崔群是唐代大臣,為人正直,被選為翰林學士。唐憲宗對他特別信任,下詔規(guī)定,今后凡翰林學士奏事,都必須有崔群的署名才可以報上來,否則不可以上報。得到皇帝如此的信任,是一件大喜事,一般人早就洋洋自得樂昏了頭,可崔群卻很清醒,他連忙對皇上說:“此事萬萬不可,翰林院的做法,往往會成為一種規(guī)矩,如果照此辦事的話,將來萬一有喜歡阿諛奉承的人擔任了翰林院的長官,那么官階低的人直言進諫就無法上達了,所以請陛下收回這個成命吧!”憲宗一聽,也感覺有道理,就沒有執(zhí)行“連署”的旨意。
無獨有偶,著名科學家錢學森先生,也曾拒絕過署名,那是1986年,錢學森閱讀了一位學者的科學論文,讀后給這位學者提出了一些修改意見,這位學者很感激,便主動提出在發(fā)表論文時,準備把錢學森的名字同時署上。錢學森立即回信說:“把我的名字放在文章的作者中是不對的,我決不同意。這不是什么客氣,科學論文只能署干實活的人。要說我曾向您提過一兩點有用的參考意見,那也只能在文章末尾講上一句。這是科學論文的原則,好學風,我們務必遵守!至要,至要!”
很多教授,出于虛榮心,在學生研究發(fā)現(xiàn)的科學論文上硬要署上自己的名字,與崔群及錢學森相比,境界之高下何等明顯。“拒絕署名”,不僅是一種理智,更是一種道德風范,值得我們學習和敬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