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多年大學外語教學實踐中作者發(fā)現(xiàn),大學外語教學過程中普遍存在師生認知分歧。例如學生普遍認為大學期間學習外語的首要目標是要過四級,而老師的目標卻是要培養(yǎng)具有一定聽說能力的應用型人才。學生通常認為學外語就是學習語言規(guī)則,全靠反復記憶。老師則更多的認為語言要不斷地使用與練習,才能真正掌握。類似的種種認知分歧嚴重妨礙了教學效果,不利于教學活動的順利有效開展。為了探究這一問題,作者進行了實證研究。
【關鍵詞】大學外語;認知;分歧
大學外語教學實踐活動中普遍存在師生認知分歧現(xiàn)象。學生對學習的形式、學習內容與學習目的等諸多方面的認知與大學外語教師不同。這些分歧具體是怎么樣的?為什么會這樣?教師該如何求同存疑獲得學生的認可,引導學生走向正確的學習道路?帶著這一系列的問題,作者對50名學生進行了問卷調查,并對一些學生及教師進行了訪談。
問卷內容如下:1.你大學外語學習的重要目標是過四級CET4嗎?2.你希望老師課堂上多做聽說練習嗎?3.你希望老師課堂上多講些四級題嗎?4.你認為你將來從事的工作會用到外語嗎?選項A.是 選項B.否。對于以上問題大家的回答統(tǒng)計如下:
對于第一個問題“你大學外語學習的重要目標是過四級CET4嗎?”問卷對象中有46人給出的回答是肯定的,占問卷對象總人數(shù)的92%。僅有4人學習外語的目標不是要通過四級CET4考試,僅占問卷對象總人數(shù)的8%。由此可見,雖然四級考試近些年連年改革,但并未消減大家對四級考試的熱情。早年很多高校把四級證與學位證掛鉤,考不下四級證就拿不到學位證,所以那時無論是教學活動還是學習活動都是以通過四級考試為核心展開的。漸漸地人們發(fā)現(xiàn)了許多弊端,就是多年的外語教育培養(yǎng)出來的人才學的都是啞巴英語,即便過了四級,甚至有人過了六級也很難張口說幾句恰當?shù)挠⒄Z。隨后一些高校陸續(xù)把學位證與四級證脫鉤,緊接著四級也不再發(fā)放證書,不設置及格分數(shù)線。四級考試理論上僅作為檢測大學生在校期間學習效果的一種測試手段。但是,實踐中四級考試對大學生依然有著指導性的作用。四級由滿分100分改為710分,不設及格分數(shù)線。學生們就用土辦法,將總分(710分)的60%作為及格分數(shù)線來衡量。四級不再發(fā)放證書,學生們把四級成績單看作就是沒有塑料封皮的證書。四級改革本意是避免造成應試教育,但現(xiàn)實中的問題是,教師的思想轉變了,學生的思想沒有變,反而導致了師生之間對同一問題的認知差異,阻礙了教學活動的高效開展。
對于第二個問題“你希望老師課堂上多做聽說練習嗎?”問卷對象中僅有9人給出的回答是肯定的,只占問卷對象總人數(shù)的18%。而有41人給出的回答是否定的,占了問卷對象總人數(shù)的82%。由此可見,大家對于聽說能力的培養(yǎng)不夠認可。為什么會有這么多人對聽說訓練的課堂形式不能夠給予認可呢?訪談中作者發(fā)現(xiàn),從初中學習英語開始,直至高中上大學前,學生們接受的英語教育普遍是規(guī)則式教育。課堂上,老師給同學們講解各種語法現(xiàn)象、語法規(guī)則、固定短語、習慣用法等等,學生們像記數(shù)學物理公式一樣來記憶語言規(guī)則。考試時,試卷上的每一道題都會對應某種規(guī)則,從而決定了為什么是選這個選項,而不是選那個選項。所以,長久以來大家習慣了英語筆記學英語的方式方法,也就是老師講授某種規(guī)則,學生課上用筆記記下來,課后背下來。然而真正的外語不是這樣學的,外語不是靠背規(guī)則就能夠熟練找我的。初高中6年的英語學習使得很多學生竟然認為外語是先有語法后有語言的,因此學習的時候要參照著語法規(guī)則才能學習正確的語言。這是完完全全的錯誤認知,語法是根據(jù)語言的使用總結出來的,不學語法完全可以學會語言,就如同任何人學習自己的母語一樣。而僅靠語法是絕對無法熟練掌握一門語言的。由于認知分歧的客觀存在,對于大學老師聽說訓練的教學模式,學生們無法適應,也很難認可。
對于第三個問題“你希望老師課堂上多講些四級題嗎?”問卷對象中有43人的回答是肯定的,占問卷對象總人數(shù)的86%,只有7人給出的回答是否定的,僅占問卷對象總人數(shù)的14%。由此看出,當前大多數(shù)學生對英語認知還局限在過四級的層次上,與教師的教學目標和國家的人才培養(yǎng)計劃存在很大的差異。
對于第四個問題“你認為你將來從事的工作會用到外語嗎?”問卷對象中有44人的回答是否定的,占問卷對象總人數(shù)的88%,只有6人給出的回答是肯定的,僅占問卷對象總人數(shù)的12%。由此看出,大學生英語學習之所以會有諸多方面同老師的認知存在嚴重差異,問題的根源還在于現(xiàn)實中沒有客觀的社會需求去驅動他們轉變觀念,轉換英語學習方式方法。
了解了學生們的認知狀況,有助于外語教師們有針對性地引導學生轉變學習觀念,轉換學習方式方法,從而在外語教與學的道路上更快前行,取得更多更好的成績。
【參考文獻】
[1]姜炳生.網(wǎng)絡教學條件下大學英語聽說教學模式實踐探究——以天水師范學院大學英語教學改革為例[J].天水師范學院學報,2010(03).
[2]韓睿.談高職高專英語教學中聽說能力的培養(yǎng)[J].黑龍江生態(tài)工程職業(yè)學院學報,2010(01).
[3]龔方青,李丹.對網(wǎng)絡環(huán)境下培養(yǎng)大學生英語聽說自主學習能力的探索[J]. 時代經(jīng)貿(mào)(下旬刊),2008(12).
[4]李秋芳.大學英語聽說課程教學模式初探[J].成功(教育),2008(09).
[5]王曉紅,馬冬虹,李秀峰.大學英語聽說自主學習能力提高策略與研究[J].林區(qū)教學,2008(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