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稱電影界“活資料”的南通籍著名導演江平,心懷濃厚的家鄉(xiāng)情節(jié)。他十分關注南通電影事業(yè)的發(fā)展,并且大膽提出了建立南通1919電影主題館的設想。他在百忙之中抽身回到家鄉(xiāng),給在籌建中的主題館帶來了首批珍貴的藏品。
追憶“老戲骨”錢千里
錢千里生于南通,1930年肄業(yè)于南通崇敬中學。中學時期,錢千里熱衷文藝表演,與同學趙丹、顧而己、朱今明等組織“小小劇社”,曾出演田漢的《南歸》、《蘇州夜話》等進步戲劇。1935年參加上海業(yè)余劇人協(xié)會,1936年加入上海明星影片公司任演員,開始活躍于上海電影界。1936年的兩部傳世之作《十字街頭》和《馬路天使》中,都有他的身影??谷諔?zhàn)爭爆發(fā)后,他加入上海救亡演劇四隊,先后在中央攝影場、中國電影制片廠任演員??谷諔?zhàn)爭結束之后,錢千里在香港永華、大光明等影片公司任演員。
江平回憶起他與錢老相識的情景,他說,第一次遇上錢老,是在兒時伙伴家。那時他才十六七歲,已經(jīng)進入藝校隨劇團演出《萬水千山》。他說:“當時的錢老瘦骨嶙峋,穿著一件黑棉襖,問我在哪里上學。我很難將眼前這位干瘦老頭和電影廠聯(lián)系起來?!?/p>
南通1919電影主題館即將陳列錢千里的5件遺物。江平特別和我們提起錢千里的眼鏡盒。他說,眼鏡盒是粉碎四人幫之后,錢千里拍攝電影《山城雪》送審時,鄧穎超委托秘書趙煒所贈,原盒中配有一副老花鏡,疑是周總理的遺物。1983年,錢千里在南通拍攝《蛇俠》時丟失了老花鏡。
南通1919電影主題館還將陳列錢千里唯一在公開場合使用過的拐杖。2003年時,恰逢春節(jié),江平全家在上海天天漁港請老藝術家歡聚,錢老拄此拐杖而來?!斑@是錢老第一次也是最后一次在公開場合使用拐杖,當時錢老已有83歲高齡,在我導演的《太陽升起》扮演老工人時,因向九江春安里災民捐款,當?shù)鼐用駷殄X老精神感動贈其拐杖留作紀念,錢老住院此拐杖一直放在病床邊直至一年后病逝?!?/p>
2009年,錢千里獲得中國電影表演學會金鳳凰獎、特別榮譽獎,韓美林曾設計鍍金鑄鐵金鳳凰獎杯一只。2009年8月6日,錢千里追悼會在上海舉行,錢老最終沒看到這只獎杯。南通1919電影主題館也即將陳列這座獎杯。
印象“通州攝影四杰”
在中國影壇,朱今明堪稱金牌攝影師。朱今明先生一生擔任了許多經(jīng)典名片的攝影,主要作品有《一江春水向東流》、《萬家燈火》、《三毛流浪記》、《上饒集中營》等。
朱今明是南通人(舊稱通州)。江平介紹說,從南通走出去的電影人里,僅優(yōu)秀攝影師就有四位:拍過《平型關大捷》的羅及之,拍過《狼牙山五壯士》、《東方紅》的薛伯青,拍過《龍須溝》、《新兒女英雄傳》、《萬水千山》的高洪濤,加上朱今明,家鄉(xiāng)人稱他們?yōu)椤巴ㄖ輸z影四杰”。
江平向1919電影主題館捐贈了四位杰出攝影師的遺物。
“我從小就認識朱先生,因為同鄉(xiāng)和小學校友的緣故。”江平向我們介紹說,“朱先生當時特別關照我,還領著我認識了電影圈內(nèi)許多的前輩。” 晚年朱今明先生拍攝電影《孔雀公主》遠景時用過一次的一只取鏡器被江平收藏。此取鏡器是朱今明在蘇聯(lián)留學時,前蘇聯(lián)總理柯西金所贈,回國后朱今明先是不舍得用,后因中蘇關系破裂,一直藏于家中。另外,江平還捐贈了一只朱今明文革中在干校勞動時北影革委會負責人謝鐵驪導演送的搪瓷杯,上面有毛體字樣的八個字“提高警惕,保衛(wèi)祖國”。
江平帶來了羅及之先生的一架德國相機,這架相機是1937年蔣介石親自贈給羅及之的?!傲_及之的女兒把這架寶貴的相機送給了我。相機原本是國軍中德國顧問贈給蔣介石的,將接受后來轉贈羅及之,希望他多拍抗戰(zhàn)題材的照片,喚醒民眾。此相機曾記錄了著名的平型關大戰(zhàn)并拍攝過重慶談判等歷史性照片。”
1956年赫魯曉夫訪華時,蘇聯(lián)隨團軍事顧問贈給薛伯青一架相機,薛伯青曾用此相機拍攝毛主席與赫魯曉夫在天安門城樓上的鏡頭,并用其拍攝了《野火春風斗古城》等很多電影的劇照。
由高洪濤擔任攝影的影片《萬水千山》根據(jù)同名話劇改編。影片真實地再現(xiàn)紅軍爬雪山、過草地可歌可泣的兩萬五千里長征,場面恢弘,呈現(xiàn)出了一幅紅軍戰(zhàn)士不畏艱險、勇于犧牲、氣勢磅礴的真實畫卷,將紅軍戰(zhàn)士的英雄氣魄、對理想的執(zhí)著和革命樂觀主義精神表現(xiàn)得淋漓盡致,震撼人心。江平向1919電影主題館捐贈了高洪濤拍攝電影時的紀念品——紅軍帽一只。
再現(xiàn)《濠河邊上的女人》
1992年,江平導演根據(jù)南通作家黃步千小說《濠河人家》改編的電視劇《濠河邊上的女人》被搬上熒屏。該劇曾在包括中央電視臺在內(nèi)的各大電視臺熱播,并參加了戛納電影節(jié),取得了不俗的成績與反響。后,由中國電影集團公司、八一電影制片廠、南通廣電局、南通電視臺等單位攜手老一輩表演藝術家鄭毓芝、金雞、華表影后于慧等新老演員,再次將這個故事原汁原味地拍攝成彩色寬銀幕故事片。
《濠河邊上的女人》以上世紀40年代南通濠河和西門吊橋為背景,講述了一群在日偽統(tǒng)治時期,生活在南通濠河兩岸的船娘、銅匠女人等等這樣一些年輕的女子,在地下黨跟新四軍的領導下,同日本侵略者做抗爭的故事,謳歌了南通人民善良美好的情感。
江平導演向南通1919電影主題館捐贈了與該劇有關的劇本、服裝等藏品。
泛黃的紙張、依稀清晰的字體、表演藝術家鄭毓芝的親筆簽名,這是一本保存完好的《濠河邊上的女人》劇本,此劇本為鄭毓芝老師在南通拍攝時所用,劇本中還有鄭毓芝的親筆批注。
鄭毓芝老師在拍攝電視劇《濠河邊上的女人》時親自縫制了一件戲服,二十年后復拍同名電影時,著名影星于慧也曾穿,這件戲服也出現(xiàn)在電影宣傳海報上。此外,江平還向主題館捐贈了阮玲玉的一件旗袍,在兩次拍攝《濠河邊上的女人》時,演員都曾穿過。
中國當代書畫巨匠范曾先生曾為江平導演的作品《濠河邊上的女人》題寫片名,在1919電影主題館內(nèi),觀眾將有幸欣賞到這幅作品原件。
百年里,從南通走出了近百位電影人。江平向電影主題館捐贈的首批藏品雖然只是部分老藝術家的遺物,但是這一件件貴重的藏品卻訴說著南通籍導演、演員、攝像與電影的情緣,訴說著一段又一段鮮為人知、意義深遠的電影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