傷不起的股價,等不起的資本金。這是目前光大銀行H股IPO面臨的兩難境地。
今年3月宣布重啟港股IPO的光大銀行又有新消息。6月21日晚間,光大公告稱該行H股IPO發(fā)行事宜獲得銀監(jiān)會批準并已被證監(jiān)會受理。市場更有傳言稱光大最早將于7月2日路演,7月19日正式掛牌。
《投資者報》記者就此事向光大銀行總行求證,但至截稿前未獲得準確說法。
重啟H股之旅
光大銀行去年8月就已經完成了包括境內外有關監(jiān)管機構的核準在內的各項H股上市發(fā)行的相關準備工作,但上市計劃兩度延期暫緩,由于時效性問題,光大銀行此次重啟港股IPO需要重新向證監(jiān)會和聯交所申請。
近期銀行“錢荒”和A股暴跌為光大此次IPO重啟增加了更多不確定性。截至6月26日收盤,A股市場16只銀行股中有10只跌破凈資產,境況慘淡較去年8月有過之而無不及。光大銀行26日尾盤報2.72元,跌1.44%,市凈率僅為0.92倍。
有港媒稱光大或將申請豁免,以低于凈值的價格實施IPO。東方證券銀行業(yè)分析師金麟認為,由于涉嫌國有資產流失,此種方案的難度將會非常大,也很難獲國資委批準,國有控股上司公司以低于凈值發(fā)行并無先例可循。
但如果市場上流動性出現一定程度上的寬裕,港股也有所上漲,不排除光大在7~8月將等到合適的發(fā)行窗口期。
此前光大H股IPO兩度折戟皆因窗口期不好,銀行板塊估值過低,機構報價低于光大預期而最終未能成行。據此前媒體的相關報道,2011年光大預計每股定價將在1.5~1.6倍凈值水平,但海外機構投資者在預路演中的報價多在凈值的1.1~1.3倍。光大沒有在價格上讓步,而是選擇靜待時機。
在2012年的預路演上,相同劇情又再度上演,光大最終宣布暫緩H股IPO。
去年底開始,一向“雞肋”的銀行股走出了一波上漲行情。各機構研報也表示2013年看好銀行股,加之港股市場融資環(huán)境已有所改善,光大銀行擇機而動,擬順勢重啟H股IPO。重啟公告發(fā)出后,不斷有市場消息傳來光大正在積極與海外機構投資者推介接洽,但在等待批文的時間里,資本市場又起了巨大變化。
面臨兩難抉擇
就在光大公布H股IPO獲銀監(jiān)會核準的同一天,銀行間市場流動性緊張發(fā)展到最高潮,Shibor(上海銀行間同業(yè)拆借利率)一路飆升到13.4%,此前正常值在3%~4%之間浮動,甚至更低。
銀行“錢荒”傳導到股市,6月24日,滬深兩市放量暴跌,上證指數一度探至1958.4點,收跌109.86點,跌幅5.3%,創(chuàng)四年來最大單日跌幅。銀行板塊領跌6.63%,平安銀行、民生銀行、浦發(fā)銀行封死跌停板,浦發(fā)和寧波銀行跌幅超9%,表現最好的建設銀行跌2.96%。
25日晚間央行稱已定向給金融機構提供了流動性支持,受益于這一利好消息,26日銀行股有回穩(wěn)趨勢,工農中建四大行翻紅,但其余12只仍然有不同程度下跌。港股方面,雖然26日9只內銀股全線飄紅,但仍有4只破凈,與光大最具可比性的興業(yè)銀行市凈率僅為0.65。
據光大銀行一季報,其核心一級資本充足率已降至7.53%,在所有A股上市銀行中墊底,且遠低于8.5%的監(jiān)管紅線。
對于補充銀行核心資本的問題,金麟認為如果此輪IPO再告延緩,光大銀行或將使用銀監(jiān)會推出的創(chuàng)新資本工具補充核心資本達標監(jiān)管要求?,F在市場普遍猜測可能是采用優(yōu)先股的方式,但是此類創(chuàng)新工具尚未落實到操作層面,流程及業(yè)務模式還沒有確定,且一般新工具都是從國有大行開始試行,理論上說光大可能會更晚一些。
若說近期A股斷崖式暴跌于光大重啟IPO是一場無妄之災,資產質量惡化的隱憂則可能是光大無法回避的問題。據2013年一季報,光大不良貸款余額和不良率“雙升”,一季度新增不良貸款9.35億元,不良率上升0.05個百分點至0.79%,但光大仍將撥備覆蓋率下調了34.18個百分點。光大2012年年報顯示,全年新增不良貸款18.86億元,不良率0.74%,較上年上升0.1個百分點。
年初以來,受累于中國銀行業(yè)資產質量下行風險和利潤空間擠壓,外資開始看空中國銀行股,光大重啟H股IPO, 除了靜待合適窗口期,更將面臨如何在資產質量方面以及經營方式上取信于投資者的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