繼8月24日在798悅·美術館舉行新聞發(fā)布會后,“時尚之巔——第二屆當代女性藝術邀請展”于9月4日在悅·美術館開幕。自1995年第四屆世界婦女大會在北京召開之后,“女性”話題在國內(nèi)得到了空前的關注,“時尚之巔”藝術展策展人賈方舟等一批批評家開始關注女性藝術。女性藝術到底有哪些特點?她們的優(yōu)勢是什么?帶著這些問題,我們采訪了本次展覽的出品人、策展人與藝術家代表。
王飛躍:讓藝術更接地氣兒
商業(yè)化是社會賦予的,“悅·美術館 ”是798大環(huán)境下衍生的,只有藝術才是王飛躍自己的。
“時尚與藝術,都離不開生活?!蓖躏w躍如是說。
之所以取名“悅·美術館”,王飛躍說其中有兩層含義:一是中國藝術的發(fā)展方向始終是高高在上的,給人一種學術高端定位的感覺;二是“悅”與“越”諧音,希望可以讓中國藝術通向國際,有一個完美的跨越。不過,王飛躍對藝術的高端定位有自己的看法:“我認為藝術應該是愉悅大家的,讓平民百姓在欣賞藝術品的同時,享受藝術?!?/p>
“接地氣兒”是王飛躍在采訪中一直強調(diào)的,這是他自己一直以來對藝術的定位,也是之所以舉辦“時尚之巔——當代女性藝術展”的原因?!捌鋵嵥囆g與生活還是有很大距離的,我一直在想如何讓藝術更貼近生活。藝術與時尚離得很近,而時尚又王飛躍:讓藝術更接地氣兒離生活很近,舉辦‘時尚之巔’就是為了拉近三者的距離,讓藝術更接地氣兒。
”“讓藝術更接地氣兒”是“悅·美術館”成立的主因之一。
談到開辦美術館的動因,王飛躍認為這是機緣巧合。王飛躍大學學的是雕塑專業(yè),畢業(yè)后進入企業(yè)工作,但心中對藝術的夢想一直沒有熄滅,除了對美術有很深的情結,又趕上藝術市場環(huán)境良好,于是有了開美術館的想法。
王飛躍認為自己的性格影響著美術館的經(jīng)營理念。他認為自己與藝術家一樣,思維具有跳躍性和發(fā)散性,但由于曾經(jīng)在企業(yè)工作過,又帶有一定的商業(yè)感性,這是他開辦美術館特有的優(yōu)勢。然而,對于“悅·美術館”的定位,王飛躍的經(jīng)營理念是不以盈利為目的,這和他對藝術的追求一樣,與金錢無關,而與價值有關。
“我們與別的美術館、畫廊的不同之處,是我們會舉辦一些公益展覽、講座和教育活動。這是力所能及的小事情,是對社會的一種回饋,做這樣的事情,會讓心靈感到一種愉悅?!?/p>
正是王飛躍的這種思想,才讓“時尚之巔·當代女性藝術展”獲得廣泛好評,并舉辦第二屆。這屆參展的藝術家?guī)缀醵际切氯诵伦髌贰?/p>
對此,王飛躍坦率地說:“第一屆邀請一些重量級的藝術家,是為了讓這個展覽有沖擊力。但說到底,辦這個藝術展的初衷還是為了讓新人有大的平臺,讓新的作品、新的創(chuàng)作方式有更好的平臺。這將會是‘悅·美術館’最具代表性的藝術展及概念。”
采訪接近尾聲時,我提了個問題,即對商人、館長、藝術家,您喜歡怎么定位自己?王飛躍說,這些都是他人生的某個階段,其實都不重要,重要的是別人尊重你。我想,一個為了藝術夢想而奮斗的人,有什么理由不讓人尊重呢?
藝術與財富 為什么想到做女性藝術展?
王飛躍 這跟“悅·美術館”的發(fā)展方向有關系,從建館開始,我們就已經(jīng)定位要做貼近生活的藝術。另外,79 8是藝術時尚園區(qū),我們的館還需要和大環(huán)境契合,于是就想到要將時尚、藝術、生活融合到一起。那么,女性的角度就是最好的視角,她們天生有著對藝術、時尚的敏銳觸覺。
藝術與財富 很多人都認為藝術是藝術家比較自我的作品,您卻認為藝術應該愉悅大眾,這相互矛盾嗎?
王飛躍 這個分幾個層面。我們這次的藝術展叫時尚之巔,其實就是時尚之上,那就是藝術,藝術引領著時尚。藝術分兩種,一種是大眾化的,一種是要進美術史的。這跟服裝是一樣的,有很多秀都是概念性的服裝,不會量產(chǎn),但卻引領著時尚思潮。藝術也是同樣的道理。
策展人賈方舟:時尚與藝術密不可分
1995年第四屆世界婦女大會在北京召開的之后,賈方舟先生就開始關注女性藝術,并率先開始策劃女性藝術的展覽。隨后很多年,賈先生策劃了多次女性藝術展,同時刊發(fā)了多篇有關女性藝術的文章,一直持續(xù)到2 0 0 0年。步入新世紀后,賈方舟先生才淡出女性藝術展的行列。
2012年,悅·美術館館長王飛躍邀請賈方舟策劃一次藝術展,同時提出了自己的想法:他不希望把展覽做得高高在上,而是想讓悅·美術館更接近生活,讓藝術走進生活。經(jīng)過交流之后,賈方舟提出了“時尚之巔”的概念。首先,時尚是最高形式的藝術,而藝術又引領時尚的發(fā)展。女性呢?更是時尚的締造者與親生實踐者。時尚、藝術和女性是密不可分的,把三者結合起來,恰恰是藝術走進生活,并引領時尚和生活的展覽。
于是,淡出女性藝術展12年后的賈方舟,再次擔當了這次展覽的大梁。首屆“時尚之巔——當代女性藝術邀請展”除了具有高端的學術性,還開創(chuàng)性的加入了時尚及企業(yè)等元素,在藝術界內(nèi)外都獲得了較大的影響。時隔一年半后,第二屆“時尚之巔”再次拉開大幕。相比第一屆,本屆展覽增加了一些新人,參展藝術家數(shù)量也增加到了24人。本次展覽,賈先生力求形式全面,能整體概括當代女性藝術的全貌。在參展藝術家的遴選上,涵蓋了架上繪畫、雕塑、裝置、影像作品等諸多形式,可謂精彩紛呈。
藝術與財富 相比第一屆參展藝術家,一些知名的女藝術家的數(shù)量減少了,這是為什么?
賈方舟 對,這次展覽像向京、蔡錦這樣的藝術家只有三五個。我覺得,年輕藝術家的創(chuàng)作思路可能更開闊?!皶r尚之巔”做到第二屆了,應該與第一屆有所區(qū)別,我更想知道在當下的藝術語境下,女性藝術家創(chuàng)作形式的拓展度,盡可能地通過這次展覽,了解當代女性藝術家的創(chuàng)作全貌。
藝術與財富 為什么在高價位的藝術品中,鮮見女性藝術家的身影?
賈方舟 一件藝術品,今天值5萬,明天值500萬,這件作品還是這件作品,它的藝術水準并沒有改變。藝術品一旦進入流通渠道,它就是一件商品,商品就很難避免炒作。對于男人來說,事業(yè)是他最重要的追求,他可以一如既往的創(chuàng)作下去。但女性和男性不同,她太幸福了,可能就不畫了;她失戀了,很痛苦,可能也不畫了。這讓藝術商人很難把握,很少被推廣、包裝和炒作,自然很難出現(xiàn)在高價位的榜單上,但并不代表她們的藝術水準。
藝術家蔡錦:如花解語
作家冰心說過一句話:“女人首先是人,然后才是女人?!边@話對于女藝術家蔡錦同樣如此。一直以來,蔡錦作品作為女性藝術的代表,被業(yè)內(nèi)評論家作各種解讀與標榜。其實,她對這一切標簽不置可否,因為對于女性藝術的解讀極易陷入局限。
為什么沒有男性藝術這一說法?我想,單從藝術本身來探討蔡錦作品更為適合。
蔡錦連續(xù)兩年參加“時尚之巔——當代女性藝術邀請展”,今年再次攜新作參加展覽。見到蔡錦本人,你會覺得時光一年年過去了,她還在那里。經(jīng)年不變的披肩發(fā)、齊短海,20年如一日的畫著她的芭蕉。她的多年不變,常常讓人找不到談論她的熱點,她作品的鮮明大氣又使人決不能忽略她。
蔡錦,19 6 5出生于安徽屯溪,198 6畢業(yè)于安徽師范大學藝術系,19 91畢業(yè)于中央美術學院油畫研修班。1991至今, 在天津美術學院師范系任教。如今,她大量的藝術家蔡錦:如花解語創(chuàng)作在北京進行,在環(huán)鐵藝術區(qū)有一個很大的工作室。曾經(jīng),作為單身母親的她各地奔波,而她最具代表性的作品都是在最忙碌的時候創(chuàng)作的。
90年代初,蔡錦創(chuàng)作了一系列變形小提琴和人體等超現(xiàn)實主義的作品。1991年,她的《小提琴》、《肖像》參加北京“首屆中國油畫年展”,引起廣泛贊譽。再后來,她風格迅速轉(zhuǎn)變,單純而固執(zhí)地畫起了《美人蕉》系列,這一畫就是20年。
1990 年冬天,蔡錦在老家一座廢棄的院子里看到一株干枯的芭蕉樹?!按笃臉淙~包裹著樹身,好似肉紅色的肌膚,失去了原先的綠色,只留下枯萎。那根、莖、葉片里仿佛還殘存著呼吸,這種感覺深深攫住了我的心?!边@之后,那株干枯的芭蕉就成為蔡錦的創(chuàng)作源泉,后來作品中那些觸目驚心的腥紅,皆生發(fā)于此。
蔡錦在床墊、被單、自行車座、高跟鞋、浴缸上畫滿了美人蕉。那些美人蕉已經(jīng)不是植物,它腥紅、粘稠、觸目驚心,像粘稠的血肉在流淌。蔡錦的美人蕉撕開了它為文人抒懷的面具,賦予了女性的生命體驗。
20年,300 幅《美人蕉》,這是蔡錦連接現(xiàn)實與精神世界的通道?!安体\把生命體驗中的壓抑和尷尬,用一種‘磨得你肉疼’,病菌侵蝕般,但又以燦爛的個人方式表現(xiàn)了出來。”熟悉她的評論家寥雯說。而很多男性評論家則從血淋淋的變形美人蕉中讀出了政治與性,它們?nèi)砍錆M宿命的悲劇意味。
她的作品沒有宏大敘事,但依然大氣,畫的是對世界的一腔真誠。從2005 年起,蔡錦就用每年在天津美院教書的工資設立了獎學金。從最早的2 萬元到2008 年開始的4 萬元,并計劃明年提高到6 萬元。
這是蔡錦,一個兼?zhèn)浼兇馀c大氣的藝術家。
藝術與財富 你更愿意被人定義為“女性藝術家”,還是直接稱呼為“藝術家”?
蔡錦 都可以吧,隨便吧,我覺得沒什么區(qū)別,也沒有在這方面考慮。我是一個女性,也是一個藝術家,怎么稱呼,我覺得都一樣。
藝術與財富 你覺得女性藝術家的作品不如男性藝術家的作品價格更高的原因是什么?
蔡錦 這個問題我也沒有想過。有人給我說,是女性事情比較多,要照顧家庭和孩子,我覺得也對吧,就我個人來說,也多少會受到來自家庭和孩子的影響。我覺得這不是借口,如果作品做得真的不錯的話,應該在市場上會有比較好的體現(xiàn)。但我本身不關注
藝術家彭薇:心靈的衍生
在藝術的路上,彭薇收獲過,也離開過,最終還是沒能夠舍棄,并成為終其一生的努力。3 歲畫畫,5 歲拿獎,這對于她而言,已經(jīng)是很久的往事。然而在我看來,雖久遠,卻是“彭薇式”藝術最具說服力的開篇。
很多人賦予了彭薇的作品以許多當代的學術意義,繪畫裝置、挪用等等。但是對彭薇來說,與理論無關甚至于觀者無關,她只是找到了一種好玩的、有趣的繪畫形式。春宮圖、繡花鞋……只看她的作品,任誰都想象不出作者會是個溫婉、隨性的女人。也正是因為她的作品,讓我更對眼前這個女人充滿了好奇與疑問。很多人都覺得她的作品很“怪”,我卻好奇她的人怪不怪。我始終認為,作品是藝術家最好的心靈衍生品,欣賞了她那些“不平凡”的作品后,我認為她一定有著不一樣的人生。然而,交談之間,感覺她就是眼前這樣一個女人,隨性、大方,歲月沒有給她臉上留下痕跡,也并沒有給她心靈造成過巨大的影響。她和她的作品一樣,從不刻意。
在即將開幕的“時尚之巔——第二界當代女性藝術展”中,彭薇是其中一位藝術家。問及這次參展的作品與時尚和女人有關嗎?彭薇非常隨意的說,沒什么關系吧?想做就做了?!皠傞_始,我只是覺得找到了一個特好玩的事情,這個形式又和自己的想法很接近。我并沒有刻意表達一個什么樣的主題,不是一個很有為的人。對我來說,重要的是這個東西放在我作品上是不是有趣,是不是和諧,是不是有比別的更好玩的意思。”這是標準的“彭薇式”回答。
從彭薇的作品中,我看到了她處女座的特質(zhì)——細膩。她經(jīng)常把中西文化揉捏在一起,卻不顯刻板,不顯做作,我想這就是因為她的細膩,各個元素間的量度被她拿捏得恰到好處。徐累說:“彭薇的彩墨編織依然是一種追念,這種追念無主無序,符合中國詩學對‘過去的世界’惘然有失的情感記憶。所以,這不是孤立的相逢,而是歷史的總體憂思……”陳丹青如此評價彭薇的裝置作品:“理論上當然屬于雕塑作品,觀念上具有曖昧的裝置意識,事實上作者仍在宣紙上畫畫,效果上則是繪畫的觀賞此時乃取決于一尊雕塑,又在雕塑的三維空間中與繪畫欣然相遇?!睙o論哪個作品,我們都能看到她以女性獨特的敏銳視角,捕捉著平凡世界里花花草草的生命韻律,或熱烈,或委婉,或富麗堂皇,或優(yōu)雅淡泊。
藝術與財富 您怎么看待藝術與時尚的關系?
彭薇 雖然藝術與時尚的邊界越來越模糊,但從發(fā)生、發(fā)展到最后的呈現(xiàn)都是完全不同的。我一直認為,藝術與時尚之間有一道不可跨越的鴻溝,時尚是為消費者服務的,而藝術是藝術家自己比較私人的表達。但同時,社會已經(jīng)很時尚化,我們生活在這個社會中,必然會被同化,作品中難免會有時尚的元素在其中。
藝術與財富 您作品中的元素有很多,在創(chuàng)作的時候,是怎么做到將這些元素恰到好處地揉捏到一起的?
彭薇 這就需要用你的手段、你統(tǒng)一的繪畫語言來權衡??赡軓奈艺嬲_始做藝術的時候,就已經(jīng)確立了比較特殊的藝術語言,就像翻譯一樣,要把各國的語言用中文翻譯得好。我就是在用彭薇的語言來給大家翻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