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隨著信息技術的發(fā)展,網絡輿情逐漸成為一類重要的輿情問題。高校網絡輿情更是對高校校園和諧和大學生成長成才有著重要的影響,此類輿情的特點就決定了其可控性要高于其他類型的輿情問題,本文由此從思想教育、媒介素養(yǎng)、輿情監(jiān)管和引導這幾個方面提出加強高校網絡輿情管理的對策。
【關鍵詞】高校;網絡輿情;管理對策
1、加強高校網絡輿情管理的重要意義
我國正處于經濟轉軌、社會轉型的特殊時期,隨著經濟體制、社會結構、利益格局的深刻變革和調整,多樣化的利益主體與價值取向容易激發(fā)各類社會矛盾,成為各社會群體輿論的焦點。再者,隨著改革開放的進一步深化,各種外來思潮與文化價值觀涌入,在促進整個社會文化發(fā)展與創(chuàng)新的同時,也給國家安全和意識形態(tài)安全提出了新的挑戰(zhàn)。
高校網絡輿情是指高校師生通過互聯網對校園生活中的某些現象、校園管理以及其所關注的其他社會現象、社會問題所表達的情緒、意愿、態(tài)度和意見的總和。高校網絡輿情的構成要素包括大學生群體和公共事件。由于大學生群體是未來社會的中堅力量,加強高校網絡輿情管理對社會發(fā)展有著十分重要的意義。
1.1加強高校網絡輿情管理有助于校園和諧
隨著網絡技術的不斷發(fā)展和進步, 高校網絡輿情載體也變得更加得豐富,在原有的論壇、博客、播客、網站新聞跟帖等基礎之上,又增加了微博、QQ群等在高校有較大影響力的網絡輿情載體。信息傳播越來越方便,速度越來越快,參與的人數越來越多,網絡輿情對高校的影響力也越來越大, 現在逐漸發(fā)展成為建設和諧校園的重要平臺。
網絡像是一座橋梁,加強了師生間的互動交流,管理部門可以利用網絡輿情了解師生對社會與校園的事務想法和觀點,對積極正面的內容予以宣揚與鼓勵,對消極負面的內容予以疏通與引導,師生也可以利用網絡平臺便利地向管理部門提出意見與建議。
網絡輿情的信息傳播作用有利于更好的調解學校各方面的關系。高校師生有著較高的道德素養(yǎng)和積極向上的價值觀念,絕大部分的人在互聯網上的言論都倡導和諧,提倡文明。網絡平臺上的交流可以促進他們團結和睦、取長補短,實現共同進步??偠灾訌姼咝>W絡輿情的管理,保持高校網絡輿情的積極向上,有利于維護良好的校園氛圍,促進校園各方良好的溝通交流,增進彼此的了解,規(guī)范相互間的行為,促進校園和諧。
1.2加強高校網絡輿情管理有利于促進大學生的進一步成長成才
大學生群體由于年齡尚輕,社會閱歷不深,而且有著鮮明的自身個性。在社會交際面和信息傳播速度得到極大拓展的網絡時代,大學生網民更加崇尚獨立自主的人格,喜歡自己的事情自己作主,不愿意受到約束。網絡提供了一個信息溝通的平臺,他們從網絡上獲取各種信息,并利用網絡來表達訴求、發(fā)表意見。
加強高校網絡輿情管理,提升輿情的正向效應,通過控制、引導等手段幫助大學生樹立良好的行為規(guī)范,促使他們把國家的需要和自身發(fā)展結合起來,成為適應國家、社會需要的棟梁之才;加強高校網絡輿情管理,可以消解非理性和情緒化的錯誤言論,疏通大學生的情感和思想,促進他們的相互溝通,進而把愛國主義、集體主義、社會主義等核心的價值觀內化為大學生內在的精神動力,促進其自身的發(fā)展。
2、高校網絡輿情的特點
2.1參與主體的特殊性
高校網絡輿情的制造者少數大學生,而參與者比較廣泛。此類輿情問題由于發(fā)生在大學生這個特殊的群體中,它呈現出與其它社會網絡輿情問題顯著不同的特征。
大學生制造和參與輿情的目的比較單純,出發(fā)點在于表達對國家和社會問題的關心,這是其作為未來國家的主要建設者的責任感使然,而不像社會輿情問題般帶有明顯的利益訴求。因此,輿情參與群體沒有確定的組織,更沒有明確的計劃和政治背景,并且沒有主觀惡性。
另一個重要特征就是其行為較少有暴力性。盡管部分高校在輿情問題的發(fā)展演變中出現了破壞校內公共設施的極端行為,但總體來看,這些行為的出現只是參與者受到網絡氣氛的感染,在從眾心理驅使下失去辨別力和自我控制力的發(fā)泄行為。因此,其不像其他網絡輿情般具有較強的破壞力,而且持續(xù)時間段,不會造成特別嚴重的后果。
另外,大學生群體由于年齡的相近,文化社會背景相似,有著趨同的價值觀念,生活空間類似,這些特點使得輿情問題發(fā)生時,容易在大學生群體中產生認同,形成一致性的意見,導致輿情的傳播阻力小,速度快,極易獲得群體的一致認同。
2.2輿情內容的多元化
高校網絡輿情在內容上表現出多元性,大多深入校園生活、關系師生權益、對焦學校大事、同步于社會熱點。他們在網絡上通過博客、微博等形式進行交流,內容涉及情感、思想、學術和人生體會等,或者就學習和找工作過程遇到的種種問題需求指點和幫助,或者對學校工作和一些社會問題發(fā)表自己的觀點和建議,或者對自己的經歷和所見所聞進行情緒化的宣泄。
由于高校開設眾多不同的專業(yè),各個專業(yè)的學生所關注的領域加總起來就會涉及到社會的方方面面。加上大學生有著較強的邏輯思考能力,對各類社會現象的觀察與理解都會有一定的深度。他們在文化觀念也有著比其他群體更強的開放性,更容易受到非傳統(tǒng)文化的影響,他們具有較強的外語能力,有著全球性的視野。因此,相對其他群體的輿情內容而言,高校網絡輿情在廣度和層次上都顯得更加得寬泛和多元。
2.3輿情空間的有限性
輿情空間就是輿情生成、傳播、消亡的情景空間,包括輿情發(fā)生的各類有形場。高校網絡輿情空間主要發(fā)生在高校的校園網,高校網絡輿情主要通過高校校園網上各種輿情載體進行傳播和交流, 例如: 校園BBS、留言板、博客、微博、QQ 群等。這些為人熟知的有限的輿情載體就體現了高校網絡輿情空間限定性,相對于廣泛性和開放的社會輿情空間,這種空間限定性決定了其可控性要更強。
2.4輿情傳播過程即時快捷
當一個熱點事件發(fā)生的時候,一些網民尖刻的評論,很可能就成為引發(fā)一片輿論的導火索。大學生幾乎都會接觸網絡,而且充裕的課余時間可以使他們及時在網絡上表達自己的意見,高校網絡輿情可以在很短的時間內發(fā)生,大學生群體在性格特征、生活環(huán)境和認知水平上的相似性,會導致一旦某一熱點事件進入高校網絡輿情空間,就會被迅速的傳播,因此其傳播具有即時快捷的特點。
3、加強高校網絡輿情管理的對策
高校網絡輿情中匯聚著各種信息。一方面,高校管理者可以將其作為了解師生動態(tài)的有效窗口,上面可能匯聚各種對高校建設和管理的有用建議和意見;另一方面,這其中也可能夾雜著各種消極的觀點和不利校園和諧的言論,這是潛藏在高校網絡輿情的危機,管理者應該意識地對其進行監(jiān)督和引導,加強大學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從而規(guī)避網絡輿情帶來的各種負面影響,創(chuàng)造良好的網絡輿論環(huán)境,維護高校的穩(wěn)定和發(fā)展,促進大學生群體的進一步成長與發(fā)展。
3.1利用網絡加強愛國主義教育,鞏固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
高校管理者可以充分利用校園網絡系統(tǒng)作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新陣地,創(chuàng)新網站的服務功能,開展形式多樣、豐富多彩的網上思想教育活動,利用多媒體的思想教育材料,把思想政治教育由“枯燥”變得“生動”、由“單調”變得“多樣”、由“靜態(tài)”變?yōu)椤皠討B(tài)”,從而讓大學生更容易接受,寓教于樂,在課外放松之余,進一步培養(yǎng)他們的愛國主義精神,鞏固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
具體說來,高校管理者應該加強相關思想政治教育網站的設計和日常管理,讓主頁在不失莊重典雅的基礎,盡量符合滿足大學生群體的上網需求,使網站結構合理,欄目內容豐富而有吸引力,實時追蹤焦點熱點問題,并就青年人所關注的問題,邀請名師講座點評等;增加相關材料的形式多樣性;利用校園BBS,及時了解學生的動態(tài)。
高校管理者還應該建好網絡思想政治教育隊伍,在培養(yǎng)他們的理論素養(yǎng)的同時,提升其網絡信息素質,使其掌握更多的網絡手段,具備良好的搜集信息、處理信息、處理突發(fā)問題的能力,從而讓他們能及時了解、掌握大學生的網絡行為、網絡思想及心理問題,能夠針對這些問題展開分析、研究及處理,使網絡與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更好的結合。
3.2提升大學生網絡自律意識和“媒介素養(yǎng)”
學校應該積極開展網絡法制教育,文明上網宣傳活動以及對校園內BBS論壇管理,讓大學生明白必須對網絡言論負責任,杜絕地域和人身攻擊和不正當言論的散播;鼓勵大學生積極參與社會實踐,在吸收網絡信息了解社會的同時,走出校園,親身了解社會現狀和事件真相,提升自己判斷力,從而避免被消極錯誤的網絡輿情所蒙蔽。
媒介素養(yǎng)指公民所應該具有的獲取、分析、評價,比較和傳播各種形式信息的能力。提升大學生網絡媒介素養(yǎng)的一個重要舉措就是,高校教師在這方面能走在學生前面,因為無論學生的學習能力有多強,原有的“老師-學生”的學習方式是不能被取代的,要加強和改善大學生網絡媒介素養(yǎng),高校教師隊伍的網絡媒介素養(yǎng)應該首先得到重視。當然,學校也可以直接舉辦相關的主體講座和班會,從而促進大學生以更合理的方式利用網絡。
3.3加強高校網絡輿情的監(jiān)督與引導
高校管理者應建立功能齊全的信息發(fā)布網站,及時對各種突發(fā)事件進行報道并相應作出合理的評論,從而在時間上率先引導輿論。同時,要注意有關信息的發(fā)布應遵循“高容量、低密度”的原則,一是避免信息的疏漏,二是避免反復的信息披露引發(fā)包括大學生群體在內的網民的質疑。此外,高校也可設立一些正式的機構來引導輿情,協調學校管理者和學生溝通之間的矛盾,并就相應內容接受學生的公開咨詢、質詢和問責。
高校網絡輿情的引導工作也可以通過“意見領袖”來開展。一方面“意見領袖”可以圍繞高校網絡輿情的熱點內容積極策劃宣傳主題,利用校園網、QQ群等宣傳平臺,開展網絡輿情的正面宣傳,唱響主旋律,凝聚人心;另一方面,他們也可以實施監(jiān)測、收集并整理校園網內的輿情動態(tài)信息,讓管理者通過這些信息了解學生們的呼聲和意愿,掌握散布在高校網絡中的不良信息,從而最大限度地壓縮不良信息的傳播空間,對高校網絡輿情進行引導,營造良好、文明、健康的網絡輿情環(huán)境。
對高校網絡輿情的監(jiān)督,可以從人和技術兩個方面著手。一是如何加強網站安全管理的主題,組織校園網站管理人員進行針對性的教育培訓,以提高網站管理人員安全、維穩(wěn)的意識,防止發(fā)布涉密信息和未經審查的負面信息,切實加強網絡輿情監(jiān)督,及時從正面跟貼回復網民網上言論,對發(fā)現的網上有害信息,要及時舉報。二是加強網絡監(jiān)控信息系統(tǒng)建設。充分利用和發(fā)揮網絡輿情監(jiān)控系統(tǒng)、網絡電子數據勘察取證系統(tǒng)等現代科技手段的積極作用,形成嚴密、高效的網絡輿情監(jiān)控、IP地址定位、網絡報警等多種功能的網絡監(jiān)控技術體系,全面加強校園互聯網上各種不穩(wěn)定因素搜索、監(jiān)控和處理。
【參考文獻】
[1]齊勇.高校網絡輿情形成和發(fā)展過程中的幾個重要現象[J].管理觀察,2008 (20):139-140.
[2]湯力峰,趙昕麗.網絡輿情與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應對[J].黑龍江高教研究,2007(4):64-65.
[3]張義庭.信息化環(huán)境下高校網絡輿情與危機管理研究[J].情報雜志,2011(8):51-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