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0年三伏天,我和同事老吳去三河齊心莊木材廠辦事。吃過晚飯,廠長領(lǐng)著我倆到東院兒倉庫清點給我們做的家具。成團的蚊蠅追著人咬,草地上蚊子成片,一會兒就把我和老吳咬得渾身是包。而窯坑里,蛤蟆像是唱對臺戲一樣猛叫。
晚上,我和老吳被安排在西院兩間大廟改成的辦公室里住。想起剛才挨咬的場面,我對廠長說:“您得給我們弄點敵敵畏,要不一晚上非得把我們倆咬死不成?!睆S長卻告訴我們用不著,那廟里沒有蚊子。怎么可能呢?大廟就在坑邊??墒钱?dāng)我們走進大廟里,果然有一種說不出來的清香味兒。只見西墻邊為我們新支了兩張行軍床,我和老昊看看窗戶和墻上,真的沒有蚊子。我倆來到窯坑邊,沒有成團的蚊子,也沒聽到蛤蟆吵坑。嘿!真是奇怪了!老吳說肯定是往坑里灑農(nóng)藥了。那天晚上,我們安安穩(wěn)穩(wěn)地睡了個好覺。
第二天,廠長問我們睡得咋樣,我們說睡得太好了,真的一個蚊子也沒有。廠長說這就是一個奇跡,也是一個典故。他帶我們來到窯坑邊兒,只見水里游動著很多魚苗,青蛙也不少,水面上還有鴨子。太神奇了!這到底是怎么回事兒呀?廠長瞇著眼睛非常得意地把齊心莊的典故講給我們聽。
早在清朝乾隆年間,有一年也是盛夏,天氣燥熱無比,乾隆爺從京城到承德路過齊心莊。天色已晚,見莊前有座小廟,打算借宿一覺。小和尚不知是當(dāng)今萬歲爺駕到,直言相告:施主借宿實有兩難,其一坑內(nèi)蛙聲吵鬧夜不能寢,其二蚊蠅叮咬無法入睡。乾隆爺說這有何難,待我到坑邊看來。乾隆爺來到坑邊,蛤蟆坑里蛙聲確實吵鬧得十分熱鬧,蚊蠅成團地飛。這時一只青蛙躍出水面,蹦到乾隆爺?shù)哪_下,乾隆爺指著那只青蛙說:蛙兒吃蚊蠅,且住叫聲。那只青蛙轉(zhuǎn)頭回到水中。片刻坑內(nèi)一片寂靜,蚊蠅頓時散去。乾隆爺回到小廟中,點上從宮里帶來的沉香,睡得安安穩(wěn)穩(wěn)。從此三河縣齊心莊的大窯坑里再也沒有蛤蟆的叫聲,你就是把別的地方的蛤蟆放到這個坑里,它也一樣的不出聲兒。
我們聽了這個典故半信半疑,可是昨天晚上確實沒聽見蛤蟆叫聲,也沒挨蚊子咬。廠長說:“乾隆爺是真龍?zhí)熳?,金口玉言。我們莊東邊的坑里蛤蟆吵鬧不休,西邊的坑里蛤蟆就是不叫,你們兩位可是見證人哩?!?/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