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問題】
老師,前兩講《觀察趣談》挺有意思的。不過,觀察能力提高了,觀察到的景物豐富了,作文時怎么寫出來呢?這方面,請您給詳細講講好嗎?
是啊,從觀察到作文,還有一大步吧?
我們老師結合語文課,也講過一些描寫的方法。您能系統(tǒng)地給說說嗎?
班里的作文優(yōu)等生,人家是既會觀察,又會描寫。我們怎么才能做到呢?
【王老師解答】
學觀察,干什么呢?要形成能力,要落實到描寫上,在運用書面語言時見功效。這一講,我想從不同側面和你們討論一番。
一、觀察得細致,才能寫得具體
還記得中年級時學的《看月食》一課吧,文中有這樣一個精彩片段:
啊,月食
她的話剛說完,只見月亮不是圓的了,好像被什么咬去了一塊似的。慢慢地,月亮成了小船一般,接著像鐮刀,像眉毛,像彎彎的細鉤,天色越來越暗。一會兒,細鉤也不見了,整個月亮被黑影吞沒了,只留下個紅銅色的圓影子,像一面鑼。
這個片段寫的是月食前一半的經過。三個句子,清楚地寫出了月食的三個步驟。作者在這三步中觀察得很細致,所以才能寫得那么具體。在討論中,我問大家:“誰能說說作者細致的觀察表現(xiàn)在哪里?”
同學們很會分析:
“開始一步,看到圓月像被咬去一塊;第二步,月亮像小船,像鐮刀,像眉毛,像細鉤,天越來越暗;第三步,月食到頭了,它像一面紅色的鑼?!?/p>
“如果作者沒有這種細致的觀察功夫,如果讓一個粗心的同學寫這樣的內容,會是什么樣子呢?”
“他可能寫成‘月食開始啦,看哪,月亮越變越窄,最后完全被黑影吞沒了?!?/p>
“這太像你們作文里的語言了!這樣寫,月食的每步情況都沒有具體內容,文章當然就空洞無力了。和本文作者比,你們認為自己缺少了什么呢?”
“我們缺少的是觀察中的細致?!?/p>
是的,只有觀察得細致,才能描寫得具體。這一條,是你們學習觀察最起碼的知識。
二、觀察,要有耐心
觀察一件事物,必須有始有終進行才好。這樣做,可以得到完整的印象。請看《小螞蟻》一課的精彩片段:
巧吃大青蟲
螞蟻吃大青蟲才有趣呢。一天傍晚,我看見一群螞蟻拖來一條大青蟲,到了洞口,拖不進去了。它們不咬青蟲的皮,卻??星嘞x的嘴,有的螞蟻還從青蟲的嘴里鉆進去。第二天早晨,我們發(fā)現(xiàn)螞蟻洞口的大青蟲只剩下了一張皮。
在這里,作者由于對螞蟻吃青蟲進行了自始至終的觀察,才獲得令人信服的結果。原來,這群螞蟻把大青蟲拖到家門口,難辦了,蟲體太大,洞口很小,拖不進去。
“螞蟻做出什么決定呢?”
“它們決定在洞口處把青蟲吃掉。”
“怎么個吃法呢?”
“螞蟻往青蟲嘴里鉆。天黑了,一時看不出結果來。”
“是啊,這就得進行耐心觀察了?!?/p>
“第二天再去看看,這很關鍵?!?/p>
“青蟲只剩下空皮,體內的肉汁都被鉆進去的螞蟻吃光了。”
“這些螞蟻多聰明?。 ?/p>
是的,作者若不是有這樣耐心的觀察,怎么能寫出這段妙文呢?
三、觀察,要抓拍關鍵鏡頭
練習觀察,會抓拍鏡頭很重要。有時等半天,眼前沒發(fā)現(xiàn)什么新畫面;可稍一轉眼,關鍵鏡頭便一閃而過了?!侗诨ⅰ芬徽n就有這樣鮮明的例證:
壁虎撲食
壁虎趴在墻上,靜靜地一動不動,像貼著的一塊水泥。落在墻上的飛蟲在它身邊來回爬著,它卻裝著沒看見似的。等聚集在身邊的飛蟲多起來,有的竟自己送到它的嘴邊,它才用極快的動作把脖子一伸,然后又極快地縮回去。如果這時候你眨一下眼,會覺得壁虎根本沒動,可是它嘴邊的那個飛蟲卻沒有了。
在這里,作者進行的是目的十分明確的專題觀察。他抓住了關鍵時刻,寫出了壁虎撲食這一人們很難見到的鏡頭。
從描述中我們了解到,壁虎撲食是分三步進行的:一是靜靜等待,二是迅速捕捉,三是立即復原。三步中,捕捉是目的,而捕捉的神速是成功的關鍵。
這個片段在描寫上有兩點很出色: 為突出壁虎靜等時機,用了“像貼著的一塊水泥”,這個比喻真貼切,太像了。結尾句,用“它嘴邊的那個飛蟲卻沒有了”來證實這次動作的成功。寫得自然,令人嘆服。
四、觀察,要以科學事實為依據
魯迅先生在《致顏黎民》中叮囑我們:“不要放開科學,一味地鉆在文學里?!蹦銈冊诰毩曈^察與描寫時,必須以科學事實為依據,寫出的內容要立得住。高年級教材中《鯨》一課里有個寫鯨“噴潮”的片段,就有這個特點:
海上噴泉
鯨用肺呼吸,也說明它不屬于魚類。鯨的鼻孔長在腦袋頂上,呼吸的時候浮上海面,廢氣從鼻孔噴出來,形成一股水柱,就像花園里的噴泉一樣。它在海面上吸足了氣,再潛入水中,隔一定的時間呼吸一次,也就是“噴潮”一次。不同種類的鯨,“噴潮”的水柱也不一樣。須鯨的水柱是垂直的,又細又高;齒鯨的水柱是傾斜的,又粗又矮。有經驗的漁民根據水柱就可以判斷鯨的種類和大小。
在對鯨呼吸情況的觀察中,作者始終是從科學事實出發(fā)的,因此,他得到了正確的結論。學習這個片段,我們也得到不少知識,學到不少觀察與描寫的要領:
1. 鯨,不屬于魚類。這方面的理由很多,本片段是專講它“用肺呼吸”這一條??梢姡艜r候“鯨”字從“魚”部是不科學的。
2. 鯨生活在海洋里。要用肺呼吸,鼻子的位置就得“長在腦袋頂上”。作者觀察中注意到這一點,解答了人們“它在水中是怎樣呼吸”的疑問。
3. 鯨呼氣時,“廢氣從鼻孔噴出來,形成一股水柱,就像花園里的噴泉一樣”。這個比喻句,作者既有逼真的觀察,又有生動的描寫,讀后令人難忘。
4.“噴潮”的情況,不同種類的鯨噴出不同的水柱?!绊汌L……齒鯨……”這個排比句,表達上是有功夫的。
總之,以科學為依據,就會觀察到“真”東西,寫出令人信服的文字。
好啦,關于觀察與描寫這個題目,就討論以上四點吧。我知道有的同學心里會想:我的觀察能力也不比別人差多少,為什么到作文時就不知道該寫什么呢?
別急,別急。我不是談過嗎,作文作為總體能力,它包括若干項目,觀察能力只是其中的一種。其他呢,還有獨立選材能力、表達中心能力、布局謀篇能力和運用語言能力等等。
前面,我們討論了“怎樣觀察”,下面,我們將要說說“怎樣選材”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