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1月,南京市政府發(fā)布了一則通知,事關市長和副市長的工作分工,時任南京市市長季建業(yè)“主持市政府全面工作,兼管財政、審計、機構編制、規(guī)劃、監(jiān)察和人民武裝方面工作”。
“主持全面工作”,是市一級政府網(wǎng)站上對市長職權最為常見的描述。它寬泛、含混,讓人“不明覺厲”,以致在許多普通市民眼里,不免變成了“市里的事情他都管”。
季建業(yè)確實是這樣的市長。在旁人印象里,他的為政風格已經被總結為:“當市長時干書記的事,當書記時包市長的事”。這種無所顧忌的風格最終又衍生出一個權力無所限制的幽暗世界,最終導致他落馬。
一個問題再次被人們問起:中國市長的權力到底有多大?他的“銀兩”,他的人馬,他的行為邏輯又究竟是怎樣的?
級別:同叫市長,地位資源大不同
“南京市長的權力比較特殊?!眹Y委團委委員李玉冰(原刊是這樣寫的,無誤。至于為什么是這個身份,沒有找到更多的理由。我揣度該官員只是和記者相熟,對體制內的事情比較熟悉,能講清楚這個問題,所以被記者拉來撐門面)接受記者采訪時解釋道,“南京是副省級城市,跟一般的地級市、縣級市的市長還不一樣,因為他是副部級的干部,他的一些經濟上的權力,是(其他市長)沒法比的?!?/p>
以行政級別劃分,帶著“市”的名頭的共有五類:直轄市、副省級城市、地級市、副地級市、縣級市。副省級城市位于第二序列,這個地位保證了其市長有更大的權力獲得、支配更多的資源。因工作關系常與地方政府打交道的李玉冰對此深有體會:“他的政治身份已經到了副部級了,一些項目,比如說需要國家發(fā)改委支持,相對來說都是比較順利的?!?/p>
除去行政級別上的優(yōu)劣之外,城市自身的經濟發(fā)展情況也會成為市長權力大小的制約因素之一。季建業(yè)之所以能夠在南京大興土木、大拆大建,“說白了就是南京的財力可能支持他去做一些事情”,李玉冰說。
但隨著行政級別和經濟規(guī)模擴大的,并非只有權力而已,制度建設也是如此。接受采訪的學者和官員也都指出了這個現(xiàn)象:一般而言,行政級別越高,經濟形勢越好的地方,其權力運行也相對更為制度化。
于2005年深入調查了三個省會城市的財政預算分配情況后,華南師范大學行政管理系副教授於莉發(fā)現(xiàn),東部城市的市長在進行財政預算分配時,明顯比中部兩個同級別城市要規(guī)范。而李玉冰則認為,與“天高皇帝遠”的縣一級領導相比,市長的權力,尤其是副省級、省級市長的權力,受限已經很大,“超出這個權力的范圍你就寸步難行了,你若想干點別的事兒,最后就是進不進去(監(jiān)獄)的事情了”。
邊界:“我只有93項權力嗎?!”
市一級權力的擴張源自改革開放之后,曾經集權的中央,開始陸續(xù)向地方分權,尤其以經濟權力為主,這使得中國省級及以下的地方政府,在地方事務上的話語權越來越大。但經過三十多年的發(fā)展,作為地方政府的首腦,市長到底擁有多少權力,一直是沒有算清楚的一筆賬,直到2005年。
這一年,河北邯鄲在時任河北省委副書記、省紀委書記張毅的推動下,公布了一份市長權力清單——在至少查閱了4000部法律法規(guī)、砍掉了數(shù)十項不符合規(guī)定的權力之后,確定了時任邯鄲市市長王三堂需要公開的權限為93項,另外還有10條涉及國家機密、商業(yè)機密和個人隱私的權力不予公開。
據(jù)當時媒體統(tǒng)計,在93項權力中,有國有土地使用權出讓劃撥審批、使用耕地取土批準等行政許可7項;重大事項審計結果公布同意、建設經濟使用住房項目同意等非行政許可34項;對有毒有害物質超過規(guī)定標準煤炭企業(yè)的關閉等行政處罰3項;決定市政府本級預算的調整草案、研究審批企業(yè)破產方案等重要事項決策8項;制定規(guī)章和擬定法規(guī)(草案)、做出行政復議決定、抗洪搶險制度等其他事項41項。
這份目錄,非但讓外界對市長的權力范圍有了明晰的認識,也讓市長本人清楚了自己的權限所在。相較之前地方權力因中央分權而擴大,這種透明化的努力,則是規(guī)范權力運行,甚至是限制權力的一個舉措。時任邯鄲市市長王三堂也不無驚訝地說:“我只有93項權力嗎?以前總覺得自己是市長,全市大大小小的事情都得管。這個數(shù)字,比原先預期的要低?!?/p>
但這樣一份清單,并不能生搬到其他市長頭上。“每個地方的市長分工是不一樣的”,南開大學行政管理學系副教授張志紅說,其職權有著很大的彈性,比如政治級別、為政風格的不同,就讓這種職權大小有了很大的差別,季建業(yè)就明顯有一種攬權的傾向。
單就邯鄲市政府而言,這份權力清單并非一成不變,也在不斷調整。到了現(xiàn)在,其市府網(wǎng)站的清單顯示,邯鄲市長可公開的職權已經變成了127項。
平衡:“自己人”與“外人”施壓
如此眾多的職權,顯然不可能靠一個人單槍匹馬去行使,這些權責都有相應的承辦單位。
“市長雖然是市人民政府的法定代表人,在貫徹落實各項工作之時,如果沒有其他班子成員的配合與支持,也將孤掌難鳴。”云南省昭通市前市長王敏正在《市長經濟學》一書中如是寫道,“以副市長為例,他們有著不同的分工,有主抓工業(yè)的、主抓農業(yè)的、主抓城建的、主抓科教文化的,各自管理著不同的相關機構,要調動這些機構按照市委、市政府的意圖來開展各項工作,他們也面臨著如何貫徹落實的問題,往往需要采用切實可行的措施和辦法來督促各項工作的推進?!?/p>
批復、視察、現(xiàn)場辦公、專項調度會等等,市長行使權力的諸多方式常見諸媒體,其中開會協(xié)商,是最常見的一種。曾在某縣級市市委辦公室工作過的公務員李察認為,根據(jù)問題的大小、性質,會召開不同的會議?!耙话銖男〉酱笠来螢槭虚L辦公會、政府常務會、市委常委會議、市委全會、人大的會議?!?/p>
這些會議,除了市委全會和人大的會議是為了體現(xiàn)程序的莊嚴而召開,幾乎不會有爭議之外,其他的會議都可能充斥著辯論爭吵。因為部門不同,利益訴求自然也不會相同,尤其是涉及到錢的時候。這時,市長就要從中平衡。
2005年,在一座省會城市調研時,一位科技部門的官員向於莉講述了自己給市長施壓,爭取財政預算的經過:“政府常務會上,我是敢說的。你讓我說我就使勁說,上常委會之前不算是冒犯。我前年一來,就嚷嚷著調預算,你市長不高興,我天天給你打報告,我都不給你嘴說,我全是書面的,蓋上章。我……讓該知道的人都知道,自己跑到人大去講,主動匯報工作。所以搞得市長壓力很大,去年到年底一下子給我增加了一千多萬。完了之后……還給我說,你可不要再說了啊,給你夠多了。你給我的?我干的都是你的活,我在給你打工呢。你可不要以為財政局長是你的人,我是外人?!?/p>
“但他只是個案,不具備普遍性”,據(jù)於莉介紹,這位官員之所以敢如此向市長施壓,是因為其資歷要老很多。一般而言,“在我所調研的城市中,預算分配權還是相對集中在市長手中?!?/p>
這個時候,“自己人”和“外人”就會有不同的差別了。如果市長對財政部門首長表示“信任”——於莉在調研結束后的論文中寫道:“那么財政部門首長就有可能成為行政首長的‘自己人’”,進一步,市長的權力就會出現(xiàn)轉移再分配,“往往就是財政部門首長的‘權力’增加?!?/p>
這些顯然只是中國基層政治復雜性的一小部分,無論叫它真實的規(guī)則,還是潛規(guī)則。當市長眼中的“外人”被市委書記認為是“自己人”時,問題就大為棘手了?!霸谑虚L主持的辦公會或政府常務會上,書記的人都有可能反對市長的某項決定,最終提交到市委常委會上,都沒辦法達成一致?!崩畈煺f,這樣的事情并不罕見,市(縣)長的權力經常受到來自書記方的制約,許多問題沒辦法通過,“只能擱置不議,時機成熟再說。兩人要是實在溝通不暢,只能是等一個人調走再說。我們這邊一個縣,書記和縣長就是如此,你反對的我支持,我支持你反對,全縣經濟人事全部停滯不前,最后書記調走了,縣長成書記了,才改變這個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