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八年抗戰(zhàn)中,中國人民作出了重大犧牲,其中包括為國捐軀的兩位集團軍總司令,即國民革命軍第三十三集團軍總司令張自忠和第三十六集團軍總司令李家鈺。張自忠是第一位犧牲的集團軍總司令,死后獲得了極高的榮譽,成為抗戰(zhàn)中的民族英雄。而由于種種原因,李家鈺將軍卻一直不為普通民眾所知曉。
李家鈺部的軍紀很好,
一度被群眾誤以為是紅軍
李家鈺,字其相,1892年4月生于四川蒲江。父親李如松,有水田兩畝,代打藍靛為業(yè),娶妻妾兩人,李家鈺為父妾熊氏所生。李家鈺幼年在私塾讀書,13歲考入蒲江高等小學堂。
為改換門庭,他決心投筆從戎,考入四川陸軍小學堂并在該校第4期肆業(yè)。1913年,李家鈺到南京參加柏文蔚部,討伐袁世凱稱帝。1915年,李家鈺在四川陸軍軍官學校第3期畢業(yè)后,在川軍第三師師長鄧錫候部下任團長、旅長。在與北洋軍閥曹錕等作戰(zhàn)中,英勇善戰(zhàn),功績卓著。1924年,李家鈺任四川陸軍第一師師長。1925年,在四川軍閥爭奪防區(qū)中,李家鈺占有遂寧、安岳、樂至、潼南等縣。李家鈺在其防區(qū)內(nèi)自委官吏,征收捐稅,制造槍彈,被人稱為“遂寧王”。1927年,原四川邊防軍總司令賴心輝被劉文輝等人合謀扣留,被迫通電下野,李家鈺擔任四川邊防軍總司令職。1935年10月,蔣介石縮編川軍,李家鈺任陸軍整編一○四師師長兼四川第一綏靖區(qū)司令官。1936年2月,川軍再次調(diào)整,李家鈺升任第四十七軍軍長,轄一○四師和一七八師。
1937年7月,抗日戰(zhàn)爭爆發(fā),日軍大舉入侵中國,民族危機嚴重。愛國心異常強烈的李家鈺立即電告南京政府,請纓殺敵。迫于全國軍民抗日聲勢,蔣介石于同年8月密令李家鈺等部川軍將領出川抗戰(zhàn),李家鈺所部編入第二十二集團軍。
李家鈺把部隊集結(jié)西昌后,在1937年中秋節(jié)這天,在西昌城內(nèi)開誓師大會。西昌城區(qū)的官商、士紳、百姓對李家鈺的抗日愛國表現(xiàn)十分擁護。誓師會上有六七千群眾,擠得水泄不通。男女老少手持紅紅綠綠標語小旗,高呼抗日口號,唱救亡歌曲,情緒激昂。李家鈺率所部第一○四、一七八兩個師1.8萬人從西昌出發(fā),部隊單衣草鞋,行程2000多公里,12月始抵達晉東南抗日前線,布防于太行山區(qū)的長治、長子、黎城、潞城一帶。
李家鈺出川時賦詩一首:“男兒仗劍出四川,不滅倭寇誓不還。埋骨何須桑梓地,人間到處是青山?!崩罴意曉诳谷涨熬€,深受全民團結(jié)救亡高潮和共產(chǎn)黨抗日統(tǒng)一戰(zhàn)線政策的感召和鼓舞,對過去積極從事內(nèi)戰(zhàn)的行為有所悔悟,幡然致力于國共合作,奮勇殺敵。李家鈺部駐防山西長治,與八路軍炮兵部隊聯(lián)防守城,雙方關(guān)系融洽。八路軍第一二九師劉伯承師長因公經(jīng)過長治,李家鈺曾敦請他向第四十七軍營以上軍官講授抗日游擊戰(zhàn)術(shù)。李家鈺還先后派遣幾位營長,到八路軍總部抗日游擊戰(zhàn)術(shù)訓練班學習。
李家鈺部的軍紀很好,一度被群眾誤以為是紅軍。據(jù)李家鈺部曾駐守的山西黎城當?shù)厝罕娀貞浾f:“他們有的穿一件戴風帽的灰色小大衣,有的沒穿小大衣,還有一些穿草鞋的。這支隊伍軍紀很好。他們自稱是川軍,從四川調(diào)來打日本的。對老百姓說話帶笑,態(tài)度和氣,開口老鄉(xiāng),閉口老鄉(xiāng),借東西要還,損壞了要賠。除了借東西,無事不到老百姓家。凡是川軍駐扎的地方,都是掃得干干凈凈,所以當時曾有人誤把這支川軍當成紅軍?!?/p>
在國民黨軍隊中,李家鈺部抗日決心大,士氣較高,但武器裝備卻十分落后。他們從西昌出發(fā)時,是炎熱的8月,官兵都只穿了單薄的灰布衣,有的還穿著短褲,士兵全部穿草鞋。12月初到指定地點山西省東南部的長治時,當?shù)匾咽谴笱┘婏w,寒風刺骨。李家鈺也曾向新聞界呼吁:我的士兵要有件棉衣就好了。
1938年春,在第二戰(zhàn)區(qū)東路軍正、副指揮朱德、彭德懷的統(tǒng)一指揮下,李家鈺率部在東陽關(guān)、長治一帶同裝備精良的日軍入侵部隊一○八師團一○四旅團1萬多人進行了兩次激戰(zhàn)。在長治保衛(wèi)戰(zhàn)中,李家鈺部一○四師三一二旅六二四團據(jù)城死守兩晝夜。在日軍飛機、大炮輪番轟擊下,北門陷落,官兵奮勇對敵展開肉搏巷戰(zhàn),斃傷敵寇1000多人。國民黨中央通訊社報道說:“在長治城中,全團殉國死節(jié),子彈打完后,繼以槍頭拳腳與敵巷戰(zhàn)肉搏,斃敵達兩千左右?!痹诶璩强h的東陽關(guān)之戰(zhàn)中,李家鈺部繼續(xù)給日軍以重創(chuàng),但官兵傷亡過千人。建國以后,黎城縣政府在東陽關(guān)建立了“川軍抗日死難紀念碑”,以撫慰忠魂。
1938年3月到5月,李家鈺奉命率第四十七軍,在八路軍和抗日游擊隊配合下,連續(xù)猛攻并收復了被日軍侵占的晉南平陸、芮城、安邑等縣城及原八路軍據(jù)點多處,戰(zhàn)績卓著。
李家鈺率軍在山西作戰(zhàn)兩年多,與八路軍協(xié)同配合,共擊斃、擊傷日軍1.5萬余人。與此同時,第四十七軍也傷亡1.5萬余人。1939年冬,李家鈺因戰(zhàn)功卓著,升任第三十六集團軍總司令,統(tǒng)轄第十四、十七、四十七3個軍。1940年3月,蔣介石命令李家鈺進攻太行山游擊隊,并要求其收集共產(chǎn)黨、八路軍的情報,設立保密專案上報。李家鈺采取敷衍態(tài)度,應付了事。
1940年春,李家鈺獲悉八路軍總司令朱德赴洛陽開會途經(jīng)其駐地時,曾派一個連的兵力前往迎接并設宴款待。當晚,朱德就團結(jié)御侮,抗日及民主等問題,同李家鈺促膝交談至深夜。朱德問李家鈺:“若他日受命與我軍兵戎相見,何如?”“我當像晉文公退避三舍再戰(zhàn)?!崩罴意暤幕卮穑屩斓路浅8袆?。翌日清晨,朱德一行跨越晉(城)博(愛)公路日軍封鎖線時,李家鈺特意增派一個加強連的兵力,掩護朱德順利過境。臨走時,朱德送給了李家鈺一本八路軍密電碼,并與李家鈺兄弟相稱,共同明志誓將日軍趕出中國。
1940年4月,李家鈺指揮第三十六集團軍在晉城以南天井關(guān)一線給予日偽軍重大殺傷,斃傷敵1000多人。李家鈺所部第一○四師,曾一度克復陵川縣城。1940年至1944年春,李家鈺部擔負河南陜縣、澠池、靈寶、閿鄉(xiāng)一帶黃河防務。期間,李家鈺曾多次派出部隊配合八路軍及抗日游擊隊,渡河北抗擊晉南一帶日軍,毀堡斃敵,奪獲武器裝備多件。1941年2月,四川省各界抗戰(zhàn)前線慰勞團來靈寶縣李家鈺部駐地勞軍,李家鈺親書字幅:“男兒欲報國恩重,死到沙場是善終”,以明為國報效之心志。
再饑餓也不能擅入民家搶劫,
否則就地正法
1944年春,日軍為打通“大陸交通線”,發(fā)動豫湘桂大會戰(zhàn),同時強渡黃河。在許多國民黨將領都不愿意抵抗的情況下,李家鈺挺身而出,對其他部隊主官表態(tài):“吃了河南老百姓4年飯,現(xiàn)在不能見了日本人就跑。日本人有什么可怕的?我們川軍愿殿后!”李家鈺嚴厲治軍,賞罰分明,親自督戰(zhàn),士兵士氣高昂,奮不顧身。戰(zhàn)役結(jié)束,一個個受傷官兵互相攙扶著撤退下戰(zhàn)場。有個連長斷了一條腿,拄拐杖走到李家鈺跟前哭著說:“總司令,我不要錢,我要打日本人!我不離開你們,我還可以打仗,死我也要死在戰(zhàn)場上!”
1944年4月18日拂曉,日軍第十二軍第三十七師團在位于鄭州與開封之間的中牟一帶渡過黃河,向此處的中國軍隊發(fā)起猛攻,豫中會戰(zhàn)(即豫湘桂會戰(zhàn))打響。1944年,隨著太平洋戰(zhàn)場的失敗,日軍在整個戰(zhàn)事中已經(jīng)顯得力不從心。然而,由第一戰(zhàn)區(qū)司令長官蔣鼎文、副司令長官湯恩伯指揮的4個集團軍幾十萬部隊,卻在豫中會戰(zhàn)中迅速潰敗下來。5月25日,洛陽陷落。
會戰(zhàn)之初,中國軍隊已經(jīng)通過情報得知日軍將要發(fā)動攻勢。在3月份的洛陽軍事會議上,李家鈺即向蔣鼎文建議:“與其等敵來攻,不如先發(fā)制人,使用飛機轟炸邙山頭(日軍在黃河鐵橋南端的陣地),并繼之以佯渡,以牽制之?!钡@個建議并未被司令長官采納。日軍渡河后,僅兩天,即在4月20日占領鄭州。
日軍發(fā)動豫中戰(zhàn)役之初,第一戰(zhàn)區(qū)司令長官蔣鼎文即率先棄守洛陽西逃。原集結(jié)在洛陽附近待命會戰(zhàn)的李家鈺、高樹勛、孫蔚如等4個集團軍外加3個軍幾十萬人的部隊頓失指揮,紛紛向豫西撤退,日寇乘勢追擊。5月,李家鈺率部掩護友軍后撤,以第一○四師吳長林團1個團的兵力在云夢山發(fā)起阻擊戰(zhàn),重創(chuàng)進犯日寇,為后撤部隊贏得了時間。而吳長林團官兵卻傷亡達900多人。李家鈺部撤至新安以南時,已四面受敵。李家鈺便派一七八師五三二團團長彭仕復率部打開鐵門一帶通路,掩護友鄰部隊孫蔚如第四集團軍安全后撤。彭仕復在執(zhí)行任務中,在河上溝與日軍激戰(zhàn),不幸陣亡。
第一戰(zhàn)區(qū)司令長官蔣鼎文率先西逃后,洛陽附近的眾將領群龍無首,部隊各自隨意后撤。5月17日,在澠池縣小鎮(zhèn)翟涯鎮(zhèn),李家鈺與從洛陽西撤的第十四集團軍副總司令劉戡、第十四軍軍長張際鵬、新八軍軍長胡伯翰、暫四軍軍長謝輔三等將領相遇。因各軍爭相前行,導致道路擁擠不堪,場面極度混亂。眾將領商議后都說:“必須統(tǒng)一指揮和派遣掩護部隊,再圖反攻!”眾人一致推舉李家鈺出任統(tǒng)一指揮官。李家鈺慨然說:“如果明天繼續(xù)西進,我愿殿后,以免擠在一起,彼此都不好辦?!?/p>
5月17日傍晚,李家鈺率總司令部進入陜縣。他將部將召集起來訓話:“大敵當前,我們經(jīng)過浴血奮戰(zhàn),傷亡慘重,彈盡糧絕。目前,日軍又在陜州、靈寶截斷后路。越是生死攸關(guān)之際,越要沉著冷靜、遵守軍紀,再饑餓也不能擅入民家搶劫。違犯者,就地正法!”李家鈺訓話完畢,參謀長張震中下令槍斃了一個搶劫農(nóng)民財物的國民黨士兵,張貼罪狀,曉諭官兵。此舉動讓官兵頓時肅然,為百姓所稱道。
5月21日,李家鈺率部出發(fā)不久,在陜縣秦家坡遭遇日軍第一軍第六十九師團突襲。李家鈺沉著指揮部隊應戰(zhàn),不幸中彈壯烈殉國,時年52歲。第三十六集團軍將士派敢死隊隊員從日軍手中搶回了李家鈺的遺體,在秦家坡就地掩埋。在撤退中,為鼓舞士氣,李家鈺曾寫詩贈予部下:“男兒欲報國恩重,死到疆場是善終?!辈涣希罴意曌约郝氏葘崿F(xiàn)了諾言。
“馬革裹尸還,是男兒得意收場,
亦復何恨!”
李家鈺將軍的犧牲,激起全國人民的無比憤怒。第三十六集團軍全體將士更是同仇敵愾,在陜縣、靈寶交界處修筑工事,誓與日軍決一死戰(zhàn)。盡管侵華日軍總司令岡村寧茨親臨陜縣指揮,調(diào)動大量精銳部隊,策劃部署了一場更大規(guī)模的陜(縣)靈(寶)戰(zhàn)役,卻遇到頑強抵抗,傷亡慘重,始終沒有打過靈寶函谷關(guān)。
1944年5月,李家鈺曾致函家人:“與敵決死,以完夙志。”李家鈺的兒子李克熙后來回憶說,當時他正在成都高琦學校讀書,“父親軍人出身,常不在家,但要求我們很嚴,要我們每月用毛筆小楷給前線寫信。”李家鈺犧牲后,其靈柩經(jīng)寶雞運回成都。過川陜公路時,沿途百姓紛紛鞠躬祭奠。李克熙還回憶說:“父親陣亡后,給家人留下的血衣帶回,包括軍裝、帽子和鞋子,我親眼見過的,全是槍眼,連鞋底都是槍眼?!?/p>
1944年6月13日,國民政府行政院通過決議:追贈李家鈺為陸軍上將。7月10日,國民政府又下褒揚令,入祀忠烈祠,生平事跡存?zhèn)湫秶佛^。褒揚令稱:“陸軍上將,第三十六集團軍總司令李家鈺,器識英毅,優(yōu)嫻韜略。早隸戎行,治軍嚴整。由師旅長游領軍符。綏靖地方,具著勛績??箲?zhàn)軍興,奉命出川,轉(zhuǎn)戰(zhàn)晉、豫,戍守要區(qū),挫敵籌策,忠勤彌勵。此次中原會戰(zhàn),督師急赴前鋒,喋血兼旬,竟以身殉。為國成仁,深堪軫悼。應予明令褒揚,交軍事委員會從優(yōu)議恤,并入祀忠烈祠。生平事跡,存?zhèn)湫秶佛^,用旌壯烈,而示來茲。此令!”
1944年6月11日,中共中央南方局機關(guān)報《新華日報》發(fā)表評論:“我們哀悼李家鈺將軍抗戰(zhàn)殉國”、“李家鈺將軍在此役中殺敵殉國,是應受到全國尊敬的”。著名詩人柳亞子先生在悼詩中說:“萬里中原轉(zhuǎn)戰(zhàn)來,前師急報將星頹。歸元先軫如生面,化碧萇弘動地哀。軍令未聞誅馬謖,思綸空遣重曹丕。靈旗風雨無窮恨,丞相祠堂錦水隈。”1945年,蔣介石題詞“勛烈常昭”。
李家鈺夫人安淑范強忍悲痛,親自撰寫挽聯(lián):“馬革裹尸還,是男兒得意收場,亦復何恨!惟憐老母衰頹,養(yǎng)生送死,瞑目尚余難了愿。鵑聲啼血盡,痛夫子招魂不返,奚以為情。猶若諸孤幼稚,衣食教誨,傷心空剩未亡人?!?984年5月,在李家鈺犧牲40周年之際,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政部追認李家鈺為抗日陣亡革命烈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