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錢穆是我國20世紀教育史上十分著名的教育家。他的人文教育思想對于我國21世紀的高職院校的人文教育、尤其是語文教學具有十分重要的影響,對于提高我國的現代化高職教育質量具有很重要的意義。本文從多角度分析了現階段我國高職教育語文教學中存在的多種不合理現象,從錢穆人文教育思想的角度探索了其在高職教育語文教學中的應用,進而達到高職教育健全人格,促進學生發(fā)展的目的。
【關鍵詞】錢穆;人文教育思想;高職教育
錢穆的人文教育思想是教育界十分重要的教育思想,他追求的是將人文精神深化到學生內在的精神中去,進而能夠提高學生自身的道德素質和文化修養(yǎng),使得高職學生能夠有高尚的道德情操和健全的人格。人文教育最基礎的課程應該就是高職教育中的語文教學,這門課程十分關鍵,同時也是提高學生人文思想最直接的一門課程。
一、改變語文教學觀念,重新定位目標
高職語文教育應該避免形成“四分五裂”的高中語文課,同時也不要走入“蜻蜓點水”似的精品欣賞課。根據錢穆人文思想的定義,我們更應該確定“為我國培養(yǎng)綜合職業(yè)能力和全面素質實用型人才”的高職教育培養(yǎng)目標。因此高職教育工作者應該注意,一方面必須保證高職語文教育的人文性,課堂的活潑性是十分重要的一點,多方面感染和熏陶學生精神境界;除此之外也不要把學生語言能力拋棄,高職語文教學應該能夠達到促進學生綜合方面素質全面發(fā)展的目標。
二、從現實情況出發(fā),針對性的修改現有教材
對于我國現階段的高職語文教學來說,大部分的學校使用的是大學本科的語文教材,但是我們知道本科教材的共性是:一大部分是古文,現代文很少出現;二是教材比較注重文學作品,忽視了一些精美的時代性較強的文章;三是看重作品欣賞能力,不注意語言能力的培養(yǎng)。學習使用這些教材直接導致的后果就是現在大部分高職學生的文字語言水平很低,理解力低下,學習新事物積極性不高。鑒于上述描述,我們以后高職語文教學中,可以盡可能的選擇一些通俗易懂、篇幅短小、經典并且具有代表性的文學作品。同時,應該使得人文教育和語言能力培養(yǎng)結合到一起,教學中滲透進民族精神、道德觀和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等等內容。使得學生在主動學習的基礎上達到人文素養(yǎng)提高和語言能力培養(yǎng)的目的。
三、人文思想在語文教學中的應用
(一)領悟民族傳統文化,陶冶學生情操
我們中華民族傳統的文化和人文精華都是存在于我們民族的文學作品中的。例如作品中所表現出來的一些民族的高尚情操、品德修養(yǎng),以及文章作者想要表達出來的自我的人生價值觀、一些興趣愛好等等,這些都有助于高職學生在精神品格方面的自我提升。如孔子“見賢思齊”的人格品質、孟子“吾善養(yǎng)吾浩然之氣”的道德境界、屈原“興國存君”的愛國情感、無不表達出作者高尚的價值觀念和道德情操以及他們對社會人生的積極思考。除了上述以外,我們高職語文教學還要注意講讀方面的改進,注意文史哲放到一起綜合研究。通常定義文章作品本身帶有的思想和藝術方面稱為“文”;一些和作品相關的歷史和事件背景稱為“史”;文章作品所能體現出來的哲學方面的理念可以稱為“哲”。文史哲綜合性的研究教學對于擴充教學內容,調節(jié)課堂氣氛和調動學生學習主動性方面有很大幫助,這種方式也使得作品和社會自然關系更加密切,間接的達到幫助學生寫作能力提高的目的。
(二)精講和泛讀教學法
根據一些以往的經驗,我們也可以將高職語文教學時候的教學內容分為精講和泛讀兩個主要方面。比如泛讀的任務可以適當性作為課堂精講內容的補充,算作是學生課外閱讀內容的一部分。那么教師在選擇這部分內容時候,既可以選擇一些本作家其他優(yōu)秀作品,也可以將同類別作家的其他作品推薦給學生,這樣的安排,既可以滿足一些愛學同學課上的學習求知欲望,又可以達到培養(yǎng)學生追求知識和提高自我學習能力的目標。
(三)將社會實踐結合高職語文教學
教師應該注意將社會實踐結合到高職語文教學中去。如與文化素質講座相結合,安排唐詩系列講座、文學系列講座等;與校園文化月活動相結合,開展辯論賽、語言藝術賽、語文知識競賽等;與學生的社團活動結合起來,組織學生參加文學社,創(chuàng)辦文學刊物等;與各文學期刊合作,開展小記者采風活動、大學生暑期實踐活動等。社會實踐豐富了學生的閱歷,提高了他們的閱讀和寫作水平,增加了他們對文學的興趣,也真正達到了語文教學的教學目的。
(四)注意語文教學手段的改進
高職學校也應該注意語文教學手段的改進。課本、粉筆、黑板和老師一張嘴這些都是傳統的教學手段,也是現在大部分高職院校語文教學的常見手段。教育心理學研究表明,視聽組合對學習內容的感知和記憶率遠遠高于視聽分別利用之和。對人腦功能的研究還表明,多種感官的交替刺激,可充分調動大腦的功能,使之處于興奮激活的狀態(tài)。因此,使用圖文并茂、聲情相生的多媒體教學軟件或光盤,可通過制造全方位的人文環(huán)境,調動學生視覺、聽覺、觸覺等多種感覺,使學生身臨其境,受到審美感染,從而更加深刻地理解作家作品,收到良好的教學效果。
總之,根據現在高職語文教學的經驗證明,人文教育是其教學中十分重要的一個方面,錢穆的人文教育思想對現在我國的高職語文教學具有十分重要的指導意義。合理的語文教學,能夠滿足社會對于高職人才培養(yǎng)的多方面要求,也能夠達到很好的教學效果。
【參考文獻】
[1]李文娜.關于高職語文課程考核改革的若干思考[J].現代語文(教學研究版).2010(8).
[2]楊彥冰.高職語文要重視個性教育[J].教育與職業(yè),2009(20).
[3]羅毅.高校語文課與傳統文化的弘揚[A].海峽兩岸中國語文教育學術研討會論文集[C].武漢:武漢大學出版社,2009.
(作者單位:貴州省畢節(jié)職業(yè)技術學院)