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煤礦井下用帶式輸送機是井下采掘工作的基礎(chǔ)運輸工具,承載煤炭的運輸工作。本文淺析了對煤礦皮帶機機尾鋼絲繩固定裝置的改造優(yōu)化。
【關(guān)鍵字】皮帶機機尾;固定裝置;驅(qū)動液壓千斤頂
1.概要
朱莊煤礦Ⅱ644工作面為6煤綜采工作面,可采儲量為33萬噸,機巷長度750米。機巷二部皮帶機采用新式自移式承載架,由于承載架轉(zhuǎn)載機的滑道較短,工作面經(jīng)過一個圓班的生產(chǎn)后,轉(zhuǎn)載機向前行走了3米左右,而每次拉承載部只能拉4米。因此,每次拉的承載部只能夠一個圓班使用,這樣就增加了拉承載架的次數(shù)。每次拉好承載部的關(guān)鍵程序就是皮帶機吊掛鋼絲繩的固定,如果鋼絲繩固定的太松,就造成皮帶跑偏,造成撒煤。矸石掉下后容易進入機尾滾筒造成撕皮帶、損壞皮帶扣等事故,影響生產(chǎn)。
自移式承載架固定鋼絲繩的方式是用滑輪式。在拉承載部時,先將鋼絲繩松動,拉好承載架后,鋼絲繩繞過滑輪,用手拉葫蘆將繩將鋼絲繩拉緊后,再用繩卡將鋼絲繩固定住,然后松掉手拉葫蘆。由于鋼絲繩的柔韌性,在松掉手拉葫蘆后,鋼絲繩會回彈一段距離,這樣就造成了鋼絲繩固定不緊。而且緊鋼絲繩需要用人工拉動手拉葫蘆,增加了職工的勞動強度。
在拉承載部時,怎樣才能更好的固定住鋼絲繩,成為困擾檢修人員的最大問題。
2.改進項目實施
2.1 改進方案分析
研究初期,通過對原皮帶機承載架固定鋼絲繩的裝置觀察研究,原固定裝置的缺點在于,鋼絲繩固定后,由于鋼絲繩的柔韌性,在松掉手拉葫蘆后,鋼絲繩回彈,造成繩松。怎樣才能將拉緊后的鋼絲繩不回彈,是研究人員所面臨的問題。
根據(jù)固定皮帶機利用蝸輪蝸桿緊張緊滾筒來達(dá)到張緊皮帶的原理,研究人員提出一個方案,可以用蝸輪蝸桿來緊鋼絲繩,而且不需要擔(dān)心鋼絲繩會松動。
2.2 實施方案一
具體方案是:利用承載架第一根大梁端頭上的八個孔,用10mm厚鋼板焊成“7”字形。一邊用螺絲縫合在承載架上,一邊用來固定蝸輪蝸桿裝置(見圖1),然后用繩卡將鋼絲繩固定在蝸輪蝸桿上。每次拉承載部后,只要操作蝸輪蝸桿就可以達(dá)到緊繩的目的。
通過幾次操作后,使用效果較好,但是需要使用兩個人同時來操作,由于渦輪的直徑小,每次都要花很大一部分時間來緊繩,費時、費力,職工的勞動強度依舊很大,實用性不強。
2.3 實施方案二
通過對自移式承載架的研究發(fā)現(xiàn),承載架的移動是靠液壓傳動完成的。利用油泵所提供的壓力,驅(qū)動液壓千斤頂?shù)囊簤簵U伸出,從而達(dá)到讓承載架移動的目的?,F(xiàn)在承載架的油路上有一個控制閥是空閑的。這樣就可以利用綜采支架上的液壓千斤頂與控制閥相連接,通過控制千斤頂?shù)纳斐鰜韺崿F(xiàn)張緊鋼絲繩的目的。
通過以上兩種方案的對比分析,采用方案二效果更好。具體方案是:將原先固定蝸輪蝸桿的鋼板加長,并將液壓千斤頂固定在鋼板上,鋼絲繩穿過液壓桿的孔,并用繩卡卡緊。用油管將控制閥與液壓缸連接。在拉承載部前,操縱控制閥將液壓桿伸出,松掉鋼絲繩。承載部拉好后,將多余的鋼絲繩拉出,并卡好繩卡。操縱控制閥,將液壓桿收回,已達(dá)到張緊鋼絲繩的目的。同時兩邊的鋼絲繩可由液壓千斤頂任意調(diào)節(jié)張緊程度,有效保證皮帶機的正常運行。
3.經(jīng)濟效益、社會效益分析
3.1 2644工作面生產(chǎn)正常,沒有因為皮帶機尾鋼絲繩松造成事故而影響生產(chǎn),減少了機電事故,節(jié)省了清理煤人員和應(yīng)急處理輸送機事故人員 。
3.2 控制液壓千斤頂?shù)纳斐?,只需要一個人控制液壓閥即可,可節(jié)省人力,減輕勞動強度。按每人一班工資80元計算,每年可節(jié)約工資約3萬元。
3.3 研究人員在研究過程中,通過了系統(tǒng)的、理論的學(xué)習(xí),提高了本身的業(yè)務(wù)水平和理論知識。
4.結(jié)束語
液壓千斤頂緊繩裝置使用后,減輕了職工的勞動強度,提高了工作效率,保證了2644工作面的正常生產(chǎn),取得較大的經(jīng)濟效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