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代社會中,美術館與博物館已經成為城市中必不可少的文化設施。作為具有公共建筑和文化建筑雙重屬性的當代美術館,不僅是城市的地標性建筑,同時也是城市文化財富的主要收藏者和展示者,其數量和質量已成為衡量一座城市乃至國家文化發(fā)展水平的重要指標。然而,中國的美術館事業(yè)起步較晚,真正得到發(fā)展還只是在近20年,在“文化促經濟”的旗號下,各地紛紛興建美術館,并把美術館當作當地科學文化建設的重要標志,甚至是地方政績工程。短時間內,中國掀起了美術館建設的熱潮,在尚未認清美術館真正的職能和功能時,大量地方美術館應運而生。這種美術館數量上的劇增,只能說是其發(fā)展過程中總體狀況的外在呈現。作為重要的城市文化場所,地方美術館是否有清晰明確的學術定位、是否能與城市發(fā)展節(jié)奏相適應、是否與市民的文化需求接軌、是否具有相應的美術館文化品牌效應,這是美術館之所以是美術館而非美術館建筑的關鍵所在。
關山月美術館是以嶺南派藝術大師關山月命名、深圳市政府投資建設而成,一方面具有名家紀念館的天然屬性,另一方面,作為公共美術館,承擔著特區(qū)美術館的文化使命。自19 9 7年建館以來,關山月美術館根據自身的藏品優(yōu)勢和深圳城市的文化特征,對名家紀念館和公共美術館的學術功能的有機結合,進行不斷的嘗試,憑借“ 以關山月藝術研究為核心,兼顧20世紀中國美術及當代美術研究,當代設計藝術研究”的學術定位和“以研究為龍頭,以收藏為基礎,以展示為手段,以教育、推廣和服務市民為目的” 的辦館理念,在地方美術館文化品牌樹立上,走出一條獨特的道路。
明確特色定位,樹立學術品牌
早在建館之初,關山月美術館就根據嶺南派大師關山月先生捐贈的819件作品及其藝術活動、教學實踐等相關的大量文獻資料,將關山月藝術研究作為主要學術方向。通過對其捐贈作品及資料的分類整理和研究,編輯出版了關山月作品集、傳記、研究文集、詩集等系列叢書,并根據最新的關山月研究成果,策劃了一系列的學術專題展。2002年以后,隨著研究的深入,關山月美術館將關山月藝術研究與20世紀中國美術專題研究相結合,將關山月藝術放在2 0世紀中國美術的大背景下進行研究。這種研究方法不僅使得關山月藝術研究獲得了歷史的厚度和時代的縱深,同時也為2 0世紀中國的美術研究提供了獨特的視角。為此,將2 0世紀中后期美術研究納入美術館學術研究范圍,并通過對20世紀名家的個案研究,來深化對“20世紀中國美術研究”課題的把握。
改革開放以來,深圳憑借著經濟的超常規(guī)發(fā)展提供的動力,使得當代藝術設計成為深圳城市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關山月美術館對深圳設計師的創(chuàng)作力和相關產業(yè)發(fā)展予以持續(xù)關注和推動。從1999年起,關山月美術館就承辦了在中國藝術設計業(yè)具有劃時代意義的“第九屆全國美術展覽·藝術設計展”。 2003年,關山月美術館又舉辦了“0 3深圳設計展——設計深圳·深圳設計”,在全國設計界引起了很大的反響,促進了深圳市政府提出關于打造“設計之都”的文化戰(zhàn)略思路,也由此加大了對深圳設計藝術發(fā)展的統(tǒng)籌和規(guī)劃。關山月美術館適時提出把“當代設計藝術的研究和展覽”作為新的學術方向。在2005年和2007年,相繼推出“深圳05平面設計在中國展”、“深圳07平面設計在中國展”,進一步深化了在設計藝術方面的探索。在2012年,更是舉辦了由文化部和深圳市政府主辦的“首屆中國設計大展”。
作為公共文化機構的關山月美術館,以積極姿態(tài)切入深圳城市文化,主動結合深圳市的文化發(fā)展和建設的需要,開展自己的工作,而進行當代藝術設計研究則是將深圳城市文化既定優(yōu)勢轉化成關山月美術館學術品牌的自覺選擇。在充分肯定在關山月藝術與20世紀中國美術領域的研究成果,以及在當代設計藝術領域所做的開創(chuàng)性工作的同時,進一步明確了關山月美術館的學術定位為:以關山月藝術與20世紀中后期中國美術研究和展示、當代設計藝術研究和展示為主要學術方向,標志著關館具有特色的學術品牌的樹立。
強化精品意識,打造展覽品牌
展覽工作是美術館公共服務的重要環(huán)節(jié),不僅是對觀眾進行美育教育,提高審美能力的重要方式,同時也能直接反映美術館的運作理念和綜合實力。關山月美術館圍繞其核心學術定位,摸索具有深圳城市文化品格的美術館展覽模式,打造體現其特點的展覽體系的同時,十分注重展覽質量。關山月美術館在組織展覽時,本著打造精品的理念,向觀眾推出一系列制作精良的展覽。
榮獲文化部2011“全國美術館發(fā)展扶持計劃·國家重點美術館優(yōu)秀展覽項目”的“筆墨當隨當代---嶺南畫派大師關山月生平陳列展”是最體現關山月美術館學術特色的常設陳列展。該展以嚴謹的學術研究為基礎,以實物、圖像與文獻等多元并存的陳列形式為特點,全面展示關山月的藝術生涯和藝術特點,以滿足廣大觀眾對了解關山月藝術的愿望為目標,展現了關山月藝術人生和藝術成就,是美術館常設展覽的新探索。
關山月美術館從其核心學術定位出發(fā),推出關山月美術館最具特色和影響力的品牌展事“年度學術專題展”和“20世紀中國名家系列展”?!澳甓葘W術專題展”分別通過關山月人物畫、毛澤東詩意和革命圣地、關山月20世紀50至60年代中期中國畫、關山月敦煌臨畫、關山月國外寫生等多角度,向觀眾呈現關山月藝術及20世紀中國美術研究專題的研究成果;同時推出齊白石、李苦禪、高劍父、劉海粟、宋文治、陸儼少、亞明、韓樂然、黃賓虹等與關山月藝術活動節(jié)點有交叉的重要藝術家的展覽,讓觀眾得以系統(tǒng)地了解20世紀美術的發(fā)展。
作為國家重大美術展覽活動的策劃和組織場所之一,關山月美術館成功承擔了“第九屆全國美術作品展覽·設計藝術展”、 “第十一屆全國美術作品展覽·設計藝術展”、“國家重大歷史題材美術創(chuàng)作工程作品巡回展·深圳展”、“博蘊華光— 敦煌藝術大展”、“中國平面設計大展”等具有相當社會影響力的國家級展覽。作為國1231.文化義工用講故事的手法為大家講解每幅畫的構圖和故事,小記者們看得津津有味2.四方沙龍講座現場3.何香凝美術館外景際藝術交流和對話的重要平臺,關山月美術館策劃舉辦了“中國海報赴波蘭展”、“中韓水墨交流展”、“董小明水墨赴德展”、“館藏海報作品”在俄羅斯“中國文化年”展出等重要展覽。作為深圳市最重要的美術場館之一,關山月美術館還承擔了全市重要的藝術展覽,自1998年起,成為歷屆“深圳國際水墨畫雙年展”的主展場,并推出了“吾城吾鄉(xiāng)”攝影年展等一系列本土展示品牌。
完善公共服務職能,打造城市休閑文化品牌
隨著時代的變遷和社會文化的快速轉變,傳統(tǒng)美術館所注重的典藏、展示和研究功能,已不再能適應公眾的社會需求,使得美術館需要重新審視并改善從以往啟蒙主義“傳授”式的方式,轉向如何積極主動地與觀眾之間建立可親近性和持久性的關系。為此,關山月美術館在拓展自身功能,為公眾提供更為健全和完善的公眾文化服務方面,進行了一系列的探索,致力于將美術館打造成一個市民可以進行審美、學習、娛樂、社交的城市休閑文化空間。
首先改變美術館以往“傳授式”的教育方式,在展覽中加入與觀眾的互動環(huán)節(jié),重視觀眾的參觀體驗。以 “山月丹青——紀念關山月誕辰100周年藝術展”為例,展覽除展出關山月先生各階段的精品力作外,還規(guī)劃設計了“互動體驗區(qū)”,通過音樂、書籍、實物、照片, 體現關山月先生的日常生活中的趣致,描述作為一個普通人的生活狀態(tài),希望能與觀眾的日常生活畫面結合,拉近美術館與藝術家與觀眾之間的相互關系;設置“視頻賞析區(qū)”,讓普通市民聽到、看到關山月講述自己的藝術人生及創(chuàng)作故事;同時在展覽中引入數字化技術,觀眾可以通過點擊展覽現場電子觸摸屏,了解作品的創(chuàng)作背景、繪畫技巧等知識,體驗與作品相關的互動小游戲。展覽中還啟用了展覽app上線及二維碼掃描等功能,讓觀眾可以通過手機等移動終端,把美術館“帶回家”。以上種種方式都給觀眾提供了體驗式的參觀過程,增加了展覽的可參與性和趣味性。
其次,采用“四方沙龍”、“周末賞析團”、“第二課堂”及文化義工培訓等公共服務項目,將觀眾請進美術館,加強觀眾與美術館的溝通和聯(lián)系。其中,“四方沙龍”公益系列學術講座自20 0 5年起,于每月的最后一個周六下午舉行,邀請人文社會科學領域和文學藝術領域的專家學者進行演講,講座題目廣泛,內容深入淺出。8年來,“四方沙龍”已舉辦81期,聽眾超過2萬人,得到業(yè)界和觀眾的一致好評,并于2011年獲得國家文化部授予的國家重點美術館“優(yōu)秀公共教育和推廣項目”。
在完善美術館公共服務設施上,關山月美術館增加了無障礙通道、無障礙衛(wèi)生間、育嬰室,方便特殊觀眾,同時增設了“兒童體驗中心”。在這里,兒童可以參與和體驗制作性的藝術活動,如拼圖、積木以及書法、油畫等創(chuàng)作體驗。所籌備的“藝術圖書館”,將由關山月美術館提供場地,深圳圖書館提供主要文獻資源,免費向所有公眾開放,為廣大藝術愛好者、藝術家和藝術研究學者提供延伸文獻服務。
關山月美術館以自身名家紀念館的優(yōu)勢,積極切入深圳城市文化,結合深圳市的文化發(fā)展和建設的需要,順應時代的要求,實現美術館功能性轉型,為地方美術館文化品牌的樹立,探索出一條切實可行的道路。伴隨各地文化工程的推進,將會涌現越來越多的地方美術館。如何高效地整合和發(fā)揮這些稀缺文化資源,使之與城市發(fā)展節(jié)奏相適應,與市民的文化需求接軌,樹立起相應的美術館文化品牌,是當代中國美術館建設與發(fā)展共同面臨的課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