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玉縉是近現(xiàn)代文學家、學者,編撰有《四庫全書總目提要補正》60卷等史學典籍。但在民國初年,其人其學尚不為世人所知。時任教育總長的蔡元培有一次偶然看到他的一篇文章,覺得寫得史料翔實,章法得當,因此不由產生了極大的興趣,有意將他聘請到部中任職。于是他當即指示下屬給胡玉縉寫了一封信,表達求賢若渴之意??沙龊躅A料的是,胡玉縉在接到邀請信后非但沒有感激涕零,反而給蔡元培寫了一封抗議信。
胡玉縉之所以要寫抗議信,是因為對邀請信中的措辭感到不滿。邀請信是這樣寫的:
奉總長諭:
派胡玉縉接收(教育部)典禮院事務,此諭。
原來,書生味很濃的胡玉縉是揪住了“諭”和“派”兩個字,認為“諭”和“派”都是上級對下級的行文,乃必須服從的意思,而他胡玉縉既沒有答應也還沒有到教育部上班呢,根本不存在什么上下級關系,蔡元培怎能“諭”之于他,所以胡玉縉覺得這是無法容忍的事情,遂寫信表達抗議。
蔡元培得知此事后并沒有認為胡玉縉是小題大做,而是為此深感不安,他當即給胡玉縉復信表達歉意,稱“責任由我來負責”。
部屬行文措辭失當,這原本與自己無關,然而蔡元培卻主動承擔責任,誠心向人道歉,此事看似微不足道,卻折射出了蔡元培嚴于律己、寬于待人的高尚風格。正是由于他崇尚“思想自由”、“兼容并包”的治學精神,開一代風氣之先,才造就了民國時期群星燦爛、文化鼎盛的大好局面,不愧為是“學界泰斗、人世楷?!薄?/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