那位攤主再也按捺不住心頭的怒火了,他慢條斯理地說:“這位先生,今天算你說對了,鄙人確實沒做過大買賣,沒掙過大錢,現(xiàn)在還是賣布的小販一個,充其量是混口飯吃,但你今天這么看不起人,給你臺階你硬不下,這我就不能不說你兩句了。說大話,挖苦人,這可是咱做生意的忌諱呀!你這種人別說是出門在外吃虧,就是在家里過日子也不行……”
“得得得,別說廢話,你買不買?”推銷員更來勁了。
“好好好,你開單子吧!”那位攤主動真格的了。
“噌噌噌”,推銷員開好了單子并把布匹包裝一撕開,雙手叉著腰說:“請驗貨付款!”
生意就在這種挖苦與反駁的唇槍舌劍中成交了。當(dāng)攤主毫不費力地開出“現(xiàn)金支票”塞進那位推銷員手里請他走好時,推銷員的臉抽搐了一下,豆大的汗珠也隨之下來了。內(nèi)行人都知道,這布是浙江一家著名的廠家的產(chǎn)品,出廠價為1.27元,這下推銷員半價出手,豈不損失一大筆錢?事后,筆者聽說這位攤主大仁大義地找到那位推銷員,按出廠價給他補齊了差額,感動得那位推銷員跪下給人家磕頭賠不是。
何苦來哉?都是不理智闖下的禍,都是有違生意人的大忌挖苦人給自己造下的罪。
3.“激將法”要有的放矢,萬萬不可視為,放之四海而皆準(zhǔn)的真理。真正聰明的生意人在生意場上不會輕意使用這種“核武器”,即使使用它,也要有意想不到的突發(fā)事情發(fā)生的思想準(zhǔn)備。不過只要像“明生鞋店”的劉老板那樣用婉轉(zhuǎn)的方法誘導(dǎo),再不懂情理的顧客也不會不識趣而翻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